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版朝花夕拾
外婆(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90年代的四川农村,老百姓过得十分的紧张,庄稼的增产手段还主要靠农家肥,化肥和农药还没有被滥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还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当时的自然资源,相对于后来,算极其丰富。

水稻田里的田螺,泥鳅,黄鳝,鱼,虾,青蛙;山上的野兔;河里的鱼类,螃蟹,虾,还有蚌和螺;到处都有的蛇类。这些野物的密度十分的高,几乎随处可见,伸手可得。但是当时老实淳朴的农民们,却十分的作风正派,好名声,秉持着自己心中的道义,对于那些捉鱼摸虾的勾当,十分的看不起,是为不务正业的二流子行进。

长生的外婆是一位生在旧时代的苦难女人,没有文化,丈夫又是一名军人,常年不在家。对于自己军属这个被时代所尊敬的身份,她十分的重视,并一直维持着这份体面。更加不会干这些事情,而且也反对自己的子女们干这些。

长生因为个子小,一直被安排坐在第一排的第一桌,靠近门口的位置。从第四节课开始,长生就表现的十分的认真,从来不东张西望,小同桌攀谈也不回应,眼睛不是盯着老师,就是盯着课本,时不时的还做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表演得十分的传神,让开始心里起疑的尹老师打消了心中的顾虑,打心里认可了这位好学生。

但等中午下课的老师一声令下,就见他往下一缩身,在老师和同桌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从课桌底下钻了出去,一溜烟的跑出了教室。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暴晒,没有经过严格平整的田坎,两步之内,总有可以正常落脚的地方。长生一路飞奔,惊起路边位置显眼的蝗虫,这些蝗虫个头十分的大,都有小长生手指大小。这里的蝗虫每年都很多,但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雨水,让它们成不了灾害。

小孩子的身体轻巧,现在又可以时刻监控身体状况,懂得科学的方法,一路跑到村子所在的竹林,长生也没有觉得比前世上五楼累。

放慢脚步,沿着左手边竹林的外沿和稻田的交接,一条被修葺好的,又被岁月用野草装扮好的土路。经过一个废弃的积肥塘,就到了外婆的家。

外婆在农村的家,放城里觉得算豪华。背靠一座小的缓坡上,人工在后山挖土,平出两百平方的平台,四周用形状各异的石头相互契合的垒起外沿围着,房子建在台子的后部,前面的空地用青石板铺好的一块晒谷坝,坝的三边分别留有一小绺的土,左边种的各类鲜花和一颗枇杷树,前方种了六棵樱桃,右边是一小片斑竹和一片用来烧垃圾的空地。房子背后,因为挖土留下的空地用排水沟隔开,都种上了竹林。房子的右边还加盖了鸡舍,牛栏,猪圈,还有土厕所和沼气池。

这样一座房子,前有庭后有院,风水上等,功能齐全,占地宽敞。是后世为了房子奋斗一生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豪宅。

沿着石阶上了晒谷坝,看见门上的锁还没开,长生暗舒一口气快,外婆还没回来。如果泥鳅被外婆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发现,很有可能会被喂了猪,自己白白忙活一场不说,还要被数落。他要在外婆回来之前,开始把泥鳅从玩物变成食物的过程。

快步穿过晒谷坝,又一跃上了街阳,一推锁好两扇门,露出门和门槛之间的缝隙,俯身钻了进去。

外婆今年五十出头,体型较小,却十分要强,一家人的田地没有荒废一分,农忙的时候从早忙到晚。儿时的苦难经历,造就了它坚韧的品格。尽管劳碌了一身,现在的身体还十分硬朗。

扛着农具回到家的外婆,进厨房正准备为心爱的外孙做饭,却看见小外孙正坐在小板凳上忙活着。走进一看惊讶的问:“孙仔!这么都鳅儿,从哪儿来的?”

长生假装才发现外婆,一脸惊喜的展眉一笑,洋洋得意的说:“回来路上捉的。”

“哪儿能捉这么多呀?搞些空名堂。”看见外孙一脸高兴的样子,老太太没立马发作。又见外孙手里拿着一把极不趁手的杀猪刀在理泥鳅,搞得手上和地上一团糟,皱眉又道:“二天不许再搞这些,在我屋里吃不饱哇?”

“要得。”长生乖巧应到,手上的活计反而更加认真了,一幅不吃上泥鳅不罢休的架势。

自己的外孙这么一个小小的人儿,父母不在身边,让外婆十分的心疼,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外婆走近夺过了长生手里的刀,拉着他到水槽边,用瓢舀了清水,仔细把外孙的小手洗了干净。

“你个人回屋看书,这些鳅儿我来帮你理。”

她不知道,长生今天中午书包都没有带回来,也不知道一年级的书对长生来说没有什么好看的,只凭自己的臆想做出为长生好的决定。

长生自然是顺水推舟的答应了,向自己的卧室走去。理泥鳅,他也就是做做样子,那把杀猪刀对他来说真是太费劲,只要保住泥鳅不被喂了猪,他就算完成任务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