重生,我,最强学渣!
第七章 孙氏形意拳劈拳(旧版)

骨头爱上猫

武侠 |  浪子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劈拳,一气之起落。

我学孙氏形意,乃孙禄堂公所传。如下:

劈拳:

第一动作左手下落时,胳膊不可曲回,亦不可故意伸直。落至小腹处,两手同时握拳,左手如托下颏,与左足同时向前,起躜手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左足落地,足尖向外侧前进,远近以右足前进不费力为度。

注意:左手向上起躜时,右肩不可向前,左足前进时,右足不可提起,身微斜而面正,由前面视之,左拳对鼻。

第二动作右手与右足同时向前,手随行,随翻足,头微向上抬,落时足跟先着地,仍成三体式。

注意:右手出时肩不可向前,手不可先翻,不可伸至极度而后翻,身体不可先高后低。

向后转收式

与前进同,惟若在手与回身,出右手时,由前或后视之同在一线上为要,收式左足极力前进,右足随即跟步。有欲习崩拳先练步之意,不可忽之。

形意拳劈拳实战注意要点

劈拳的重要在于后手,很多朋友练形意拳都知道有句拳经叫:“如同撕绵”,其劲路就是指此。

真正的拳家交手,都讲距离,这在孙禄堂先生武学著作中有详解,在此不在多论。拳师是不可猛然前冲,否则会被人以逸待劳。好拳手是讲究“后法先至”,而且打拳更本就不是打人,而是打空间距离,更本不需要看人,讲究是“一”没有“二”;但如果先下手就有了“二”,“一”是引手。形意拳的引手和其他门派的引手目的是一样的,只是外形不同而已,其实拳本无拳,凡是只是一理,如果道理明白,自然融会贯通。也不会有什么门户之争。凡是保留下来的拳种都有他独特之处,只是后人练习的好坏不同罢了。形意拳击人,是以身体最近的距离直取对方,可肩、可肘、可膝、可手......如果用后手劈拳作为防守,也道罢了,如同太极拳之捋,但如果用于进攻可叫人贻笑大方了。因为犯了拳家之忌!因为大家想想后手的距离就知道了,时间对于搏击之人有关重要,有时一拳之距,胜败生死之事已定。用后手击人是将自己性命看为儿戏。劈拳是在引手的掩护下突法之拳,无论何手在前,一旦引出对手反应,不可停滞,在前之手或拳或掌向下劈击,二后手配合下后劈撕对方被引出之手,这是前后手有一合,下面就是平时大家练的劈拳之动作了。得手后,往往人被击出而不知何故。此拳甚毒,不可轻用,拳无定法,甚至使人致盲。本人与他派朋友试手是过去往往引手得手后,轻击对方前额,以达“点到为止”之意,无奈自己功夫不纯,尚没有达到收发自然的地步,在几次试手时,出现击中对手面部导致对手短暂失明,牙齿松动出血,而对手尚不知如何上手所致。形意拳有“当年形意打死人”之说,此言决飞妄语,因出手是周身之整劲,非一拳、一臂之力,动手之时一定要有分寸,切切!形意拳的传授必须要武德好之人方可教之以理。

劈拳如斧之劈也,练时眼看平,或看前手,头向上顶,胸任开展,小腹鼓气,臀向前挺,两膝稍屈,而两胯相夹甚紧,足随手前推前进,其前进之形如箭,盖其进也直而速,【及其着地,则如箭之中物,足趾紧扣住地,步之大小,随身之长短,前腿虽有前进意,而亦含后扣意,在后之腿虽屹立不前,而颇有前催意,】前后相夹,【收回手时,收法在用力拳屈各指如拉重物然】,收至心口,掌复变为拳矣,于是更自心口发,出须留意者,凡后拉而变掌为拳时,其掌皆含有下压之力,凡拳前伸时,皆含上挑之力,盖以其掌在前所止之处,较心口稍高也,进大步时后足即上垫,使两足距离有定,以免不稳,凡随拳而出之步,皆属垫步。在劈拳内手足皆相随而为一。

劈拳打的是整体力,全身一体,一动无不动,发力也是全身整劲,没有局部用力。先一动左手的一钻,钻前先有个身体略回缩,再展前钻,力是由这一展发出来的,不是单纯的手臂动作。【后手的劈也是腰脊一抖,加上前后手互争的力劈下的。】【劈时腰臀有个向下一坐的小动作,这一坐,身体整体一沉,劈力就沉实异常,等于是用整个身体去劈。】全身一致地向前进击。【劈拳向前的力全是身体前移带来的,手上只有一个向下的劈劲,加上身体的移动才表现出手的运动是一个弧形轨迹。】

