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训练家:霍家小姐雇我去驱鬼
第四章 肃北,古城,火神(旧版)

楼下小黑

同人 |  小说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第四天,他们放弃越野车,从二手市场买了两辆大巴车,一辆载人,一辆运物资补给,在凌晨三点钟启程去肃北县。

这几天,铁皮常看到了南北各派的车队驶向南部雪山。他们的目标是已经勘探和部分开采的佛洞,事实上这也是金万堂召集队伍前来参加河木集的主要目的。

所以霍家人选择凌晨启程,车马不停地开向肃北,并且伪装成了游客的样子。

他们在清晨六点半的时候顺利抵达,坐在县城的面馆里喝起热腾腾的羊肉汤。

现在正是牧草丰茂的季节,广袤的山地草原从远处一线冰川一直蔓延到县城边,牧羊人早早地骑着摩托驱赶羊群上山。

现代化的力量早已进入了这座偏远的小城,从十年前开始骑马便是只属于游客游玩的项目,牧民换上了心爱的小摩托,农民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耕作。

铁皮常注意到面馆门上也贴着一张门神的画像,但是上面只有一个秦琼的形象,手持钢锏和长枪,背负弓箭。

“老板,你们这儿不是佛教胜地吗?怎么也贴门神?”

“嗨,那都是地方为搞旅游做的宣传,实际上我们这边就没几个信的。”老板是典型的草原人相貌,身材微胖,小眼睛,憨厚地说道:“现在跟从前不一样啦,以前还有宰羊来祭祀的,现在地方要求每家每户都贴门神,羊都拿出去卖钱呢。”

铁皮常点点头。现在县城里的居民还没起,街道上还是空空的,他索性跟老板聊起天来。

“那这贴门神有什么说法?灵吗?”

老板挠挠头,一边回忆一边说道:“这个好像还真没有……现在都讲科学嘛。不过我们这儿还真有一件怪事。”

“哦?”

“要说灵啊,那还是石包城那座大庙供的门神灵。石包城是片景区,原先是座唐代的古城,在草原的一座荒山上。荒山怪得很,以前有牧民的羊和牛跑上去吃草,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上去,却就是不下来。等到牧民上山,什么都没了。

“石包城上山的路只有一条,其他三面全是绝壁,从那里下山就等同于跳崖。这怪事发生了好多次,市里来人也没查出什么,反倒是挖出了很多瓷器和兵器,一勘探,才发现那是座古城,就给保护起来了。

“过了五年吧,京城来了专家考察,听说了牧民丢牛羊的事儿,说这是战死的士兵们的灵魂在地下饿了,所以跑出来作乱。专家带人修了座大庙,里面就供了尊秦叔宝的雕像。说也奇怪,自从庙里有了些香火后,丢牛羊的事情果然再也没发生。”

“京城的专家?”铁皮常大感好奇:“你还记得他的名字吗?”

“只知道姓张。后来大庙就被命名成火天庙了。”

谢过老板后,铁皮常回到车上,对霍绣绣说:“去石包城看看吧。”

俗话说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一个地方的神话、信仰或是灵异传说,背后往往藏的是某些人不想为人所知的秘密,所以冠以鬼神妖怪的名义。

“你不觉得有些奇怪吗?”行车途中,铁皮常忽然说道:“这里以前是西夏旧地,西凉之州,除非现在的居民都是外地迁徙过来的汉族,否则怎么可能没一个信佛的人?而且外来图腾,怎么会被当地人如此轻易接受?”

霍绣绣皱眉道:“确实可疑。”

行走过这么多地方,沿海最开放的城市,也会有教堂、寺庙,内陆最封闭的地方,更是雕像林立。

像肃北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因为大量迁徙和战乱,原本的信仰所依托的神话失传、仪式被遗忘、神庙等建筑不再;第二,这里的居民或他们的祖先曾经遭遇了死生大恐怖,以至于那段经历完全被人为地封印起来。

铁皮常对第二种可能有强烈的预感。

大巴车在中午时分抵达了石包城所在地。那的确是一座突兀地从茫茫草原上突然拔地而起的山,高五百米,黄土岩石间隙长出嫩嫩的青草。

从低处看去,山体上有明显的城墙和塔楼建筑,均以石砌,某些地方裸露出小小的方形洞口。

在更远的地方,雪龙般的冰川横卧在天地交界的尽头。

这种空旷和荒凉让人以为自己来到了天涯海角,可事实上却是一片东方大陆的中心。

霍绣绣带着人手以最快的速度卸下装备,离开大巴车上山。

分金定穴寻龙脉这种事情,铁皮常其实也只能算是个半吊子,毕竟他们家的祖传绝活是驾驭鬼神。九门的人才是真正的风水大师。

霍家人带的装备是风水罗盘和一杆洛阳铲,轻装上阵,敏捷地翻过土墙后开始作业。

现在是旅游淡季,淡得不能再淡的那种,除了远方山坡草场上的牧民和羊群外,天地之间没有其他生灵,正好方便他们行事。

铁皮常则去了那座面馆老板所说的火天庙。庙宇坐落在山脚下的一座高台上,面朝西侧,整体规模异常宏大。高三十五米,周长三百米,形如墓状,由圆形夯土筑成。

建筑整体分为三层,基座便是土台,中层是戏曲表演观赏专用的戏楼,最上层是寺庙大殿,内立一尊门神秦琼的雕像。屋檐上装饰着龙当凤瓦,灵龟白虎,大门和柱子都漆成了朱红色,极尽古典格局的奢华。

不过铁皮常的注意力却放在了中层的戏楼上。很奇怪的是戏楼与大殿间有一处镂空,下方正对着戏台中央。镂空面积不大,若是从上往下看,仅能看到六分之一的戏台,所以这绝不是为了让大殿内的门神能欣赏下方酬神的戏曲表演而设。

相对东南、中原和关中来说,西凉一带的戏曲文化十分匮乏。极少有戏班能长途跋涉来此处表演,而当地又缺乏一个足够有文化与鉴赏力的文人群体来创作戏曲。在隋唐时期,此处云集了来自西亚中亚各色胡人商贾,带来了充满视觉刺激的艳丽胡姬与胡戏,以及诸如喷火、分身、傀儡、魔术等新奇的表演。可惜的是伴随战乱,这些人或向西回到西域,或迁入关中,留下的只有满地黄沙。

这也是让铁皮常感到不和谐的地方。戏楼没有设置座位,从外面的视角压根看不见戏台。四面墙壁上倒是悬挂了众多镜子,清一色的都是铜制。

一看那些镜子的制式和摆放角度,铁皮常就知道这庙恐怕是一位术士高人所建。

那并不是普通的镜子,而是在驱鬼镇魔的仪式中经常被使用的“伏羲鉴妖镜”,能够抑制尸气的汇聚,防止尸变。

也就是说,这间庙内藏着某种容易引起尸变的东西。

铁皮常走出庙外,看着上方悬挂的烫金牌匾“火天庙”,陷入沉思。

“火天”,指的应该是袄教中的火天神,同样有着三头六臂的法相。也许这是一个神灵传入的过程,伴随着外来者与土人的民族融合,而且规模极大。

起初定居西州的飞龙部族是外来者,或者就是最早的定居者,带来了火神的信仰,慢慢成为地方的统治家族;后来西夏国建立,佛教传入,和火天神结合诞生了大力火神金刚的形象。

再后来,这个家族因为某种缘故离开或消失了,但因为某些极端诡异的事件,使得当地人还会张贴门神。

如果能找到修筑这间火天庙的人,应该就会有答案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