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无边
第一章 暮色无天边(旧版)

草田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后因为太子早逝便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是为建文帝。

“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三岁小男孩坐在母亲腿上一字一句奶声奶气的跟着读。袁忠笑道“夫人,你说你给他讲这些他听得懂吗”?这位温柔朴实的女子摸着孩子头发道“记在心里,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说完摸着小男孩头轻声细语问了一句“是不是啊,彬儿”?小孩点了点头“娘,我一定是个好孩子,将来要惩奸除恶”。夫人笑道“彬儿,谁教你的惩奸除恶,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袁彬指了指父亲“父亲每次出门都说他要去抓坏人,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去抓坏人”。袁忠哈哈大笑“是啊,等我们彬儿长大了,就把全世界的坏人都抓光”。袁忠道“夫人,新皇登基,宫里有许多事情需要我去忙,这几日就辛苦你照顾彬儿了”。王巧风握着袁忠的手“夫君,你放心,不求彬儿以后大富大贵,只求他能做个良善之人快活度过一生”。袁忠道“夫人,要是急闷了,就带着忠儿去找你妹妹,她性子活泼你也能有趣些”。王巧风点了点头“好,夫君放心吧”。

朱允炆登基不久一日上朝亲信大臣齐泰说道“圣上,先皇在时把儿孙分到各地做了藩王,可如今各个藩王势力越来越大,如果再不削藩必定会威胁皇上的势力啊”。黄子澄点点头“是,燕王、晋王势力实在太大已经威胁到皇权”。朱允炆攥紧龙椅扶手“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黄子澄道“臣建议,以边防为名,把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同时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齐泰点了点头“臣附议”。方孝孺道“臣深知要想让我大明朝长治久安,必须武力削藩,予以长久解决,让他再无势力复辟的可能性”。建文帝皱了皱眉头“可是这些都是皇亲国戚,是朕的骨肉至亲啊,这天下百姓定会说我残忍至极”。高巍道“臣有一法,可效仿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推恩做法,朝廷发布推恩令,命令地方藩王将朝廷的恩赐推及到诸侯藩王的子孙身上,本来只是嫡子继承,现如今只要子女都可,这样他们的后人会十分拥戴皇上,并且他们内部自己会容易出现内讧,出现矛盾。进而出现内耗”。建文帝摇了摇头“方法是可以,但是时间太长,这段时间会生出什么变故,也是难以预测之事”。礼部侍郎董伦说道“皇上,臣觉得各位大臣还是太杞人忧天,我们只需要以礼待之,他们也不会无缘无故起兵造反,于情于理于他们都不利啊”。卓敬道“臣建议将藩王中实力最强的燕王迁徙到南昌去南昌地处下游,一旦南京发兵往南昌,其势就如囊中取物”。朱允炆打了个冷战,颤巍巍说道“此方法可行,但是四叔会听命吗”?姚广孝道“如果他敢违抗,就直接兵力镇压”。朱允炆心里对朱棣有些恐惧,便点了点头“好了,我想想,今日就下朝吧”。

下了朝后,方孝孺见朱允炆拿不定主意便求见朱允炆。他建议道“皇上我们先从势力较弱的藩王着手,可以把山东按察使陈瑛,调任为北平按察佥事,让他暗中监视燕王,看他是否真如表面那么无欲无求,如果燕王有任何动作我们就会提前知晓”。朱允炆点了点头道“你告诉陈瑛监视四叔一事,还是别让他知道,而且我也不会相信他真的能造反,削藩一事,就交给你着手去办吧”。

北平在朱棣的治理下也算是富庶安康。一日朱高煦前来禀告“父亲,北平新来一个按察佥事,朝中有人建议削藩,你说他会不会是来监视我们的”。朱棣若有所思的样子“以防万一,你想办法让他成为我们的人,我到要看看我这侄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朱高煦道“是,爹”。朱高煦悄悄送了许多金银财宝,美女珍馐。刚开始陈瑛还假装拒绝,最后便妥协了。他向朱高煦说了自己调任北平的目的。朱高煦心里吃惊果然猜对了。他于是说道“你就在我们这里享福,对建文帝我想你应该知道怎么说”?陈瑛点点头“那是自然,朝廷有什么最新消息,我也会提前告知”。朱高煦哈哈大笑“好兄弟,来举杯”。

