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悲歌
第十七章:客卿李斯(旧版)

逆袭

武侠 |  武侠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四人带着李斯来到一个小酒馆,找个僻静的小房间坐下。

李斯谈兴极浓,微笑道:“四位将军都是少年英雄,识见高明,不知对天下七国兴衰有何看法呢?”

赵灵儿等四人都是第一次考虑这个问题,过了半晌,王奔才道:“我大秦的兴起是由孝公变法开始,孝公变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奖军功,遂使我大秦日渐强大起来。赵国的强大是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那时赵人的衣服袖子长、腰肥、领口宽、下摆大,骑马射箭都极不方便,赵武灵王下令全军改穿便于骑射的胡服,并以骑射代车战,从那时起,赵国骑兵精锐无双,不但横扫匈奴,还披靡中原,所向无敌。”

荆轲道:“要说变法,魏有李悝变法,楚有吴起变法,韩有申不害变法,燕有燕昭王变法,为何到如今只有秦国最强呢?”

高渐离道:“齐、楚、燕、赵、魏、韩诸国均曾有盛极一时的国势,兼且人材辈出,只是运势轮转,今日转到秦国而已!这些都是运势使然,没什么好说的。”

赵灵儿道:“李兄是饱学之士,且周游列国,又是如何看待七国的兴衰轮转呢?”

李斯说起了兴头,喝了一杯酒,口若悬河道:“七国里最有条件成就霸业的,本是楚人。楚国地处南方,沃野千里,自惠王灭陈、蔡、杞、莒诸国后,幅员广阔,又有丝竹鱼米之盛,百姓富庶。但正因其富庶,楚国上下生活优悠,民风渐趋糜烂,虽有富大之名,其实虚有其表,兵员虽众,却疏于训练,不耐坚战。”

荆轲点头同意道:“果真如此,上次五国合纵,最先被攻破的便是楚军,也属他们最不耐战。春申君黄歇更是差点被赵灵儿斩于剑下,在大军中被追得抱头鼠窜。”

李斯续道:“若只以兵论,七国中最强的是赵人,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收服了西北的林胡、楼烦,国土达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以万计,天下无人能敌。且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易水,占尽形势。然自赵武灵王之后昏君频出,空有廉颇李牧,仍有长平之失,最是令人惋惜。”

王贲道:“赵军的战斗力确是强悍,上次五国合纵,在其余四国溃不成军的情况下,赵军却能全身而退,确实是精兵强将。而且赵国名将辈出,有赵奢、廉颇、李牧等。”

荆轲笑道:“可惜出了个赵括,白白在上党断送了四十五万赵军的性命。”

此时众人都说起了兴,高渐离问道:“齐、魏、韩、燕又如何呢?”

李斯道:“齐东临大海,有煮盐之便。齐桓公时,管仲大肆发展商贸,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又独产文皮、毤服,使得齐冠带衣履天下,要说富庶,齐尤胜楚,真可魏是天下第一。只是富裕之后,王公大臣只懂得享乐,不整军被,最好空言阔论。别的不说,只是稷下学士,便多达千人,游艺讲学,天下无人能及,但若要出师征战,则都是唯恐避之不及。”

荆轲道:“所以诺大个齐国,竟被乐毅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只剩莒和即墨,连齐湣王都被杀死,若不是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早灭亡了。”

王贲道:“田单复国之后,似有中兴之像,不知李兄如何看待?”

李斯叹道:“田单虽因势而起,挽国家于将亡之际,可是事过境迁,王公贵族只爱高谈阔论,粉饰太平,谁都提不起争霸的劲头。”

高渐离又问道:“魏、韩、燕又如何呢?”

李斯道:“三家分晋,赵氏获利最多,魏氏、韩氏获利最少。当时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国,东边是han国,南边是中条山和黄河,魏国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西部和南部虽有大河之险,易守难攻,但也出不去,容易被压迫封锁。到武安君白起攻占伊阙,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余人,夺取魏城数座及han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从此,魏国河西之地尽失,再难有所作为了。”

王贲感叹道:“在伊阙之战中,韩、魏两军互相观望,谁也不愿当先锋,武安君才能以少量兵力钳制住韩军,再以我主力猛攻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可惜了十多万魏武卒,被武安君尽数坑杀。”

高渐离道:“还有韩、燕呢?”