劈拳起钻落翻比较鲜明,双臂翻转,劈敌之力由三节劲经臂旋劈出,腕掌翻转(劲在旋,形在翻)180度而出。【其轨迹为一弧度很小的抛物线,这样劈出去的力迅速而有透劲。】【练习劈拳时发出去的劲透出掌指的方向前微下方才正确。】如偏向下方则势不稳力不连,杀伤力小且易被敌牵带;如偏向上方则力浮且易被敌乘隙而入;直对前方则无劈意。【小指翻天】,前手钻出的拳要力钻边由内向外螺旋,要旋到小指一侧向上,即旋到拳心不是平向上而是斜向外向上。只有小指翻天了,才说明肘充分地坠了,里裹了,才是形意的拧裹劲儿。肘外张是无法小指翻天的。后手劈的时候要边劈边向内螺旋,也是不离螺旋劲。但内旋时肘不可外张,要保持“坠”。肘坠,首先是自身防护好,看住两肋,再者是保证发力是【由腰由脊而入的三催整劲】,还有是桩架不散。

【练劈拳出手时不太用力,但是回收时有意将手指往里卷紧握拳。】这种练法既能养精神又比较长劲力。练劈拳时,有时在状态,就能感觉到,在落胯的瞬间,后背一紧,而双手靠惯性一伸,一按,感觉不错。回想起来,还有一个劲不能丢,就是后背向后靠的劲,挺项的劲,背后靠,项自坚。

孙老先生教劈拳从柔劲起。初学者可以刚劲为主,柔劲为辅的练习劈拳,就是平时打刚劲,有时走走柔劲,更容易掌握劈拳的撕劲和整劲,练习者可体验一下,会有帮助。气少力多,即是刚劲,气多力少,即是柔劲。初练劈拳只要求身体束展,两手起落画圈立圓,劲力顺达舒畅,步法稳健,不求快,【切忌拙气拙力,千万别用劲,循序渐进。】【劈拳初练为了练整劲,是不跟步的】,但整劲有了后,就可以练跟步的,前面的练法为体、后面的练法为用。【劈拳的练法是劈拳如推山,身上由后向前,一分一分的缓缓而推,推得越吃力越好】,如此能长功夫,【而劈拳的打法是劈拳如抡斧,山民抡斧子劈柴,跟抡鞭子一样,要个脆劲,否则斧子就只能砍进木头里,无法一下劈成两半。】【劈拳的重要在于后手,拳经叫:“如同撕绵”,其劲路就是指此。】开始时一个劈拳要练上一年,不是练姿势练打法练发力。劈拳就是练“息”(呼吸的气)。开始练劈拳,要找个开阔地带,犹如人登上高山,视野一开,会禁不住地长呼一口气。在开阔地带,气息容易放开。劈拳的姿势是手的一探一回,犹如人的一呼一吸。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气息越来越绵长,越来越深远,精力便充沛了。手部动作激发了全身,渐渐感到气息鼓荡,全身毛孔开合。练拳的人要学会体呼吸。体呼吸的妙处在打劈拳时可以体会到。而且人一上了岁数,身体会亏空,就要通过练息将气补足。气息充沛,这是习武的基础。所以形意先练劈拳。劈拳中本就含有钻拳的姿势,练好劈拳接着练钻拳较容易,正是金生水。而再学一个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较困难。练劈拳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身上皮肤增厚,像大象皮似的,而且觉得手指粗得象胡萝卜,两个手心像有两个小旋涡,十根手指自发地紧紧握起,不愿意打开,这都是错觉,因为身上的气充足了,情绪也变得活跃,忙了这个忙那个,小孩一样干什么都要兴致盎然。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发现自己变成这样,就说明功夫已上路。此时就不必再到开阔地去练拳。练好劈拳,自发性就会打虎形。

劈拳似斧,打的是一个俯冲劲,练习瞬间收力,收得快,发出去就更快了。不但要劈出去,还要抓回来,因为有个回旋劲,一去不回头的拳打不了人。劈拳收前脚和前手回抓上翻,上半步,成鸡形步,后手前移,顺于前臂后内侧,呈钻拳状。此为蓄劲过程,然后迈悬空的那支脚,上步,前手撤回下翻,同时后手前伸下翻。侧身,后脚垫步,呈三体式。从开始到蓄劲,速度由慢变快,注意松跨,松肩,用身体打人,手上动作不要太多。主要是个坠劲,撞劲。在落胯的瞬间,后背一紧,而双手靠惯性一伸一按,后背向后靠的劲,挺项的劲,背后靠,项自坚。开始还是不要使劲,因为开始身体各部分还不协调,乱发劲,会导致气血不畅。

【先把动作练准确练顺了再加劲。】然后再一点劲也不使,自然之力也就出来了。发劲前要裹,发劲时要翻,手脚齐到,头要顶,舌要顶,手要顶,牙要扣,手要扣,膝要扣,还要六合,把桩功练好,多练活步。劈拳就是一起一伏,用躯干打劈拳就是熊鹰合形。不但要用躯干,还要用躯干里面打劈拳。要练功,不要练拳。形意劈拳以掌为用,以钻为轴。