朱允炆在大臣的建议下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九个藩王就有五个被就地正法。朱棣看到此情景叫来朱高炽与朱高煦。朱高煦道“父王,看来皇上的目的已经十分明显了,当初听陈瑛说皇上要削藩,我也只是当他说说,没想到动作这么快”。朱高炽点了点头“是啊,我们兵力十几万,他不敢先拿我们下手,只能挑一些软柿子捏,但照这样下去,又不知会给我们按一个什么罪名”?朱棣握紧了拳头道“看来,不造反是不行了,我的好孙子刚刚出生,不能让他一出生就没了爹娘。你准备所有事宜,等我命令,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南下”。朱高炽道“父亲,直接造反名不正言不顺,我们需要一个理由”。朱棣想了想“那就清君侧,给皇上清一清身边这些歪门邪气之人”。朱高炽点了点头“对,其他藩王如果不支持,但定是也不会反对,他们心里估计早就需要一个带头人,可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啊”。朱棣哈哈大笑“好侄子,别怪你四叔,这皇位本来就应该是我的,要怪就怪你太年轻,沉不住气啊”。哈哈哈………。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南下。

燕王率领大军与建文帝五十万大军激战于德州以北,建文帝的护国军战败南逃,燕王攻破德州城。五月,燕王率领二十万铁骑路经临邑。德州百姓刚刚经历了一场厮杀,众人胆战心惊。

一人说道“这才安定了几年,好不容易我们汉人夺回了江山这又要自相残杀”。说完看着旁边跪在地上要饭的乞丐“你看这要饭的,现在都没人能给食粮了”。唉!另一人道“我看,我们也快成为乞丐了”。话刚说完,只见对面来了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朝着地上趴着的两人跑过来。他们几人按住这二人,就在他们身上搜刮钱财,不多会儿也才搜出来几个铜钱。趴在地上的乞丐被他们按住动弹不得,只得四处挥舞拳脚。突然一人大喊道“杀人了杀人了”。几个乞丐立刻站了起身。留下一个最先扑上来的乞丐死死趴在另一个乞丐身上。那乞丐使劲推开趴在身上的人。旁边一乞丐道“纪兄,怎么办”?纪纲看了看那人反倒显的很平静“这城里打仗死了多少人,我杀一个也不多,是他们先来抢我们钱的”。穆肃害怕说道“纪兄我们赶紧走吧,大街上的人都看到了,一会儿官差就要来了”。纪纲站起身看了手上的献血,俯下身从那人身上拔出来自己的小刀“走吧,被那狗差抓了,没有钱上交又要严刑拷打”。穆肃道“事不宜迟,赶快出城”。

二人在大街上抢了一辆马车,快速出了城。穆肃叹气道“我们去哪里啊”?“去哪里都行,反正从小要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饿不死”。二人出了城。只见前方像是被人踩踏,纪纲道“穆兄看来军队刚离开不久”。说完架着马车顺着印记向前追去。天黑时他远远瞧见远处有火光便下了马车。偷偷藏在周边。他悄悄爬进士兵休息区听见有人说道“前两日那一仗打的真是过瘾,这建文帝真是中看不中用”。旁人哈哈大笑道“那是,燕王才是真命天子,到时候我们可都是开国将士啊”。纪纲脸上闪现一丝笑意。他溜回马车里神情严肃的问穆肃“你想不想跟我做件大事儿”?穆肃问道“什么大事儿”。纪纲悄悄在他耳边神情兴奋说了半会儿。穆肃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道“万一失败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啊”。纪纲气愤说道“我受够了这种受人冷眼的日子,再这样活着我会疯的”。穆肃道“算了,当初我俩结拜,你做什么我便与你做什么”。纪纲拍了拍他肩膀“不成功便成仁,我们一定会飞黄腾达,过上人上人的日子,你难道忘了,朱元璋以前不也是乞丐出身”!穆肃问道“万一他把我们当成刺客怎么办”?纪纲道“不知道,听天由命”。说完他就眯了眼睛睡着了。第二日天刚微微亮,他远远瞧着大队人马已经集合完毕,只见中间帐篷出来一人。纪纲兴奋的拍着穆肃的背“快看,那就是燕王”。穆肃定睛一看果然气质不凡,他问道“你想好了”?纪纲点点头“想好了”。穆肃把昨晚从士兵那里偷来的弓箭递给纪纲。纪纲拿着弓箭气定闲神,对着士兵当中某个将士射过去。只见刷的一声,那箭不偏不倚射在了那将领头发上。军队顿时大乱,骚动不已。朱棣问道“发生何事了”?一人报告“燕王,有人向军里射箭”。

