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高宗李治的幸福生活
第十八章 突厥归唐(旧版)

斜风细雨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又一年炎热的六月,前线倒是传来了好消息,高侃攻打突厥,到达阿息山,车鼻可汗召集各部士兵却无人敢前往,只能和手下亲信的几百骑兵逃走,被高侃在金山生擒,突厥部众尽数投降。

消息传到长安城,百姓人人称颂圣上的功德,即位满一年就有如此功绩,的确是令人愉悦的事情。李治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歌功颂德声音,好话谁不爱听,多听几遍也不会腻,登基以来的头等大喜事呀。

“陛下乃是明主,才有如此突厥大捷。”长孙无忌恭维道。

“都是诸位爱卿的功劳。高侃将军此次进京,诸位商议一下如何封赏高将军。”李治谦虚。这成果摘得甚是心虚呀,别人不清楚,李治心里确是门清,突厥不安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先皇早早就想解决这个麻烦,早派了高侃出征,自己这就是顺路捡了果子,汗颜汗颜呀!说到底就是命好呀,不过俗语也说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还是朕这天子当得好呀!

“封赏高将军倒是简单,就是不知陛下准备如何处置车鼻可汗?”褚遂良问。

“诸位意下如何?”

“自然是杀了,扬我大唐国威。”褚遂良义正言辞。

“臣复议。”李積附和。

李治见傍边的长孙无忌似有话说,不禁问道:“爱卿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道:“臣倒觉得杀不如放。”

“爱卿何出此言?”

“陛下,我大唐虽说国威强盛,可是突厥素来民风彪悍,且与我华夏风俗迥异,倒不如以夷人自治,设置都督府,我朝驻军统领,即可免去朝局动荡,也可控制突厥朝政。”

“陛下不可。”褚遂良当即反对,“我朝战士浴血奋战才取得如此成效,如若放人岂不是放虎归山?怎料不是养虎为患?到时,我大唐将士的牺牲岂不是白费?”

“请陛下三思。”李積也接口道,“阿史那斛勃此人阴险狡诈,此前背信弃义杀我大唐使者,不死不足以平民愤。”

三位朝堂之上一番争执不休,各位朝臣也各说各理,李治一阵头大,退朝改日再议。谁知此事越演越烈,竟在长安城百姓之中也掀起了热议的风潮,甚至有人在坊间设立擂台,以供读书人各辩其理。就连走在后宫的小路上都有来往宦官宫女对此事议论纷纷。

李治满腹惆怅地来到感业寺,谁知遇上的小尼姑都在因此事争论不休,这世间果然没有清静的地方。

“陛下今日甚是忧愁。”武媚娘调笑。

“媚娘可知何事?”

“我又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有何不知,长安城早就传遍了,一介败军之将竟能引起我大唐如此渔轮,他也算是个人物了。”媚娘倒了杯清茶放在李治面前,茶水蒸腾的白雾衬得人影影绰绰。

“不知媚娘有何高见?”李治倒也来了兴致。

“不如让我猜猜陛下的心思如何?”

“哦,有意思,媚娘倒是说说朕的想法,朕洗耳恭听。”

“班门弄斧罢了,别人我不了解,陛下的心思我还是能猜到几分的。陛下可是想放,又不知如何堵住悠悠众口。”

李治拍了下大腿:“知我者,媚娘也。”

媚娘抿了口茶水,慢慢说:“其实此事不难猜,百姓们关心的是扬我国威,陛下不同,陛下需要权衡的是突厥该如何处置。突厥对我朝就是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如有人愿意接盘那是最好不过,偏偏这人又和我朝是仇敌,百姓们可以爱憎分明,陛下却要衡量利益。”

“媚娘真乃有国士之才呀。依媚娘该如何处置?”李治听得甚是妥帖,没想到在这小小的茶炉间解了多日的忧愁。

“很简单,既要用他,又要防他。突厥治理归他,外交、军队由我大唐特派。阿史那斛勃是个聪明人,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怎么选择,也会知道怎么配合。”

“我大唐百姓需要一个理由。”

“我大唐军民岂怕战斗!我大唐既然敢放了他,自然也能再擒了他、杀了他。”媚娘这话说得掷地有声,话中犹如有风雷之音。

一天之内,这句话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这场杀与放之争以这样的方式落下了帷幕。没人能想到,这句话出自一位女子之口。也是这句话点燃了大唐军民的烈烈军魂,一个败军之将而已,一个我大唐摆在突厥的傀儡罢了,甚至不值得我大唐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不听话,宰了就是,听话,那就老老实实干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