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朕乃始皇高祖
关于苏秦身世的解释(旧版)

洪荒猛兽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书评区陈胡公这位读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的记载,提出了对苏秦身世的说法。

在此我对这位读者的提问表示感谢,但也表示无奈。

我感谢他让我知道原来在飞卢还是可能有不少了解战国历史的读者。

但让我无奈的是,他对这段时期的历史了解得并不够多,这让我很遗憾。

他认为苏秦是秦惠文王时期的人物,并引用了《史记》进行举例,对此我特意写了这篇文章来进行解释说明。

对于苏秦的身世,因为《史记》和《战国策》的部分记载,许多人都认为苏秦和张仪是同时代交锋的对手,但其实《史记》和《战国策》的部分记载也是有误的。

对于苏秦身世的这一问题,之前史学界也发生过激烈的学术研讨,但到后来苏秦是秦惠文王时期的人这一论点被推翻了。

史学界得出的论证是,苏秦生活的时期是在燕昭王时期,也就是秦昭襄王时期的人物,苏秦所活跃的时间应该比张仪晚了二十年左右。

首先我就拿这位读者所引用的《史记》原文进行说明讲解。

原文: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

这段话说秦孝公逝世之后,苏秦就去游说秦惠文王了,但当时刚刚诛杀商鞅,所以秦惠文王没有任用苏秦。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得知苏秦是在秦惠文王刚刚即位的时候,来秦国游说秦惠文王的。

在言词中苏秦提到“(秦国)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就是这句话,暴露出来苏秦所生活的时间不对。

在《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文王称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伐蜀,灭之。

同时这一事件也记载在《史记·六国年表》:周慎王五年,秦惠文王在位九年,秦击蜀,灭之。

除了史记记载之外,在华阳国志和资治通鉴也都有对此次战役的具体时间和事迹记载。

《华阳国志》:巴、蜀世战争。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侯.....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

《资治通鉴》:周慎王五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

至于秦得到汉中的时间就更晚了。

这件事情发生在秦惠文王称王更年后的第十三年,公元前312年。

《史记·秦本纪》记载: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庶长魏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丐,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楚世家》也同样进行了记载:楚怀王十七年,楚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取汉中之郡。

《资治通鉴》也进行了记载:周赧王三年春,秦师及楚战于丹杨,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馀人,遂取汉中郡。

除了这些记载之外,在史记中的屈原列传、张仪列传、樗里子甘茂列传以及韩世家等都有关于此战的记载: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於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史记,屈原列传)

明年,(樗里子)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樗里子甘茂列传)

王见而说之,使(甘茂)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樗里子甘茂列传)

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史记,张仪列传)

韩宣惠王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於丹阳。(史记,韩世家)

通过这些大量的佐证我们可以确定巴蜀和汉中,秦国分别是在公元前316年和312年攻取的。

所以,通过这些史料我们得知,苏秦并没有在秦惠文王刚即位的时候入秦,见秦惠文王。

《史记·苏秦列传》的这段历史记载是错误的。

也许会有人问,《史记》可是公认的史书,怎么可能会有错呢?

是的,《史记》也存在记载错误,不是说整部《史记》都是错的,但《史记》的部分列传确实存在矛盾和错误。

就比如《史记·苏秦列传》中‘西有汉中,南有巴蜀’的记载就和《史记》其他史料的记载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大多数其他史料的相互佐证,我们可以得知它是错的。

再比如,关于秦始皇的身世,吕政是怎么传出来的,就是《史记》记载的!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按照吕不韦列传的记载,特么子楚头上青青草原、万马奔腾,赵姬是先有身孕然后被吕不韦再献给子楚的,子楚是喜当爹!

可按照《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史记》这两段记载就自相矛盾。

按照正常理解,秦始皇肯定是秦国血脉,吕不韦列传的记载肯定是错误的,是对秦始皇的故意抹黑。

......

