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十五年
第十五章:卿子冠军(旧版)

半盏浊酒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楚国内廷会议,怀王的一些老臣都说:“项羽为人狡悍好杀,他曾经攻打襄城,襄城没有留下一个活人,全都活埋了。项羽所经过的地方,无不烧杀劫掠。况且我军多次进兵攻取,都没有获胜,以前陈王、项梁都失败了。不如另派一位宽厚长者仗义西进,以正义号召,告谕秦地父老兄弟。秦地人民受秦朝之苦已久,要是果真有一位长者领兵,秋毫不犯,秦都咸阳应当是能够攻下的。项羽不能担此任,只有刘邦平日就是一个宽大仁厚的人。”怀王本就认可刘邦,重臣推举,更加坚定了怀王心中的打算。

高陵君到了楚怀王处,就把遇到宋义之事告诉了楚怀王。并对宋义预料到项梁会兵败的事情大加赞赏,心悦诚服。于是楚怀王就召见宋义,跟宋义探讨起目前的形势,并询问宋义的看法。宋义对于军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快就征服了楚怀王。楚怀王非常欣赏宋义的才华,正想借机分散项氏兵权。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籍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赵王多次求救于楚怀王,怀王让宋义接替项梁的职位,去救援被章邯围困的赵国。各路将领都归宋义节制,宋义号称卿子冠军。宋义派刘邦西收陈胜与项梁的散兵,整顿军心。率领众将领兵北救赵军,然后在西进灭秦。

怀王与诸将立下誓约,谁能先平定关中就封他做关中王。

注:其实这个约定本就不公平,因为各路义军都归宋义节制。刘邦、项羽都参加了巨鹿之战,所以刘邦并没有率先西进。楚怀王的意图很明显,已经内定了宋义做关中王。

怀王此举,引起项籍的极度不满。项籍与范增暗中商议对策,企图取而代之。

公元前207年10月,宋义与刘邦商议,共同击破章邯。于是刘邦从砀地出发,到城阳与杠里,攻打秦军防地。杠里的秦军是王离的长城军,堪称秦军的绝对主力。灌婴,靳歙,樊哙等在刘邦的指挥下,斩杀秦军无数,很快大破两地守军。刘邦击败王离后一战成名,楚国上下举国震惊。因为宋义战略得当,宋义的威望也逐渐提高。在成武,樊哙跟随刘邦围住了东郡守尉,击退敌军,斩敌首十四人,俘虏十一人,被赐爵五大夫。灌婴因为杀敌英勇,被赐与七大夫的爵位。

注:樊哙、灌婴、靳歙都属于勇猛作战的先锋,而曹参、周勃、郦商则属于指挥的将才。

宋义整顿兵马的同时,又派说客说服齐将田都,田都脱离齐王田荣,领兵帮助协助宋义救赵。

章邯领兵到邯郸,把城里的百姓都迁到河内,摧毁了城郭,荡平了所有的建筑物。张耳和赵王歇逃入钜鹿城后,被秦将王离围困在钜鹿。陈馀在钜鹿城以北收集常山的残余部队几万人。章邯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城以南的棘原抵抗楚国援军。章邯修筑甬道与黄河接连,给王离运送军粮。王离面对赵军兵多粮足,急攻钜鹿。

钜鹿城内粮草已尽,士卒战力不足,张耳数次派人召陈馀前来救援,陈馀因兵力不足,料想出兵必败,不敢前往。张耳大怒,派张黡、陈泽前去质问陈馀说:“当初张丞相和您结为生死之交,如今赵王和张丞相将要死于早晚之间,而您拥兵数万,不肯发兵,那同生共死的情谊在哪儿呢?”陈馀解释到:“我军实力不济,恐不光救赵不成,还要全军覆没。我若不死,还要为赵王、张丞相向秦国报仇。如今一定要去,如同羊入虎口,又有什么好处呢?”张黡、陈泽说:“钜鹿已迫在眉睫,需要以同归于尽来确立名望,不要顾虑以后的事了!”陈馀无奈道:“我死没什么顾惜的,只是死而无益,就依你所言吧。”就派了五千人马让张黡、陈泽带领着试攻秦军,到了前线便全军覆没了。正当这时,燕、齐、楚听说赵国危急,都来救援。

张敖(张耳之子)也向北收聚代地的兵力一万多人赶来,在陈馀旁边安营扎寨,也不敢攻击秦军。燕王韩广也派臧荼前来救赵。

公元前207年11月,宋义的大军停留四十六天未曾前进。刘邦又在杠里打败了王离的军队,威名远播,这一切都让项籍心急如焚。项籍找到宋义,建议决战。宋义安抚项籍:“我们应该等到秦军强攻赵国,人困马乏的时候出兵才有胜算。这对于我军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获胜的机会才最高。论冲锋陷阵,我比不上您,论运筹决策,您不如我。”

宋义又传令全军:“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与此同时,宋义通过不断的外交,终于又和齐国达成和解协议。于是指派自己的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国,共同抗击秦军,因此大宴宾客。项籍年轻气盛,并不能理解宋义的心思。加之楚怀王乃项梁所立,项籍心中积愤更深。

项籍跟诸将说:“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宋义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艿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凭着秦国那样强大去攻打刚刚建起的赵国,那形势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到那时,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再说,我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怀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个人,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可是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次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

注:说一下军粮中的豆子。豆子是军粮中比较差的配置,最好的当然是小米。放在现代,豆子可能是好东西,但是在古代则不一样。在那个时代,军粮做法大多数都是是煮粥,直到宋朝代以前,一般炊具还都是陶器,极少有铁锅。后来在不断发展下,慢慢出现了类似于压缩饼干的水分极少的干粮,但将士们也不能总吃干的,那东西是无法保持战斗力的,只能做急行军时的干粮。既然火头军的家伙是陶器,那么军粮最适合的就是煮粥,而不是炒菜。豆子煮起来就比小米难多了。因为根据秦末汉初的伙食水平与烹饪技巧,是绝对没办法让十万大军每人熬出一碗精品豆子的,一般来说能熟就不错了。而且当时也没有高压锅,可燃物往往就地取材,木柴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几万人做顿饭,也没工夫让你慢慢烹饪,通常情况下是,饭半熟不熟的情况下就已经开饭了。后勤是打仗的保障,弄熟饭,就是关键。粮食不熟,里面的热量、蛋白质等等吸收起来就要大打折扣,而且豆子不熟还容易跑肚拉稀。小米才是军粮中的上上之选。小米保质期长的这一优点在军事上意义重大,因为古代运输条件落后,还没有防腐剂,边远地区驻军难免遭遇长期无法补给的情况。容易保存,几乎超越了军粮的其他的所有要素,成为军粮种类评比中最关键的一环。而且小米营养丰富容易加工。一碗热乎乎软糯糯的小米粥,绝对比一锅嚼不烂的豆子饭要强多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