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下兵马大元帅
第四章:雷厉风行的清算。(旧版)

何必当初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

赵构以雷厉风行之势扫平皇城之内外,登基上位,年号他依旧延用了礼官此前为赵桓择定的。

靖康。

他心里想的没有隐瞒,只是这个时代除他以外没人可以理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常说岳飞这首词中有家国情怀,但赵构每每读来都只有一种恨。

此时摹写这一贴,心中情绪便激荡。

国恨家恨,己恨,食其肉咽其血的恨。

如果历史是一本小说,那靖康之耻就是这本小说最惨最痛的一幕,于此自难写,罄竹难书。

【想了解的可自行百度,只敢扫过,写在小说里会让我很难受,便不详写。】

他之所想,血耻而已。

当然,最不能放过的还有那些造成靖康之耻的元凶们。

“蔡家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他招来近卫询问情况,说的蔡家自然是蔡京蔡攸的蔡家,汴京城里的顶尖权贵。

如今兵变之事已在汴京内发酵,人人自危。

不时有禁军闯府闯门抓人,全城无眠。

赵构治军甚严,自然不可能无故扰乱,这是开始清算了。

奸臣要查,恶徒要算!

整个赵构所属之军都动了起来,很急切,金军南下,赵构登基大典都来不及操办,一切从简,要最快速度安定汴京周部然后北上。

当然还有一层原因也是要在文人士子的影响力扩散之前定调。

文人之笔,杀人诛心。

城内有心怀不轨者,有心中愤懑者,但二十万禁军压城,他们什么小动作都做不了。

敢动禁军就敢抓人,宋朝大狱很大,装的下这些人。

这就是枪杆子出政权。

近卫过来汇报道:“韩世忠将军带人围着,权看陛下要怎么处理。”

赵构唔了一声。

蔡攸已死,剩下的就是垂老的蔡京了。

关于蔡京此人也不用多说,大奸臣,北宋六贼权以他为首。

五贼都在大狱蔡京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虽然这人已经老了,但不能因为他老了就忘了他曾经的所作所为。

“也没必要见他了,把他跟王黼梁师成他们关在一起,从明日起巡六贼游街,待到朕出征之日。”

“杀贼祭旗!”

这时候的赵构心中没有一点仁慈,他现在都觉得蔡攸死的太轻松了,对这群身居高位收刮民脂民膏的奸臣,自然就得折辱一番。

酷刑亦不能少,防着别死就行。

这些奸臣大多都老了,让他们看着自己绝后也是应该的。

奸臣亲族没有一个是无辜的,作恶的纨绔刁奴不知凡几,都该死。

最后再送这六贼上路,这时候自然也不会有人来谈什么祖训,已经开了头,赵构就不会停手。

刑不上士大夫?

赵匡胤夺柴家江山时为了拉拢文人的做法早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些奸臣,贪官污吏就是这么滋养出来了。

就该杀一杀!

近卫去传赵构的命令,赵构接下来又开始思考关于另外两个人的处理方式。

赵佶,赵桓。

主要是赵佶,赵桓毕竟没有真正登基,而且所作所为都算不上什么威胁,监禁着让他做个王爷便是了。

虽然也可以这么对赵佶,但赵构心里总是不甘愿的。

在他看来赵佶就是导致靖康之耻发生的元凶,如此轻描淡写的放过,让这人安度晚年,谁都对不起。

杀?

赵构不能杀,不能他杀,也不能这时候杀。

他得位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事情传开,民心必定不稳,但他有兵权,局势还可以把握。

可一旦背上弑父之名,那在重于孝道的古代,他不管想做什么都会很难。

真的不能杀。

“忍一段时间。”

赵构双目幽深,待到过一段时间,赵佶毕竟也是五十来岁的人,因病而逝也是正常。

历史上许多人都是这么做的,赵构暂且也只能如此。

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金军。

赵构累了一天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兵部的加急一封接着一封。

北宋这时候的军事真的糜烂至极,也就赵构收拢的几部好上一些。

金兵两路南下,一路摧枯拉朽,所过之处守军三日都难挡。

三日一破,两日一降。

局势当真是糟糕到极致。

不过对赵构来说还可以接受,最差的结果已经避免。

剩下的,待他北上一战便是。

……

ps:牛逼嗷,发书竟然还有打赏,万分感谢嘿黑嘿嘿。

不知道为啥发书几小时人气就几百,收藏更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