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浮云山人
第一章 困局,太子变质子(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元嘉初年,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减赋三年。

大吴王朝亿万百姓山呼万岁,新皇盛世誉满天下,赢得州县仓满,山野无隐户。

元嘉五年,宫内太子、高王双双入学,王朝后继有人;朝堂大员辅政,外廷大将练兵,王朝政军清明。

元嘉十年,新皇起兵北伐,上路飞龙骑,左路虎豹骑,右路雨林卫,元嘉帝亲率禁军中路直进,一时间北国都城风雨飘渺。

然,风云突变,山呼海啸间三军败灭,禁军残部护着元嘉帝南退万里遁入密林,大吴王朝半壁江山反遭吞并。

东方海族,西方山族见机两路夹击,又是吞并大吴王朝万里国土。

三朝合纵,谈笑间大吴龙气灰飞烟灭,盛世不再,泱泱大国落为一隅藩国,依附北国大齐。

元嘉十一年秋,帝国南陲行宫。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陛下,如今除此之外已经别无他法。”

“阉货,给我闭嘴,朝堂之上哪容你等言语。”

“大将军,此言差矣,本总管也是为陛下分忧。”

“放你娘的狗臭屁,你们这群阉党无非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罢了,江山社稷哪在你们眼里。”

“大将军眼里是有社稷,可是我大越万里江山哪去了?”

“认监军的职,行祸国的事,万里江山就是毁在你们手里。陛下,纪儿年纪尚轻,可不能送到千里之外去啊!”

“陛下,娘娘所言极是。”

“大将军,国家危难之际,此刻可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

“阉货,给老子闭嘴!”

“一个个嚎什么,朕还没死!”

终究是登基十年的帝君,纵算疆土流失大半,军队损失殆尽,朝内该有的威严还是在的。

只见元嘉帝南宫行瘫坐龙椅。国字脸,三寸须,本该不怒自威的帝王相貌此刻却显得憔悴不堪,宽大的身形靠在椅背上竟然显得有些蜷曲。

龙椅五尺外放着一张红漆凤椅,椅上端坐一女子。

此女一张瓜子脸,丹凤眼,粉黛略施,好生秀丽,风情无限,尤其是一双凤眼,稍带泪花,让元嘉帝看得心疼不已。

这位一身华服的美妇乃是元嘉帝后宫第一宠妃,陈妃陈清云。

站在其边上的是个脸长横肉,虎背熊腰的大汉。

也不知道陈家老先生是如何生出这对相貌迥异的姐弟的。不过姐弟俩一个成为元嘉帝宠妃,一个继任大将军之职,朝廷上风头鼎盛。

姐弟二人对面,紧靠元嘉帝垂手而立的一个面色雪白,淡眉无须之人,乃是元嘉朝大太监,九宫总管张明。

南国吴军兴师北伐,原本一路无阻,吞灭边陲重镇,直抵齐都也就在指日可待之间。

谁曾想齐淮河一战,两军短暂对峙后吴军却溃败百里,一场大战输得不仅一败涂地,更是不明不白。

得势的齐军一鼓作气,不仅收复南方重镇,更是连结东西的海山二族。三面夹击之下元嘉帝十年的韬光养晦毁于一旦,为了祖宗基业,不得不答应北国提出的以王子为质,换取罢兵的提议。

然,元嘉帝虽登基十载,却只子嗣四人,太子南宫靓、大公主南宫燕、二皇子高王南宫纪、二公主南宫纱。

太子负有监国之职,更是一国储君,自然不能轻出,这维护大吴江山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高王南宫纪的头上了。

