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同事们
第一章 入职(旧版)

防微杜渐

都市 |  职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2013年01月01日,上午8:30。

早到了30分钟,明天可以晚点出门了。

谭鸢,女,2013届申江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相貌平平,农村出身,家境贫困,好不容易考到申江的大学。目标是毕业后能在申江就业,并留在申江。

这一年,**的外贸似乎并不怎么景气。找来找去,最后还是选择了远洋国际。公司名字很大,实际只是一个二十多号人的小公司。为什么选它,很简单,因为没什么其他选择。

投递的申江银行简历,每一封都石沉大海,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展示自己。申江本地的同学都早就选择好了银行,多数都找人“疏通”了前面的路。谭鸢呢,除了老家的银行发来笔试通知外,其他的一律没有回应。

同专业的同学,大多找的是银行,证券,保险,四大,外贸,其他行业寥寥无几。

证券,谭鸢的老师以前就是干证券的。据老师说,他以前的同事大多进了“两院”,赚钱的,最后多数都赔进去了。没赔的,多数也被抓了。干这行,得心大,有人,不然就只能一直做“苦力”。

保险,别闹了!参加了某保险公司培训,满纸的话术都是在想办法诱导投保人。模棱两可的字眼,与日常完全不同理解的专业词汇,能把投保人说的都恨不得早点出险。实际情况,谁知道呢,总归有很多不赔付的条款嘛!保险不骗人,但没人能控制地了保险销售员不骗人啊!

四大,不好意思。一来谭鸢没什么兴趣,二来谭鸢进了四大的学长学姐们,忙时整整一个月一天只睡4个小时。基本工资看起来比其他行业高些,也就6000元,想要做的好,加班少不了。这种以命换钱的工作,谭鸢是不会干的。

如果要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甚至是健康,起码得卖个好价钱,这是谭鸢一贯的看法。

所以,最后谭鸢定位是外贸。远洋国际,是这么些外贸公司里,薪水给的最高的,一个月5000元。

说是高,其实只够生活而已。房租1000元,群租房,一套两室户的大厅改的,8平米小屋,一张床,一个柜子,一张桌子,公用的卫生间,没了。每个月吃饭,通讯2000元,还是比较节约的。剩下的钱,买点衣服,还能存一点。

至少再也不用找家里要钱了,还提前半年实习。也算比同学们早点踏入社会了。

只是这实习工资,一个月只有1700,实习半年,有点难熬。大学的奖学金是保不住了,还得拿出来充生活费。

8:50,第一个同事到了,开了门。谭鸢迎了上去,说明来意。

开门的是前台,头一日也是前台通知谭鸢来上班的。这才知道前台女生姓游,单名文静。以后大家就知道了,她一点也不文静。

整个办公室,租的是150平,实际使用起来110平不到,该死的均摊面积,啥房子都不放过。一个5-6平的小会议室,一个20平左右的大会议室。部门经理单独一个10平左右的办公司,其他人则在公开区域办公。稍微大声点说句话,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能听得见。

前台让谭鸢坐在空着的靠近门口的位置上,上面一台台式机电脑,线还没装好。谭鸢自顾自地装了起来。打开电脑,软件还没装,又噼噼啪啪地装起了软件。

期间又来了两位实习生。一位是谭鸢的学长,申江大学研究生,身高183,样子很阳光。另一位是来自其他地方的女生,齐腰长发,上身穿着厚重的粉红色毛衣,毛衣外面缝制这一层层羽毛,两条铅笔腿上仅套着一层薄薄的肉色丝袜,手上拎着coach的小包。洋气的很。反观谭鸢,简简单单,穿着在大学时买的西装,倒显得古板起来。

9:30,副总经理分别叫三个实习生到大会议室开了个小会。

轮到谭鸢时,副总经理问了一个谭鸢一直忘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领导让你去做一件事情,但你发现是错的。你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脑子有病,错的还要让我去做”谭鸢心里这么想着,当然,不能这么说。新人还是得夹着尾巴做人。

“首先呢,我会先核实,然后告诉领导这件事情哪里不对,然后看领导怎么说。”

显然,副总并不满意,又追问到“那如果你手头忙,有事情,来不及核实呢?”

来不及核实也不能做错事呀!当然,谭鸢说出来的话却是“那我会让同事帮忙处理一下,或者我让同事帮忙处理手头的事情,然后我自己核实。看两件事的缓急。”

“那如果你的同事都忙呢,答复不了你。领导明知错的时候还让你做呢?”副总接着追问。

领导难道在考验我的工作原则和底线?不行,我得坚持!“那我会委婉咨询其他同事,问问其他同事的意见。”

只见副总一脸便秘相,想发火又找不到理由。“我这么问你,是想告诉你。领导和你们所处的阶层是不一样的,看到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事你们觉得是错的,但站在领导的角度是却是相反的。你回去好好想想!叫仲涵进来。”

仲涵就是那个细腿女生。谭鸢明显感觉到副总就是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这也奠定了后面副总不喜谭鸢的基础。副总自诩是华夏文学毕业的,别看是从业务员做到领导,骨子里还是一个书生,有着“书生式”的骄傲。却在后续的五年里,在和谭鸢仅有的对话中,被多次纠正念错字。

不知为何,部门经理在谭鸢的招聘中,从未露过面,也未曾交谈过。最开始,谭鸢以为,这不过是职位过低的原因,后来才知道,部门经理那是看不上。因为半个月后,同样一个职位,另一位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同事一入职,就是部门经理谈话的。

谈完话,便是认师父。三个实习生职位都是业务跟单,实际上公司未明确说明,但三个人的师父是销售业务员,便默认为销售跟单。

师父带着三位跟单,到每位同事座位旁边进行介绍。每个同事,都让三位实习生叫xxx哥或者xxx姐。

三位实习生俨然是处在办公室食物链最底端了。到这个时候,谭鸢还并不知道实习工资多少,劳动合同签多久。也没太在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