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之从哈哈农夫开始选择
关于《哈哈农夫》不了解的可以看这里!!(旧版)

钻石作家

都市 |  浪漫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哈哈农夫》是芒果TV首档沉浸式乡村人文体验真人秀,节目嘉宾团将由王源、贾乃亮、杨超越、金瀚、董力作为固定嘉宾组成“哈哈家族”,飞行嘉宾作为“老家亲戚”,共同去到山川里、河海边的村落,在“哈哈之家”生活。他们将顺应农村的生活、耕种作息,真实体验渔夫、牧民、果农等各色“哈哈农夫”的生活状态.

在古时,陶渊明的一组《归园田居》将无数人带进对种豆、采薪、池鱼、草屋的想象当中。而在当代,人们连想象的时间都变得弥足珍贵。高楼大厦、快餐盒饭、手机游戏已全然代替了乡土给予人们的原初活力。

人们对于乡村只有向往吗?不,生活不是靠着向往和想象就能维系下去的。唯有去深入乡村、去真实的体验,才能了解生活的本真。由芒果TV打造的《哈哈农夫》就让贾乃亮、金瀚、杨超越、王源等人一起成为“农夫”,在自然中放松和新生。

变身蕉农、菜农、放牛娃,真辛苦才有真体悟

在《哈哈农夫》第一期中,金瀚畅想的乡村体验,是有着诸多节目组成员陪伴和帮助的。然而,在第一项任务中,大家就因为地域和语言的陌生而大费周折。到了“哈哈之家”,一切乡村新体验才正式拉开。

不可否认,《哈哈农夫》是一档倡导乡村人文体验的“慢综艺”。它没有竞技的刺激,也没有选秀的激烈,就是很纯粹的通过明星嘉宾带领观众走进一个轻松的时空中。但是“慢综艺”并不意味着个体行动就一定是优哉游哉的,《哈哈农夫》让这些平日带着光环的明星们变身蕉农、菜农、放牛娃,着实在田间地头里辛苦劳作了一番。

虽然嘉宾和观众从小就在课本中知道“粒粒皆辛苦”,但了解一件事情,绝对需要亲自实践。

在采摘香蕉赚生活费时,嘉宾们才看到香蕉生产地的丰收盛景,也方才知道一千斤香蕉林的广袤。虽然每个人都配有采摘神器,但实操起来,仍然是问题重重。金瀚和董力用错了力,王源没有找准点,这些都导致香蕉在采摘过程中严重受损。而大捆的香蕉更是让人望洋兴叹,嘉宾们的腰背连连喊累。

放牛当天,贾乃亮就发出“本地牛会给外地人面子吗?”的疑问,乡村生活经验丰富的杨超越也是自信满满。原本大家还想象的牛儿自行吃草、牧童躺卧吹笛的画面,在牛粪味袭来时就逐步破灭。而放牛最终也因为大家经验生疏,便成了牛放大家。嘉宾们只能跟随四处乱窜的牛群一起奔跑。

日常吃的蔬菜,看起来普通,一旦要自己亲手收割和洗刷,才深知其中的来之不易。嘉宾们达腾冲时,还在饱受高原反应的折磨,就已经开始了摘菜、洗菜的工作。菜园食材丰富,从哪一块地摘起、怎么摘都是问题。贾乃亮摘了包菜,却不知道要将最外面的脏叶子剥干净;董力分不清韭蒜和葱,金瀚拔韭菜时差点把根全部拔掉,一起洗菜时又将茎叶洗坏;一行人收获满满,却没有小车托运,只能自行就地取材用塑料袋背运。

为什么要以如此辛苦的农作为向度呢?嘉宾明星们可以选择只是游玩的体验方式,但他们就不会知道常吃的甘蔗要从根部砍起,辛苦拔的菜最多才7毛一斤,时刻注意兔子不要沾到水是多么费心力……

节目的初衷是“我们重回大地,选择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选择。我们今天不工作,只做一个顽皮的哈哈农夫。”从已播放的内容来看,这几位“哈哈农夫”都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农夫责任,每次都累到虚脱,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更重要的是,劳动过后如大家感叹的“这种舒服是穿透到心里的”、“大自然给多少,就吃多少”、“聚焦灯外的生活更有人情味”等发自内心的感悟才能督促嘉宾走出心理舒适区,放下城市的负担,获得心灵的休憩。

与素人互动、谈生活日常,无需向往只有真实

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是由特定人物的一系列行动组成。事件就是行动,一系列的事件连接在一起,就会构成故事。但人物间的互动才能延展事件并达成目的,这也是节目的看点所在和情绪支撑。

《哈哈农夫》在表现嘉宾之间的关系逐步亲密外,更是着重凸显了嘉宾们与当地村民的互动。虽然二者之间的互动,并没有承载强大的戏剧冲突,但却将乡村生活的细枝末节都合盘讲出。

当嘉宾们走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时,语言上的不通,导致金瀚以为自己找到了“哈哈之家”,与原房主上演了一出小意外;语言虽然不通,但骨子里对于生活的热爱,依然在互相吸引。有人热心的解答“矮脚鸡”的由来,有小孩愿意和贾乃亮一起吹泡泡,还有其他商贩愿意与董力交换甘蔗,并教大家跳傣族舞。

