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局有一座大唐长安城
禁军(旧版)

熊少丷历史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北衙禁军指的是屯驻于宫城以北,以保卫皇帝和皇家为主要职责的皇帝私兵。有关唐前期北衙禁军的状况,以前学者囿于材料的限制而较少措意。本文在大量掌握新史料的基础上,以时间为基本线索,勾勒北衙禁军发展的几个阶段,并具体研究每个阶段禁军的特点和职能。

北衙禁军是伴随着唐初军队国家化的完成而出现的,是皇帝私人需求凸显的产物。真正意义上的北衙禁军形成于贞观十二年,以招募制和私属化为基本特色,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唐前期北衙禁军发展的整体思路。高宗、武则天两朝羽林军的建立和官署的完善使北衙禁军在建制上脱离南衙十二卫,这种走向与同时期“关中本位政策”的瓦解以及皇权的强化紧密相连。

这一时期,北衙禁军开始大规模消解府兵的职任和人员,在中央宿卫方面承担了主要角色。羽林军内部的一个独立分支——百骑是与皇帝私人关系更为密切的武装力量。它在武则天以后崇重内廷的氛围中迅速发展为千骑、万骑。唐隆政变后,立功万骑取得功臣封号,形成“唐元集团”的势力,极大地影响了玄宗一朝禁军系统的格局。

开元后期,万骑演变成为建制完备的龙武军,同时形成内部迁转机制。与此同时,宦官统领的内飞龙兵崛起,以皇帝为核心的分层防务体制形成。玄宗时代,北衙禁军向内廷迅速靠拢,在若干方面形成类似于宦官的制度,宦官和禁军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准内廷体制”的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是禁军将士社会身份的下降与对国家公共生活影响力的缩小,这也是同时期理性政治发展的产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