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春秋三百年
003 黄泉见母郑庄公(上)(旧版)

李与诺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有些事,你知道会发生,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只能提前做好准备。

对待这样的事,有两种办法:要么,先出手为强,将危机扼杀在襁褓中;要么,后发制人,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

庄公寤生,选择的是第二种。

郑国这位国君,生来不祥。出生时坑了亲妈一阵子,被亲妈坑了一辈子。

寤生的父亲,是郑国的第二位国君。这个诸侯国发家晚,崛起早,在春秋初期着实称霸了一阵子,寤生本人,也位列春秋三小霸之一。

郑国第一位君主,是周厉王姬胡的小儿子,大家的好姬友。不开玩笑,姓姬,名友。公元前806年受封为伯爵的时候,封地在郑地,不过不是河南,是现在的陕西华县。

西周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姬友被封了个郑地的伯爵,人称“郑伯”。至于郑桓公,是死后的谥号。除了周王室之外,分封的大小爵位,谥号统统叫做“xx公”。国君那么多,常用的谥号就那么几个,分不清楚。在此还是多用名来称呼。

虽说有自己的封地,但姬友在周王室中亦有职务,为司徒。周幽王娶妻不慎,许多诸侯因幽王宠爱褒姒,皆有反叛之心。姬友看在眼里,开始方了。

王室多变故,不想垫背怎么办?逃吧。

姬友拿不定主意,找到一位太史一同商量。“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

小命该如何保住呢?精通地理的太史伯,出了个好主意:“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

天下之大,也不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只有洛水以东,黄河之南才能去。要是去南方吧,长江流域楚国早晚要起飞,去了也讨不到好;往西走呢,西边的百姓贪婪成性,不是个好地方。而雒之东土,河济之南,是两个小诸侯国,雒国和郐国。这两个诸侯国的国君,没什么远见,见姬友在周王室掌权,肯定愿献土地来拍马屁。

姬友依计而行,雒国、郐国果真各献五座城池,郑国自此有了新据点。

计谋虽妙,姬友到底难逃一死。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了周幽王。姬友一条性命,也与西周一同结束。

儿子郑武公掘突,没浪费老爹一番苦心,拳打犬戎为父报仇,脚踩虢国郐国霸占土地,捎带手护送周平王东迁。短短四年,继承老爹爵位,又获新封地,横扫周边各邑,鸠占鹊巢,在郐国故都,建起自己的新都城:新郑,也就是如今的河南新郑。

掘突的夫人是申侯之女,姓姜。因为掘突谥号“武公”,便被称作“武姜”。武姜不是一般人,认真起来,连自己亲儿子都坑。大儿子被她坑了多年,忍无可忍,一招反杀,小儿子便被坑死了。

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武姜第一次当妈,没什么经验。大娃又不肯老实出来,脚下头上,着实把武姜折腾得不轻,看这孩子便很是不爽,给娃取了个不甚响亮的名字:姬寤生。

用现代文来说,就叫“姬难产”,就算春秋时期取名比较随意,这也忒难听了点,亲爹郑武公居然也没反对。也有说法,武姜在睡梦中生下寤生,受到惊吓,因而讨厌他。总之,讨厌就是讨厌,没什么道理可讲。

等到三年之后,二娃出世,情况就不一样了。顺产的二娃,怎么看怎么可爱,取的名字也好听一些,叫做“姬段”。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时,大娃寤生十三岁,二娃段十岁。武姜一看大娃要即位,急了,在武公身边狂吹枕头风,要立二娃为国君。武公岂是怕老婆的人?到死都没答应。大娃即位,顺理成章。

当不上国君,那就多封地吧。武姜要求大娃,把制地封给二娃。

制地,在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本是虢国的城邑。这地方不但是个险塞,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还不太吉利。郑武公灭东虢时,国君虢叔就没能守住制邑,死在那里。于是大娃与母亲商量,制邑不太合适,换个地方吧,随便挑,不还价。

那感情好,就挑京城吧。

这京城,不是国都的意思,武姜虽然过分,但也没到指着寤生鼻子喊他退位的地步。这是一座叫“京”的城邑,在现在的河南荥阳。这座大城,“都城过百雉”,城墙比一百丈都要长。

十三岁的寤生同意了,郑国的大夫们不同意。大夫祭仲第一个不赞成:“京大于国,非所以封庶也。”就算分封弟弟,也不能给封个比国都还大的城啊。

再说了,这不但不合理,而且不合礼。先王的规矩,大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现在别说三分之一,比国度还大,肯定会危害国家的。

寤生邪魅一笑,说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误)。多行不义必自毙,您就等着瞧吧。

果然,段在京城没待多久,寤生的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却流传了近三千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