当然,关于苏秦不是秦惠文王时期的人物,还有以下几点的矛盾。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於秦。秦兵不敢闚函谷关十五年。

就是说苏秦联合六国之后,吓得秦兵十五年都不敢东出函谷关,和山东之国进行交战。

山东之国,不是现在的山东,而是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国家。

可事实上,按照《史记·秦本纪》记载,自从秦惠文王即位五年(公元前333年)以公孙衍为大良造开始,秦国基本上连年打战,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秦惠文王逝世。

哪怕就是秦惠文王逝世的那年,秦国也还在打战,攻伐楚国、占领召陵、臣服丹、犁,平定蜀郡内乱。

所以大秦十五年不敢东出,这完全扯淡。

关于秦惠文王东出进攻山东六国的记载,除了秦本纪在史记的韩、楚、齐、赵、魏、六国年表等多个传记中都有佐证。

资料过多,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一下。

除此之外,能够佐证苏秦和张仪并不是同时代的人,还有关于苏秦、张仪地位的记载。

《史记·秦本纪》:十年,张仪相秦。

张仪在秦国做相国,秦本纪有明确记载,除了秦本纪之外,其他国家的历史也有明确记载:

《史记·楚世家》:怀王元年,张仪始相秦惠王。

《史记·赵世家》:赵肃侯二十二年,张仪相秦。

《史记·韩世家》:宣惠王五年,张仪相秦。

张仪担任秦国相国,各国名震,按照常理来说,苏秦身佩六国相印,这可是比张仪更了不得的大事,那必定得是天下震惊!

可是各国传记对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半点记载都没有!

除了楚世家、燕世家谈及苏秦合纵六国攻秦之外,其他各国都没有半点对苏秦的介绍,甚至苏秦这个名字都没有出现在他们的传记上,但张仪却多次出现。

就算是楚世家、燕世家谈及苏秦合纵六国攻秦,也没有关于苏秦身佩六国相印的任何记载。

不说身佩六国相印,甚至都没有苏秦成为楚国令尹和燕国相国的记载。

就算苏秦合纵六国攻秦是真的,那也是大败而归,秦国一挑六,把列国杀得是人仰马翻,根本没有秦国被吓得半死,什么十五年不出函谷关。

如果苏秦真的有与张仪相抗衡的光辉事迹,不可能对张仪大书特书,而对苏秦随便提几句。

苏秦列传还有一处记载有明显错误,那就是: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为燕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燕,取十城。

根据燕世家记载,燕后文公二十九年(公元前333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我,取十城。

公元前333年,这一年,秦惠文王才即位五年,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才出生,这一年秦惠文王才23岁!

可他的女儿就已经嫁到燕国做太子妃了。

春秋战国,女子16岁及笄礼后才可以嫁娶,最早出嫁也得至少14岁。

也就是说秦惠文王多则9岁,少则7岁,就开始成人生活了!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反正我9岁的时候,还只是一张白纸。

而且,秦惠文王嫁女这件事情,在秦本纪中没有半点记载。

所以我个人认为苏秦列传中‘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是不可能的。

但后边齐国因为燕文公逝世攻伐燕国是相对可信的,至少有燕世家的记载作为佐证。

就算真有秦惠王嫁女,那至少也得再多出个七、八、十年以上的时间。

至少秦惠文王得长大了,得生出个女儿来。

结合以上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得知《史记苏秦列传》的记载漏洞百出,并不可信。

而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看,从秦国攻取汉中的时间来看,我们可以推断出苏秦所在的时间至少是公元前312年之后。

不说出生,至少他是在公元前312年之后才入世的。

而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就逝世了,所以史学界基本认为苏秦应该主要生活在秦昭襄王时期,他所游说的秦王或许是秦武王也可能是秦昭襄王。

而他侍奉的君主是燕昭王,他的主要贡献,也不是倡导六国攻秦,而是为燕昭王报仇雪恨,作为死间,倡导五国攻齐!

若不是齐国还出了个田单,乐毅险些就灭亡齐国了!

对苏秦的详细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这部纪录片中关于燕国的部分,对苏秦的经历有详细的记载。

这也是我个人认为拍得非常不错的一部纪录片,对战国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去看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