让一个不到十岁的男孩去敌国做人质,其凶险可想而知,叫母妃陈清云如何舍得。

这不,仗着宠信,拉上兄弟直接面圣,希望元嘉帝取消皇命。

“陛下,质子之事势在必行,不然北军南下,天下就再无大吴王朝,陛下如何面对列祖列宗,老奴又如何有脸去见先帝。”大太监张明面君禀奏,眼角却是不住瞄向陈妃。

“死太监,就你这无儿无女的狗东西死后还想去见先帝?”气急的陈妃不顾妃子礼仪,直接破口开骂。

“姐姐说的是,先皇乃是得道飞升,你这下地狱的祸害也配见他老人家!”本就与内侍不和的大将军自然不甘人后。

“陛下,您给评评理,老奴好言说事,陈家姐弟却两次三番的恶语相向。”大太监一副委屈像。

“明人不做暗事,哪像你这阉货,还有你的狗子狗孙们,狗仗人势,欺上瞒下,今次的兵败如山倒就是因为有了你们这群祸害。”大将军想起监军太监的总总行径,不由得心生怒气。

“大军出征,内廷监军,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之前百年无事,怎么这次兵败通通怪到老奴头上来了?

再说军中将士百万,监军太监不足百人,谁主谁次要老奴向大将军言明吗?”

“够了,还嫌战打的不够差吗,一群不要脸的,你们没一个好东西。”

元嘉帝怒拍龙案,众人惊若寒蝉,大殿内一时无声。

“朕原以为你们能商国事,没曾想个个都是为己谋私的混帐东西,要你们何用!”

怒极的元嘉帝拍案而起,径直向殿外走去。

“陛下,您去哪?”

陈妃和大将军可以不管,但是作为内侍之首的九宫大总管,张明对元嘉帝的行踪可不能不问,只得硬着头皮跟上。

“别跟着朕,看见你们就烦。”

行宫外五里处,一座仅比行宫瓦宇矮上一尺的高楼大院坐落于此。

院门外停着一辆九兽拉动的巨车,车驾后面的卫队甲士足有千人之众,把一条街道堵得严严实实。

车驾到时院门大开,一位鹤发银须的老者率领数十家仆跪拜迎接,待元嘉帝背手进入后又紧闭院门。

千人围住的院子悄然无声,在月色下显得诡异异常。

“陛下深夜到访,老臣惶恐。”

老者毕恭毕敬的把元嘉帝引入内堂,呵退众人,垂手而立。

“老师,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客套。”

元嘉帝倒是神色自然。

“君臣之礼,老臣可不敢造次。”

“好了,好了,如此局势,我们就别瞎客套了。”元嘉帝唏嘘一声。

“陛下来此,不知何事需要与老臣交代?”

“你我师徒间的默契,老师难道猜不出来?”

“陛下如此说,就让老臣猜上一猜。”帝师,太傅莫风缕了缕颚下须发,“如今齐兵陈兵城外,提出陛下若肯以王子为质则就此退兵,想必陛下是为此而来吧!”

“老师既然知道朕的来意,是否知道朕的烦恼?”

“高王聪慧伶俐,陛下自然是十分宠爱的。加上陈妃在侧,于情于理陛下恐怕都难以送出高王殿下吧。”老太傅言毕茗了口茶,“此茶采自南疆邙山,常年经山泉滋润,最是香醇提神,陛下何不尝尝。”

“当前形势,朕哪有闲情品茶。”元嘉帝皱眉叹气,“为了大吴天下,祖宗基业,拿个小孩去换片刻安宁,孰重孰轻朕还是分得清的。区区一个陈妃,平时虽然得宠,朕倒也不是被枕边风所左右的昏君。只是……”

“只是陈家并非陈妃一人。”太傅续上元嘉帝的话语,“大将军陈虎啸虽然勇冠三军,但是这样的将才我朝也不是只此一家。老臣以为,陛下担心的不是在朝的陈家,而是在野的陈家吧!”

“知我者,老师也!”许是话说的有些多了,元嘉帝南宫行终于茗了口茶,闭目品味片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也就忽悠忽悠普通百姓,对于那些高来高往的仙人,可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老师你也是知道的,陈清云也好,陈虎啸也罢,对朕来说,拿捏住他们不是什么难事,纪儿是我儿子,更是不可能违背朕的意思。

只是在野的那位陈龙吟,朕也好,先帝也罢,都是不敢轻易得罪的存在。”

“陈龙吟乃是万华宗的弟子,连带着陈家都成了万华宗的外门世家。这种仙人岂是我等凡人能轻易得罪的。”说到此处,太傅莫风也是有些无奈。

“不交高王,北兵南下;交了高王,陈妃一纸家书恐怕就落得个兴师问罪的下场。”元嘉帝摇了摇头,“朕这天下至尊简直举步艰难。”

“天下事,总有解决的方法。”莫风宽慰。

“你说,朕是否可以借刀杀人?”

