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感
不讲道理(旧版)

碳氢棋着

恐怖 |  恐怖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银亿从张凯蝶手中拿过火柴盒,食指推出纸盒屉,来回扫视把里面装得满满当当的根根火柴,每条都显得新颖挺拔,火药饱满,心头顿是一宽。

在许多环境都能方便取火的工具太重要了,可惜这里用一根就少一根。消耗品,还是生活中有大用的一次性物品,本来就是有多少要多少、越多越好;在使用上则是能省则省,说实话,银亿都在考虑是不是用小刀用中间劈两半,一根火柴当两根来用...

.....

旁若无张凯蝶地摇了摇头,银亿否决了自己这个念头。

因为他同时也想到了,两根分开的火柴虽然看起来好像可以划两次所以超级划算,但是根据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的规律...算了直说吧,他怕直接划断了用不了,又或者减半后的火药量更难点燃想烧的东西了,又要多划一根...结果上来看白费功夫啊!再说他其实对自己刀锋上的手工也没有底气,万一飘刀给自己划道口子,得不偿失啊!

这么一想,果然是我不应该打这种蠢主意啊,啊,当然,绝对不是下意识地在为偷懒找借口。

细节决定成败,在许多方面都是这样。但将这规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有最特殊的一种,那种情况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既造成了某人的“心梗塞”、“蓝瘦香菇”、“妒火中烧”、“愤愤不平”——即让某人对这件事在意起来的结果;一个是又能让人在事后容易觉得毛病出在细节身上。最后,人们跟据事后的具体分析得到细节成败论后,暗暗告诫自己今后要注重细节...至于效果?下次还会不会发生?天知道!

然而,这都是第一层,与之相比,银亿已在第二层(电竞引战语气也是没谁了)。多年揣摩末世电影中林林总总的各招各式,问如何苟活、闷一手、发家致富、迎娶白富美、走向人...咳咳其实只到“贼会苟活”境界的银亿,作为深深地意识到未雨绸缪的必要性的人,那是用心头血和鳄鱼泪在虚情假意地为电影中收盒饭的各路人士深深哀悼啊。(这句还是删掉吧,对人设影响不好...)

虽然死于作的人给观众的印象是要远远远远远远的、多于手无寸铁而且不能手格猛兽的人,但老实讲,这一般是为了剧情体验而故意写照的;而在我们身边,作的人何其多,作到死...呃换一个...把自己作死的人并不常见,出现了是能上新闻的程度。因为意识到自己待在生死边缘的人往往会爆发求生欲,求生欲在大多数可以挽回的局面可以成功起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悬崖边的人还来得及勒马,以及小时候的我们能在听到家长的动静后3秒内进入战术伪装状态...

当然这是在“大多数可以挽回的局面”这个大前提下,而银亿深知世界意志的尿性,在什么世界拿什么剧本,这破剧本中死神动辄开无双割草的机制就没改动过,什么玩意儿!一点点兆头,都是一个好机会,一个可以让搁在每个人脖子上的死神镰刀悄悄挥下的好机会。任何判断和选择上的失误,都可能在一环扣一环的演变中最后造成十死无生的境地。

毕竟,这不是和平年代。悬崖边上的人退一步,却不知道下边的人群惊愕地看着整个高崖前端都在坍塌;迷糊着眼拿起书认不出文字,使劲看,然而书拿倒的既定事实已经被无情地侦查到了;没被丧尸的血盆大口招呼到,却在食物中毒上中招而一命呜呼BadEnd。

而且,这不是演习。

......

曾经否决一件事,与从未想到这件事、从未认真想这件事,对结果更好的助力哪一个更大,是显而易见的。

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未证实的一个小故事侧证: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失败了7600多次。曾有人问他说:“你失败了7600多次,不都是白忙活了吗?”爱迪生却可以坦然地说:“先生,你错了,我还证明了7600多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

银亿干的就是这么件事。用他的话简单地说:

“我总要看到他们没看到的或不屑于去看的,灾难面前,我总能快他们一步。”

(敲脑袋(⊙⊙),当然不是快一步去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