自治州居民的热情与直爽,让初来乍到的“哈哈之家”完全没有隔阂感,但热情之余,大家对于生活和劳动的尊重也在警示着嘉宾们。王源、金瀚和董力都因为个人的失误,导致装袋的香蕉摔烂。本就一公斤才3毛2的劳务费,但大家依然坚定的选择上报过失且接受工资上的惩罚。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帮持,在腾冲的体验中更加明显。高原反应加上超负荷劳作,再配以阴雨绵绵的天气,几位嘉宾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了生活费不停的摘菜、洗菜。当地的小朋友很娴熟的道出菜市的价格,方便了“哈哈之家”选择摘取品种;而农妇们则热心地教大家洗菜,以便让菜相更好看;收菜的大哥虽然坚持低价策略,但其实是在热心的帮助嘉宾们减少损失。

平日里常吃的香蕉和蔬菜,大部分人对其生长的基本常识和价格是模糊的。生活的便利度也削减了我们对于农作物的感恩之情,经常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会对于别人的辛苦付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诚如杨超越回忆小时候,乡下的农作物盈利极少,且又运不到大城市。但大家仍然会辛苦劳作,诚实交易。

有人在默默帮扶,自然也会有人用自己的方式,提醒着自强自立的重要性。即使工作量极大,损坏的香蕉仍然是要按原价赔偿;辛苦半天摘的菜,只能换来30元的报酬;钱不够时,想破例赊一碗泡面也是不被允许的。

生活,从来不是用来向往的。它不允许不劳而获,也不存在“躺赢”一说,每个人都要竭尽全力的负重前行。生活的美感来自于山野风景,更来自于劳动萃取出的勤劳美德和生活智慧。而美德和智慧,往往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

《哈哈农夫》中嘉宾与素人的随机互动,其实都是当地居民对于常规性生活的正常表现。这种常规性的事件和不断重复的场景给节目带来很生活化和真实的氛围,使观众可以从节目里找到生活中的共鸣。

无滤镜、不夸张,画面和文案的双重诗意

自从国家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很多乡村已经朝向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层面迈进。不用加滤镜、无需噱头渲染,《哈哈农夫》就已经将乡土之美展现。

幅员辽阔的天朝大地,有着各式各样的乡村,而且其发展速度已然超越了大家的固有印象。节目第一站所到的曼掌村,是西双百纳的一个傣族自治州,极富传统村落的形态。它蕴藏了傣族的美食,更饱含了傣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因国家的扶持政策,而催生出新的力量。

从近期节目来看,虽然同在云南,但腾冲已然呈现出不同的异域形态。其海拔更高,细雨配合着云雾,恍若仙境。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已经昭示出这片土地的生命力。远方迷离的高山,像是在召唤人们朝向更远的地方奔跑。

蓝顶屋、香蕉林、雨林、油菜花的静美,配以鸡、鸭、鹅、狗的欢鸣,无论是阳光闪烁还是细雨倾泻,乡村的风情总是能舒缓人们聒噪、紧张的心灵。而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实践中,镜头里的西双百纳和腾冲都洋溢着劳动和建设的高涨热情。

尤其是嘉宾和素人们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更是泥土孕育生机和水源泽被万物的乡土人文积淀。无论是高大的香蕉林,还是细小的葱苗,抑或是扑腾着的白兔,它们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将乡村的神奇与伟大诉说出来。

镜头中的乡村依然很美,但如何让它更美?节目组除了花字增添了活泼感之外,其设计的精巧文案,已然在锦上添花。

诗意的文案与地貌的生机相得益彰。文案不仅仅是对于节目事件内容的补充,更是在通过文字将特定镜头中的深层意蕴,直白地呈现给观众。没有说教意味,但那种对于粮食的尊重已然表达出来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节目的文案其实还很富有哲理。一句“我们吃的每样东西,一生中都只会遇到一次。即使同样的一颗蔬菜,明天和今天也有着不同的样貌呢”,颇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哲思。《哈哈农夫》将最简单但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在画面和文字的交相辉映中点透。

节目所设计的“农夫日记”,也在以一种更为固定的形式,既配合节目叙事,又展现变化的风景,还极具嘉宾的个人特色。每位嘉宾都会在劳作前后进行畅想和总结,这一前一后的对比,就体现出了嘉宾的成长。而日记的形式,也将嘉宾不常为外人道的心绪逐渐倾诉。

节目设计的海报,更是堪称巧思。简单的构图和对仗工整又不失逗乐的诗句,简明扼要地将节目调性和主体内容表述清楚了,一幅守拙归园田的自在感更是油然而生。仅一张海报,早已调动起观众们那个眺望远方的心。

放慢脚步、品味文化、回归生活、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是“慢综艺”备受观众喜爱的内核所在。《哈哈农夫》让明星嘉宾们真实的体验农作的辛苦,也在与素人乡邻的互动中刷新对乡村的认知。与其向往远方,不如即刻出发、亲身体验。节目所定位的“沉浸式”人文体验,已然见成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