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是崇祯皇帝
第5章 激动的文官们(求收藏鲜花评价)(旧版)

大明尤检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英国公府。

听到门子说这位小太监是皇后派来的,张维贤立即把他请到了书房。

“这位公公,不知道皇后娘娘有什么吩咐?”

见这位太监满头大汗,还一脸急躁的样子,张维贤知道宫中可能有要紧的事情,便开门见山的问。

“国公,皇上昨夜寅时……驾崩了!”

轰~~~

听到太监的话,张维贤脑袋如闷雷炸响。

天启皇帝病危已久,张维贤心中早已经做好了随时驾崩的准备,但现在突然听到,还是有些发愣。

“陛下……”

张维贤不禁老泪纵横,朝紫禁城方向跪了下去,磕了三个头。

“国公,皇后娘娘让我转告您,请您速速迎立信王,以防有变。”

等张维贤完成了臣子的礼仪后,太监又立即说道。

“这位公公,回去请转告皇后娘娘,老臣定不负陛下生前和娘娘所托。”

张维贤抹了一把眼泪,从地上爬起来后,瞬间恢复成了一位老成持重的国公爷。

“国公,小的还要奉皇后娘娘的命去信王殿下府一趟,就不多留了。”

“去吧。”张维贤点点头。

等这位太监离开后,张维贤立即把自己的儿子张之极,孙子张世泽等张家核心人物叫到了书房,告诉了他们天启皇帝驾崩的消息。

“什么?陛下昨夜宾天了!”

听到张维贤的话,张之极张世泽等人也大吃一惊。

没有外人在场,他们倒是没有像张维贤之前一样,佯装悲痛欲绝的样子,而是皱着眉头,思考如何应对。

历朝历代,皇位更迭就意味着权力的重新洗牌。

如果走错一步,就可能导致万劫不复。

“父亲,陛下宾天,我们必须要马上迎立信王,以防魏阉生乱!”

张之极说道。

张维贤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那双有些浑浊的眼睛充满了睿智,一一吩咐道:

“之极,你即刻去京营坐镇,如果魏阉胆敢生变,要第一时间弹压!”

明朝的太监,不像唐朝的太监掌握了最精锐的中央禁军神策军,但明朝的太监也不是没有一点武装力量。

内廷中的御马监,就掌握了腾骧四卫的人马。

由于腾骧四卫是直接掌控在内廷大太监手中,所以每代御马监太监都对这股力量极为看重,也因此腾骧四卫的战斗力是很强的。

土木堡之变后,实际继续负担侍卫亲军职责的,就仅有腾骧四卫营。

除了腾骧四卫外,魏忠贤手上还掌握着上千的内操军。

这两股武装加起来,也不算小力量了。

“儿子遵命!”张之极连忙点头。

“之泰,你立刻派人去通知成国公,武定侯、镇远侯等京中勋贵。”

张维贤又看向自己的二儿子。

“是,父亲。”张之泰也连忙点头。

“之定,你立即派人去通知内阁六部重臣。”

沉思几秒,张维贤觉得光是勋贵还不够,还必须要叫上文官集团,便又吩咐自己的小儿子。

“父亲请放心,儿子一定办妥。”

张维贤又抚着长长的胡须沉吟片刻,最后看向了自己的长孙,也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孙子张世泽。

“世泽,你立刻前去信王府,一定要确保信王殿下的安全!”

“大父,孙儿就算舍弃这条小命,也会保护好信王殿下。”

张世泽脸色严肃的保证。

“世泽,信王殿下要保护好,你也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莫要让大父失望!”

张维贤叮嘱道。

作为自己的嫡长孙,张维贤对张世泽有很大期待,从小就放在身边亲自教导,以后张家还要交到他手上呢。

“孙儿谨记。”张世泽连忙点头。

又思考了片刻,觉得没有任何遗漏了,张维贤挥了挥手,让他们几人去分头行动。

接着张维贤又吩咐自己的大管家,让英国公府上下全都换上斩衰(古代最重的一种丧服)。

随后,张维贤坐上马车,前往紫禁城而去。

等他到达紫禁城时,已经来了不少动作快的勋贵大臣。

英国公作为京城勋贵之首,是不少人心中的主心骨,便纷纷围了上来。

“诸位,陛下不幸宾天,然魏忠贤却想秘不发丧,此乃大逆不道之举,我等应不负陛下生前所托,请诸位跟随我去乾清宫!”

张维贤对众人说道。

“吾辈愿跟英国公!”

“魏阉好胆,今天就算是拼了这条性命,也在所不惜!”

“闲话少说,我们快行动吧,迟则生变!”

听到张维贤说魏忠贤想要秘不发丧,在场的众人顿时炸了。

这些人里表现的最气愤的不是勋贵,而是文官,特别是科道言官,一个个跟吃了火药似的。

没办法,魏忠贤这些年对文官打压的太狠了,要是魏忠贤真的继续掌控了朝政,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他们还等着一向亲近东林党的信王登基后,对阉党进行大肆清洗,好回到当初众正盈朝的时代呢。

于是,一群科道言官反而冲在最前面,气势汹汹的朝着乾清宫杀去!

……

PS:有些史料说在天启皇帝驾崩后,魏忠贤想要秘不发丧,然后等秘密圈养的几个孕妇生子后来冒充天启皇帝的子嗣,他好继续掌控大权。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不靠谱,因为天启皇帝在生前,已经明确的向文臣勋贵表达了传位给朱由检,所以哪怕魏忠贤立了一个假冒的小皇帝,朝臣也绝对不会认。

同时,魏忠贤虽然手上掌握着御马监和内操军这股人马,但这点人马别说和地方军队比,就连京营都打不过,魏忠贤真敢这么做的话,马上就会被勋贵和文官联合起来干掉。

但历史上,魏忠贤也的确没有第一时间就对外宣布皇帝大行的消息,之所以如此,可能和天启驾崩后魏忠贤感到极度恐惧有关。

因为明朝的制度决定了,太监就是家奴,再权势滔天的太监,皇帝一句话就能干掉,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又亲近东林党,特别记恨阉党。

这种情况下,魏忠贤因心中恐惧,没有第一时间宣布发丧,我认为是很正常的心理。

但你要说魏忠贤此举是想学赵高,那就真的有些冤枉了,他或许有这个胆子,但他真的没有这个实力,魏忠贤能从一个最底层的小太监爬到九千岁,绝对不是一个傻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