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昏君的路上越走越远
第四十七章 民心可用(旧版)

十三醉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此战过后,朱由检一边命令士卒打扫战场,一边总结得失。

根据战损,待在最高处的燧发枪兵无一人受伤,证明只要能避开贱奴的弓箭,占据有利地形,依靠距离上的优势完全可以压制住的敌人。

可要放在平原作战,建奴骑兵的冲锋速度首先就让人感到恐惧,难保士卒不心慌,甚至可能当场崩溃。

那样以来,占据优势的燧发枪根本发挥不出力量,难不成要在士卒前门摆放一排铁栅栏?

对呀,为什么不能使用铁栅栏。

让工匠打造出可以折叠的小型铁栅栏,遇到建奴骑兵可以迅速打开,交叉摆在三十步以外。

这样不仅能放缓骑兵的冲击力,还能让士卒减轻心里压力,不管有没有效果,至少对士卒心里来说安全上有了保障,就不会有人临阵脱逃,扰乱军心。

朱由检将这一条默默记在心里,回去就让人打造一批,然会现场实验。

另一个就是要让士卒列好阵型,让骑兵不停的发起冲击,从心里上消除他们恐惧。

要不然,初次看见骑兵大规模的冲锋,别说士卒,就是他第一次看到都有些心慌,心里疏导决不能忽视。

总之这一战得大于失,建奴至少三年内不敢从别的地方破关。

三年,足够自己完成布局,到时就不是你来,而是朕提着长枪杀入建奴老巢的时候!

“公子,此战共缴获战马五千多匹,铠甲七千多套,腰刀八千多把。”秦穆难掩心中的惊喜道。

朱由检冷笑道:“竟然缴获这么多腰刀,看来建奴也不是不怕死,只是以前没有让他们感到恐惧罢了。”

“公子说的是。”

“命令黄得功和曹文诏立刻返回皇庄。

命令秦翼明即刻联络当地守军,并将今晚的战况上报朝廷。

另外让牛二他们准备以下,咱们也该启程了!”

重新收回喜峰口,朱由检命人收敛士卒遗体,就地安葬,回京后,他要命人在此处建造一座丰碑,来纪念此战为国捐躯的英灵。

为了不暴露自己实力,此战的功劳全部给了白杆军,他会从别的地方来补偿给新兵。

此战震动朝野,尤其斩杀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极大鼓舞了军心、民心。

可内阁竟然上书,以擅离职守,不服从军令为理由,要削去秦翼明的参将身份。

朱由检闻之大怒,白杆军千里勤王,此战又立下大功,也不知这些文官的脑子倒底是怎么长的,张嘴就胡说八道。

这个时候,崔呈秀、田吉等人体现了自己价值。

联名上书,替白杆军请功,称此战乃是一个奇迹,以一万步兵对二万骑兵,竟然还能取得如此战绩,证明建奴不是不可以战胜。

韩曠、钱谦益等东林人,哪里肯让阉党得逞,拉拢其他大臣一起上书,暗示言官弹劾。

朝堂一时乌烟瘴气,竟然没有人去关心那些阵亡和受伤的士卒。

朱由检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作壁上观,直接让王承恩拟旨。

此次喜峰口一战,打出了明军的威名,各级将领擢升一级,奖励有功将士,所需银两从内帑中出。

他可没心情和东林耗下去,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那样谁还愿意为国出力。

皇帝的举动无疑赢得民心,大明社论连续刊登将士们的英勇事迹,以及朝堂迟迟不肯嘉奖。

这一下惹起了百姓的公愤,只要在大街上看见官员的轿子,也不管是谁,全都臭鸡蛋、菜叶子伺候,吓得文官竟然不敢出门。

朱由检听说后哈哈大笑,谁说百姓不明辨是非,只有有人正确引导,让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没有人会不热爱自己的国家。

被逼无奈,以韩曠为首的东林当只好跟随大流,不但同意奖赏有功将士,所需银两全部从国库出。

还忍气吞声同意孙传庭入陕,户部特意批复十五万两白眼,才算压下百姓的怒火。

皇太极第二天才知道阿济格的死讯,费怒让他失去理智,竟然命令手下将身边的蒙古骑兵屠杀一空。

如此诡秘的行军路线,还是被明军提前得到情报,他虽然不知道谁干的,却一点不妨碍用蒙古骑兵的血,来祭奠十三弟的死。

豪格几人带头杀戮,同样彪悍的蒙古骑兵,在这些屠夫面前竟然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坐等着被一个个砍下了脑袋。

这恐怕就是人类常说的胆怯。

一个被建奴完全征服的部落,从心底已经把自己当做奴隶,在主人面前自然不敢有一丝反抗的心思!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