“不可!”

“为何?”

“我朝境内有万华宗,齐国境内自然也有庇护宗门。

如果陛下想借着高王为质的机会挑起陈家,甚至背后的万华宗出面对付齐国大军,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者,仙家不会出手凡人国事;

再者,仙战同国战,都是天下大事,万华宗岂会为了一个高王挑起两地仙门大战,最后陈家恐怕还是要把这股气撒在我朝,甚至是陛下头上。”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干脆把皇位传于太子,让朕亲自去做这个人质算了。”

“陛下,老臣刚才已经说过了,天下事,总有解决的办法。”

“老师教我。”元嘉帝听言精神一振。

“为了我朝国祚,也只能行此折寿之事了。”太傅莫风虽然摇头叹息,但是语气却坚定的很。

“你我君臣之间还有什么不好说的,老师快教朕。”元嘉帝好似摸到了救命稻草。

“哎!”

“说完朕和老师一起叹气。”元嘉帝对这位老学究的慢条斯理很是无奈。

“大吴列代君王,恕老臣无礼。”莫风起身先是北面失陷的都城连鞠九躬,接着面对元嘉帝又是三躬到底,“陛下以为皇后如何?”

“贤良淑德,可惜早逝,老师为何有此一问?”

“陛下以为皇后一家如何?”莫风继续明知故问。

“忠君体国。国仗走访天下,为朕集资纳粮,累死道上;前大将军,国舅爷统兵御敌,战死齐淮河畔;一族家将皆赴国难,可歌可泣。”

“是啊,满门忠烈,可惜,可惜。”

“老师的意思,莫非……”

“老臣也是无奈。”

“靓儿无辜。”

“太子即为储君,就要为国死命;南宫靓即为人子,就要为父担忧。

老臣急切间直呼太子名讳,死罪。”

“朕赦你无罪。只是,这不显得朕无能,兵败失地也就罢了,竟然连自己的继承人都保不了”

“陛下,太子母家已丧尽,将来就算登上大位,恐怕也难以抗衡高王一族。”

“老师的意思?”

“太子如今孤家寡人,就算处于太平盛世,太子之位恐怕都要易主。当前情况,不如送出太子外表诚意,内立高王拉拢陈家,或能保住大吴江山,如果能请得陈龙吟出面,哪怕是暗中相助,收复失地也大有可能。

“难道就要这样交出储君?岂不被周遭诸国耻笑?”

“陛下以为齐国为何兵临城下却突然提出以人质换罢兵?”

“为何?”

“海族也好,山族也罢,岂是善类!吃下我们大吴后恐怕就要联手对付齐国了。唇亡齿寒,这也是齐国不赶尽杀绝我朝的原因。

吃下我朝万里江山,海族、山族掠夺一番也就罢兵,齐国却要耗百万军队驻守,他们岂会不怕两族乘虚北上。”

“牺牲一位皇子,保得大吴有翻身的机会?”

“不错。昔年陛下初登基开创盛世,何不再来一次,修养生息十年再涂报仇未尝不可。”

“如此重创,十年够吗?”

“齐淮河一战,我军兵锋鼎盛,前大将军语侯爷更是用兵如神,我军溃败未必是因为兵不如齐国,。”

“难道是有外力?”

“容老臣细细调查,一旦查明原因,老臣就有法子对症下药。

而现在,我朝需要休养的时间,老臣需要调查的时间。”

“容朕思考下。”

元嘉十一年八月中秋,月圆之夜,大吴太傅莫风携元嘉帝手书,与北朝内厂督主密会,南北两朝达成休战协议。

自此大吴称臣,年供金百万两、银亿万两,并送出太子南宫靓为质以表诚意

同时大齐退兵,还所占一般山河给大吴以表诚意。

至于山族、海族,掠夺一番,除带走无数钱财外,更是多了千万奴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