朱棣皱着眉头看着那人手上的箭“这不是我们军队的箭”?那将领点了点头“是”。朱棣狠狠说道“给我查,看看是谁混了进来”。正当那将领起身查找时,军队最边边又骚乱起来。一人来报“燕王,有一个乞丐模样的人说是他射了我方一将领,前来领罪”。朱棣皱着眉头“乞丐”?“是”!“军队混进一个乞丐你们竟然不知道?还好意思给我说”?那人道“不是的,他是从军队外围射了进来,他说是偷了我们的弓箭”!朱棣吃惊的奥了一声“他是从哪个方向射进来的”?士兵转过身指了指正前方。朱棣惊奇道“如此远的距离?这是有意还是无心”?士兵道“燕王,那人好像是故意的,看他神情颇为得意”。朱棣面无表情道“去把他给我带来”。不一会儿纪纲就被带到朱棣面前他跪下道“燕王,让我做您的贴身侍卫”。朱棣看他脏兮兮胆量却过人便摸了摸胡子“你偷了我军弓箭,还射向我军将领,我没赐死你就不错了,你还想做我贴身护卫”?纪纲道“燕王,我只是想像您证明我是有真本事的”。朱棣挑了挑眉点头道“你这本事,我军中可是一大把”。说完便一跃上马准备离开。只见纪纲冒死扣住燕王坐骑,“燕王,请让我跟你随你效命”。旁人见他胆子如此之大,便想扯开他,只见他死死攥着马绳不松手。朱棣用鞭子抽了他一下,他也不闪躲,只是咬着嘴唇死死不松手。朱棣突然哈哈大笑“胆量不小,弓马娴熟,就收你为帐下亲兵吧”。纪纲听闻,十分激动,立刻站起身,叩谢。攥着马绳为朱棣牵马。穆肃远远看着心内很是佩服,也跟着军队一起前进,做了那将军的手下的一个兵。

(河洲卫吏解府)

“生了没,生了没”?房外约摸三十岁男子焦急问道。丫鬟道“老爷,快了快了”。说完端着盆离开了。旁边一个四五岁小男孩拉着这位男子的衣襟“爹爹,娘生我的时候也是这么疼吗”?解缙看了他一眼便只盯着屋内。不多会儿屋里穿出来一声婴儿啼哭。产婆激动的开门报喜“恭喜老爷是位千金”。解缙松了一口气立刻跑向屋内。他看着夫人旁边包裹着的婴儿,哈哈笑了起来对着夫人说道“果然是个女儿”。徐翠莲虚弱无力道“是吧,我怀孕的时候就喜欢吃辣的”。解缙握着徐翠莲的手道“夫人,你辛苦了,快快好好歇息,别说太多话”。徐翠莲点点头“老爷给孩子起个名字吧”。解缙道“亮儿母亲单字一个贞,我们女儿就叫解蓁儿,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徐翠莲点点头“也想告诉曹贞姐姐,她一直在我们心里,当初我刚来府上,她对我十分照顾,谁知她年纪轻轻就生病走了”。说完伤心的留下两行泪水。解缙看了关心说道“夫人,别说话了,你好好休息,万不可伤心啊”。徐翠莲点了点头。

(云南周新府上)

周新收到解缙的书信十分开心。她拿着书信对夫人说道“夫人,解兄又喜得一千金”。夫人看着书信道“这下亮儿也就不孤单了,他一直想要个妹妹,可不知道要多开心呢”。周新道“解兄邀请我去参加蓁儿的百日宴,你给我收拾收拾好看的衣服”。夫人大笑道“好了,知道了。看把你开心的,跟你有了女儿一样”。周听云奶声奶气问道“父亲,你去哪里?我也去”。周新一把抱起他“好好,这次我就带着你一起去”。

周新带着周听云来到河洲解府。解缙一家子早早在门口等着。徐翠莲拉着周听云的手道“走,我带你去见妹妹”。周听云见了襁褓中的婴儿“你就是妹妹”。解祯亮扯下他的手“你不要摸她,她会疼的”。周听云问道“为什么会疼”。解祯亮看了看解蓁儿的脸“娘说,她的脸还没长好,不能碰”。周围丫鬟看着两个小孩说话被逗的哈哈大笑。

解缙带周新来到堂屋,只见屋内来了好多大臣。众人与他打招呼,无不对他十分恭敬。解缙道“大家接到我请柬都来了,说明大家都还看得起我。先帝驾崩我进京吊丧。袁泰进诲言,说我“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皇上贬我为河州卫吏。虽说我心里有怨恨,但恨的也只是那奸佞小人。如今燕王大军一步一步逼近京城,前几日我们又战败,虽然我居京城之远但扔心系皇上,此时借着小女百日宴,聚集各位大臣,还请大家共同商量对策”。侍郎黄观道“此事儿还是由削藩而起,我看已经没有退路了”。周新道“说实话,我并不在乎谁当皇帝,我心里装的是百姓,可是打仗遭殃的也是百姓,我只希望早日停止打仗”。礼部侍郎董伦道“解兄,难得你如此关心朝廷,这次回去我定会向皇上多多谏言让你早日复职”。解缙感激涕零道“多谢董兄了”。胡广道“算了,不聊这些了,好容易大家聚在一起,一定要不醉不归啊”。众人哈哈笑道“是是是,希望前线士兵早日凯旋归来”。

朱棣一路披荆斩棘,打的建文帝叫苦不迭。董伦建议道“两年前我向圣上建议,圣上觉得还不是时候,现如今该让解缙回来了”。建文帝此时早已没有了主心骨他便说到“那就让他回来吧,好一起商量对策”。