李斯道:“韩人积弱,土地不断被秦、赵、魏蚕食,已到穷途末路了。燕人则北临匈奴,后方夹于齐楚之间,又接壤强大的赵国,连吃败仗,已难有作为了。”

赵灵儿等尚是首次听到有人这么系统的评论各国,无不听得大呼过瘾,对李斯的才识拜服不已。

荆轲道:“为何秦国却没有东方六国那些困扰?”

李斯道:“秦僻在雍州,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四塞险固,占尽了地利,相教于东方诸国自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王贲道:“孟子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家父常常称赞此话。我大秦之强盛,不仅仅是因为山川险要吧?”

李斯道:“王上将军果然见识不凡。秦国之所以能强大,其根本原因是能接纳各国来的人材。先后有商鞅、公孙衍、张仪、甘茂、楼缓、范睢等在秦国施展抱负。而东方诸国空有信陵君、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材而不用之,两相对比,盛衰可想而知。”

当晚,五人说到子时,方兴尽而散。

回琴剑轩的路上,赵灵儿道:“此人眼光独到,确有大才。”

高渐离道:“难得的是与咱们极为投缘,初次见面,却仍是很尽兴。”

荆轲冷笑道:“李斯为什么和咱们说这么多?还不是因为咱们是他身边的人。”

赵灵儿不解地道:“这与大王有何关系?”

荆轲道:“他三番两次的说到商鞅、范睢等人,商鞅、范睢是如何见到秦王的?商鞅因景监而见到秦孝公,范睢因王稽而见到秦昭王。他是想让咱们当王稽、景监。”

赵灵儿道:“此人确实有真才实学,咱们帮他一把又如何?”

次日,赵灵儿来到嬴政书房,却见王翦也在。

王翦站在下首,嬴政在书房里来回走动,见赵灵儿到来,忿忿地说道:“吕不韦这贼子欺人太甚,居然要把将王上将军调到北疆。”

秦之北疆便是与匈奴和胡人接壤之地,匈奴和胡人长期侵犯秦、赵、燕三国的边疆,三国为了争逐中原,一向对其采取筑长城御边的对策,始终奈何不了这些逐水草而居的强大游牧民族。所以与匈奴人作战,秦、赵、燕三国将领无人不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

赵灵儿道:“是否因王上将军昨晚没赴吕相国之宴?”

嬴政怒道:“吕不韦昨晚设宴,其目的便是探我大秦将领之心。我大秦共有四位上将军和一位大将军,其余三位上将军都去赴他这个大将军之宴了,只有王上将军没去,今早他便提出要王上将军去守北疆。最可恨的是太后竟然也同意了。”

赵灵儿暗道:果然如李园所说,宴无好宴。

王翦道:“请大王息怒。匈奴人居无定所,生活清苦,因此特别具有掠夺性,且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男女老幼皆善骑射,常深入我秦境袭扰和掠夺。末将去守北疆也是分内之事。”

嬴政道:“如今咸阳的局势上将军也清楚,某些人打着‘主少国疑’的旗号,大肆任用私人,破坏法纪。且对寡人虎视眈眈,上将军若去了北疆,一旦有事,寡人还能依靠谁?”

