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这个小孩是神仙
第01章 北宋初年 师父讲道(旧版)

张洞玄

武侠 |  古典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乾坤世界,神仙文明。

盘古星系,九霄天境。

……

在浩瀚宇宙中,无数星系之外,一处不起眼的星空里,有一颗水蓝色的星球。

除了这个星球外,其它附近的星体,都是茫茫一片,没有生命一样。

这个水蓝色星球,离神界所在星系,不知有多远,四周所在星空,仿佛才开僻一般,看上去是那么的荒凉。

……

三清圣境,太清境内。

华夏大陆,豫州地界。

……

北宋年间,汴梁城外。

只见在官道上,停了几匹马车。

在中间马车里,有一六岁小童,坐在父亲怀里,嘀嘀咕咕,在说着什么。

他看着窗外,汴梁古城,神情不舍。

这次跟随父亲公办,上轩山学道,离开自小生活的故乡,生他养他地方,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回想起以前岁月,不由满是感叹。

踏上修真之路,意味着脱离凡尘,从此仙凡两别。

在马车将要离开时,他只是闭上眼睛,只得在脑中回忆以前时光,其中的点点滴滴,想要记住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瞬间,这里的一切。

人常常会向故乡回望,那不过是刚出发的地方。

小童虽然年幼,但他的心智,早已是大人。

他回想起三年前,在梦中遇到身穿道袍的老者,自己所谓的师父,教他读书写字,启蒙他走上修仙之路的人,仿佛如昨日一般,命中注定一样。

如此刻骨,如此铭心。

三年前,大宋还不存在。

三年前,赵匡胤还没有造反,黄袍加身。

三年前,自己还在书院读书。

三年前,自己亲身父母,还没有遇害。

三年前,他还是汴梁城,开封府有名的天才神童。

三年前,他还是幸福快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

可是现在,往日的所有,再也回不去了。

……

五代十国,后周。

显德五年正月,柴荣亲自率军攻克楚州。

二月,再破扬州,继续扩大战果。

三月,前往泰州、广陵、迎銮江口,大败唐军。南唐元宗李璟遣使求和,进献贡品,被迫献上四州之地,画江为界,每年进献贡物十万,以求罢兵。

至此,淮南之战结束。

柴荣平定江北的淮南之地,得州十四、县六十;李璟去帝号,只称“江南国主”。

四月,自扬州还京。

柴荣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范,而且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为之后的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打下坚实基础。

……

神仙世界,轩山结界。

……

此时,在一大片绿色区域里,一处原始森林中,一座高山上,一座道观前,只见一白发长须,仙风道骨老道士正在练剑,使的是“乾坤剑法”,共一百六十八招。

招招互补,相辅相成。

犹如银河,倾倾倒挂。

宛如潮水,大起大落。

剑随身起,法自天成。

这时,长剑在手,一招一式,被他使出:剑如白蛇吐信,嘶嘶破风。

又如游龙穿梭,行走八方。

时而轻盈如燕,点剑而起。

时而骤如闪电,风雨交加。

剑临天地,声震九霄。

其身若仙,灵活飘逸。

他练完剑,盘膝打坐,开始吐纳,吸收天地元气。

……

轩山道观,松山古亭。

……

在山峰上有一座松亭,在松亭下是一条石阶,曲折蜿蜒,盘绕而上。

老道士练完功,就来到松亭前,站在石阶旁,看着山下一个小童,爬着石阶,喘着粗气,艰难上山。

这小童眉清目秀,他半个光头,前面一梳头发,两边留有小辫,身穿福字红衣,可爱惹人。

只见他一步步爬着石阶,全身被汗水打湿,实在走不动了,才停下来休息,气哼一声,恼问:“师父?你这死老头?怎么住在这么高的山上?你不是折磨我吗?”

痛苦说完,坐在石阶上,大口大口喘着气。

这小童名叫韩奕,今年有三岁年纪。

他休息一会,就继续爬山,走着石阶,疑惑的问道:“我常常来这里?这里到底是那里?这座山怎么这么高?一来这里师父就给我讲故事,我也喜欢听他讲故事,师父比爹爹好多了。”

说完,他嘀嘀咕咕,自言自语。

小步小步,往松亭走去。

韩奕来到松亭前,见到老道士,先磕上几个头,乖乖叫声:“师父?”

老道士慈祥一笑,和蔼看着他,回道:“奕儿来了啊?”

韩奕说道:“是奕儿来了。”

抱住师父大腿,癞皮撒娇,问道:“师父?我们今天学什么啊?”

老道士也不回答,只是蹲下身,把他抱起,转过身来,向松亭走去。

他们到了松亭,坐在石凳上。

老道士怀抱着他,手拿一本道书,翻开第一页内容,聚精会神的读着:“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读完这些,读到这里。

老道士解释道:“奕儿啊?这大道学说总共两卷,上下二部。上卷说道,下卷论德,合称道德,共八十一章,老聃一生对道德学说之感悟尽在其中,涵盖治国、治家、治世、治身之常理。”

韩奕想了想,不懂问道:“师父?什么是道呢?德和道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

老道士回道:“奕儿啊?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显道。道为体,德为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只是个命名。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

韩奕问道:“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

老道士回道:“是从‘道’认识的。”

韩奕问道:“什么是道?”

老道士回道:“道在自身,每个人的脚下,参悟自身,就能明白天地道理,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生。”

韩奕问道:“什么是德呢?”

老道士回道:“古人认为:万物因‘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这就是‘德现’的显示。指天地化育万物的功能。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指有德行的人。行为;特指好的品行。善行;仁爱;仁政。”

韩奕“哦”了一声,有些明白了,说道:“师父以前对奕儿说过,学习道德,要记住七点:第一,治心,清静无欲;第二,治身,皈原真柔;第三,治世,自然无为;第四;治家,合和恒一;第五,治神,抱一还元;第六,治万物,得一而生。”

老道士笑了笑,对他说道:“奕儿说的对,真是聪明孩子,这六句话包罗万象,天地之间的本源都在其中,所要探求的治世真理也在其内。只要把这六句话体悟透彻,就可以应对世间万变,还可以救度众人,也就不枉来世一遭了。”

韩奕看着师父,乖乖回道:“奕儿知道了。”

老道士笑问:“你知道什么啊?”

韩奕想也不想,就回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末乱。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是道德思想,大道理论学说,最基础东西,为根本存在,对不对?”

韩奕说完这些,见师父不说话,只是含笑看着自己,问道:“师父?我说的对吗?”

老道士看着他,满意一笑,回道:“奕儿说的不错,师父没有白教你,你能明白这些,懂得这么多,确实难能可贵,师父真为你高兴,可不要今天记住,明天就忘了?”

韩奕乖乖回道:“师父,你老人家放心吧!奕儿会永远记住的,不会把它忘记的。”

说着,扑进师父怀里,怀抱着师父,开始撒娇,癞皮起来,叫道:“师父?你教我学《周易》吧?奕儿听说,学习这个,可以推演天道,推算千万年以后发生的事情。”

老道士低着头,慈祥笑着,看着小童,见他可爱模样,乖巧样子,满是溺爱,问道:“奕儿要学《周易》啊?哪你吃的了这个苦吗?这可是很难的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