劈拳之前,先以钻拳诱敌,随即可变劈掌劈击敌之面颈头项等部。贵在整,手脚齐到,发挥趟劲,将对方连根拔起。劈拳用掌,走推搓劲。劈拳以线打点。要求都是搓,挫,戳,劈拳似斧,不但要有斧劈的劲,而且劈完还要有回带的劲。身子和步法是整体一致的,步一到位,身体一个急刹车,利用惯性,如射箭般将前掌劈出去,后手回拉反衬,当然回手翻臂崩拳,也有回带的劲。劈拳真正的打击部位用的前臂的近腕处,这里才是“劈拳似斧”的斧刃。用这里击打硬度高,打击面积大,截击敌人手臂最好用,一打准失上,百不失一。打人身体也好,打上后震得胸腔难受之极。发力时机不可过早。两拳相遇才发力,才能“前后手用力一样大”,打人才狠。

手上措拉劲,胯上起伏劲(起落),脚上搓碾步、刹车劲,并要求摩肋起手,体会合力与整力。特有的炸力,对人体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其中的塌劲确实能够把人的胸骨打塌。上步中都可以把对方打倒。主要是以整体对局部,不是每人能够抗的住。劈拳刚学时用不上,动力定住后,通过慢练找到身体的各种感觉,才能出功力。手上的错拉劲,是为了求得作用反作用劲,拉开筋骨,动力定住。胯上起伏,是翻浪的要点,脚上的搓碾,是刹车的关键。形意拳一动就要调动全身,劈拳的劲手上发出的是身上带出来的,没有身法带动,发出的劲对对方没有威胁。一动三劲,就是脚上的蹬、碾,腰上的挺劲,头的顶劲,再加上身法的拧动、螺旋,既有直力、又有横力。带动手发出各种不同的劲。塌劲,又叫炸劲,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就是本门也不允许试手,打在胸骨,对方都可能受内伤。要领是,手上听住对方的劲,在对方换劲瞬间,突发塌劲,全身冲顶、意欲前、身后走,全身争出一寸的劲,称爆炸劲。

劈拳一是钻顶手法是当用钻拳接对方来拳(掌)时,小指上翻使钻掌产生横劲将对方来拳(掌)化解,并用沉、顶的劲管住对方来手,使其向后失去重心后再发劈拳,将对方击出。二是捋按法,同是用钻拳接手但不用钻中的横劲而是用翻掌向外下方的捋按劲,使对方向前失去重心再发劈拳将对方放出。内有三劲在其中,而非简单的推劲或劈劲,还有一拔跟劲。要一式含三劲。但外型不可带出。拔跟劲是在劈及对手身上后,对手本能将产生向上之顶力,此时顺势而发,可使其腾空而出,发人之时要注意脚踏中门,最好能插过其体落步,而不要落步在其体前。运用得当,至少可将人腾空发出1至2米远。前脚前趟冲击拔敌根节的趟。前腿要有股趟劲,如铁犁翻地,遇见什么东西都把它掀起趟飞。如果趟到敌腿,敌人根节动摇,自然跌出;趟不到敌腿,这种方法也特别有助于全身的发力,可以说它是整体发力的一部分。这个劲力是两腿相并时如弹簧压紧,再开时后腿蹬前腿崩,如弹簧骤伸,反向争力,才能趟得起人。不过这个劲不太好练,练到摧人根节还易,练到脚起人飞则困难重重。【劈拳重在练身打】,一个劈拳练的好的人,不用出手,靠身打就可以将对手打倒。和对方接触时,一欺身对方必退,这才是功夫,而不是定步仅用胳膊或上半身的惯性打人。练好了不仅仅是身体的惯性撞人,而是随意定步全身皆可发力,有时身子稍微一扭,力从脚发,就能传到手上,此时是以不变应万变。

劈拳是在引手的掩护下突法之拳,无论何手在前,一旦引出对手反应,不可停滞,在前之手或拳或掌向下劈击,二后手配合下后劈撕对方被引出之手,这是前后手有一合。得手后,往往人被击出而不知何故。此拳甚毒,不可轻用,拳无定法,甚至使人致盲。与他派朋友试手是过去往往引手得手后,轻击对方前额,以达“点到为止”之意,但功夫不纯,尚没有达到收发自然的地步,试手时出现击中对手面部导致对手短暂失明,牙齿松动出血,而对手尚不知如何上手所致。“当年形意打死人”决非妄语,因出手是周身之整劲,非一拳、一臂之力,动手之时一定要有分寸。

打劈拳时,要有五形具备之态。也就是说,劈拳,不仅仅有下劈之劲,更要有上钻、前挑、前劈、横撑、下落之劲!步子,一定是“趟”!没有这个“趟”劲,力量便少了大半。

劈拳,绝对不能仅仅身体在做前立摇,手做前立云。那样的劈拳,不仅仅少了五劲,更少了绞、拧之劲。

劈拳,前手的劈拳相对难度大;而后手的劈拳相对容易。

做劈拳的时候,在外形上,根本就看不出来身体任何地方在使劲。只是依势而起,顺势而落,双手划了一个很小幅度、很流畅的下落动作,却即刻将力道发出。

自己练习劈拳的时候,难受的是后背的腰部和后大腿的前面。

身体疯狂的在摇,手臂在使劲的猛抡的劈拳,根本就不是劈拳。只能说是砸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