王翦忙跪下道:“多谢大王抬爱,末将愧不敢当。”

嬴政忙把他扶起。

王翦道:“末将去守北疆也未尝不是好事。我大秦凡五百人以上的军队调动均需大王、太后和吕相国同意盖印。末将在咸阳,想要领军出征那是休想。而若让末将去镇守北疆,则当赐末将虎符。末将领军在外,一旦咸阳有事,大王一道旨令,末将便能率军回来为大王效力。”

嬴政这才神色稍缓。道:“上将军果是非常之人,竟在吕不韦的刁难中想出这么多好处来,有上将军在,寡人安心多了。”

等王翦谢恩而去之后,赵灵儿把昨晚宴会上的事说了,只是不说吕不韦有意把女儿许给他之事。

宴会上的事嬴政显然早已知道,此时再听赵灵儿说起,仍恨恨道:“吕不韦也就罢了,嫪毐那狗贼竟然也去各国使者面前丢脸,当真是可恨之极。”

赵灵儿又把关于李斯的事都说了,嬴政一听,大感兴趣,道:“此人所说,大有道理,且视角独特,你快将他带来,我倒要看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

赵灵儿找到李斯时,他正在拿着一卷竹简在读。赵灵儿说了来意,李斯把竹简一仍,道:“请赵将军带路,咱们这就进宫。”

赵灵儿看他有点急不可耐,与昨晚指点江山高谈阔论判若两人,心里暗暗好笑。

赵灵儿把李斯带到秦王书房,李斯行礼道:“布衣李斯,拜见秦王。”

嬴政道:“不必多礼,请坐。寡人听说先生于当今七国之格局颇有见解,依先生看来,我大秦如今的处境如何?”

李斯从容答道:“当今秦国内部是主少国疑,权臣当道。”

这句话正说中了嬴政的痛点,他内心波涛汹涌,面上波澜不惊,道:“外部呢?”

李斯道:“秦国内部不靖,无力东出,东方六国新败,相互间又是摩擦不断,无力合纵,双方僵持不下。”

嬴政道:“依先生之见,如何破这僵局?”

李斯道:“唯有富国强兵,才能破这僵局。”

嬴政又问道:“如何才能富国强兵?”

李斯从袖中取出一捆竹简,递给嬴政,道:“这是老师荀子写的《强国篇》。”

赵灵儿暗道:“刚才没见他去取这东西,原来是早就准备好了。”

嬴政打开竹简一看,只见是用秦小篆书写,笔划遒劲若虬龙飞动,其清秀如出水芙蓉,端的是一手好字。嬴政问道:“这是尊师所写?”

李斯道:“这是老师言论,由李斯整理书写。”

嬴政道:“先生是楚国人,怎么会写我秦国文字?”

李斯道:“各国文字,李斯都随老师学过。”

嬴政道:“先生之字灵慧阳刚,确实不凡。”说着便细读竹简,只见写的是:

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何也?小事之至也数,其悬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也,可以时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者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如毛,民鲜能克举之。”此之谓也。

嬴政曾读过荀子的若干流传篇章,却从来没有读过如此一篇。说道:“尊师虽也属儒家,但不似孔孟那般满口的仁义礼乐。对于此篇所说的‘积微’,先生如何解读?”

李斯道:“此论主旨,非是说大事无关紧要,实是说小事最易为人轻慢疏忽,凡做大事者,需由小事做起。好比大王若要完成灭六国、统一天下这般大事,则需由法令推行、整饬吏治、奖励农桑等小事做起。”

嬴政大喜道:“先生立论果然精彩。如先生不嫌弃,便先在宫中做客卿如何?”

李斯心中大喜,想不到第一次见面秦王便让他做客卿。客卿虽不是什么官职,却能时常在秦王身边。商鞅、范睢等初来秦国时也是客卿。李斯连忙答应。

赵灵儿答应了傅豹去燕国寓所,只是昨晚与李斯谈的太晚,没去成,此时心里正记挂着此事,好不容易等嬴政和李斯谈完了,忙和嬴政告了辞。才走出宫门,便听有人喊道:“赵统领请留步。”回头一看,却是嫪毐骑着马追了上来。

嫪毐追上赵灵儿后,跳下马,搂着赵灵儿的肩膀道:“今晚我设了宴,你们几个一定要来,歌舞绝对比相府的精彩,保证你们享受之后赞不绝口。”

赵灵儿正想着如何拒绝时,嫪毐已骑上马,绝尘而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