解缙收到官复原位的消息,立刻收拾好所有行礼带着家眷来到了京城,住进了首辅府邸。他还没来得及见朱允炆宫里便传来消息皇上消失不见了。解缙十分震惊又十分害怕他找到胡广、王敬止、哭泣说道“我们三人的状元、傍眼、探花,都是建文帝亲自封的。如今那反贼已兵临城下虽说皇上已消失不见。但我们不能做无义之人。胡广正义凛然道“对!建文帝在位时非常重用我们,燕王兵临城下之时就是我胡广自杀之日,解兄、王兄,来世我们还要一起同朝为官”。王敬止在旁边哭泣的不能自己。

三人回到各自府上。王敬止准备了一杯毒酒。他夫人看到“老爷,你真要殉国”?王敬止慷慨说道“坚决不做无义之人”!“可是老爷,当年殿试你明明是状元之才,可当今圣上却因为你的长相让你屈尊榜眼之位,你难道就不记恨他吗”?王敬止呵斥道“休要在提起此事”!说完大声哭喊道圣上我和解兄、胡兄陪你来了”!瞬间喝下了那杯毒酒。解缙回到府上也准备了一壶毒酒,他看着解府,大声哭泣。徐翠莲劝到“老爷,要不我们就投诚吧!老爷一身学问,不觉得可惜吗?亮儿才七岁,蓁儿还不到三岁?你让他们以后怎么生存?让别人把他们踩在脚底下吗,还是让朱棣抄了我们家?到底名声重要还是家人重要”?解缙看徐翠莲哭的很是伤心,实在不忍心。就向燕王写了一封信投诚了。又告诉胡广自己已经准备投诚。胡广收到书信知道解缙投诚,他也第二天一大早就向燕王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朱棣收到解缙的来信十分开心他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久闻先生大名,您能辅佐我,真是十分有幸,待我登基绝对让先生大展才华”。说完嘱咐朱高炽让他亲自送到解缙手上。姚广孝问道“皇上,方孝孺还是不肯臣服于您吗”?朱棣哼了一声“当初就是他主张削藩,不过我还要感谢他,让我有一个造反的理由”。姚广孝道“皇上,此人如果实在不投降万万不能像对其他大臣杀光殆尽,这人要是死了,天下读书人也就死了啊”。朱棣不以为然“我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不是骂我骂的最厉害么,我看是他的嘴快还是我的刀快”。

方孝孺收到朱棣来信,依然不肯为他写即位诏书,他回了一封信继续骂他。朱棣实在忍无可忍便对纪纲说道“你带着我一队人马,去把方孝孺人头给我提来”。纪纲带着一队人马来到皇宫,还有一些忠义之士负隅顽抗。纪纲大吼一声一个都不要留全给我杀光。众人纷纷拔起刀只见皇宫台阶上越来越多的尸体倒了下去。突然一人刺向纪纲,纪纲躲闪不及,穆肃一个腾空一脚踢向剑,那剑锋利无比直接刺穿穆肃的大腿。他大吼一声躺在地上无比痛苦。纪纲来不及安慰他,只得奋力厮杀。他让旁人带他下去。他则跟着几人一路厮杀杀到皇宫大殿。

方孝孺端战在大殿中央。依然临危不乱。犹如磐石般。纪纲把刀架在他脖子上“皇上让我问你,到底写不写即位诏书”?方孝孺目不斜视,闭着眼睛也不理他。纪纲气愤道“不知好歹的东西”。说完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拿着头颅去见朱棣。朱棣看道“去把他挂在城墙上,告诉众人谁要不服,这就是下场”。纪纲谄媚道“皇上,我刚看到那大殿真是气派,也就只有您才能镇的住”。朱棣听后哈哈大笑“果然没看错你,这两年跟着我立了不少功劳,我要重新设立锦衣卫你就任锦衣卫指挥史,以后只听命于我,替我扫除讨厌的人和事儿”。纪纲大喜道“臣一定谨遵圣旨,替皇上分忧”。

方孝孺被杀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上下,袁忠对着夫人叹气道“唉!争来争去就是为了皇位,却无辜死了这么多百姓”。王巧云道“老爷我们怎么办”?袁忠看着袁彬“原本我就是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校尉,现在纪纲统领锦衣卫,我也保留了原本官职,人总要吃饭,就干着吧”。说完抱起袁彬“彬儿,记着如果以后你当了官,无论是什么官职一定要心装百姓,而不是权贵懂吗”?袁彬听得似懂非懂“爹爹,我知道了”。王巧云道“听说那纪纲心狠手辣,他又是燕王身边的大红人,你可一定要小心行事啊”。袁忠点点头“你放心,我只做好分内事儿,会注意分寸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