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康熙年间造反
第三十章 名号,汉军!(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未等陈梦雷说完,林风已经笑容满面,“老陈,这个施琅可是大名鼎鼎啊,你不知道啊,康熙以后收复waiwan也得……咳……咳……”

林风急忙住口,尴尬的干咳数声,转过脸对杨海生道,“我说海生,以前我咋没看出来呢?想不到你居然这么鸡肠小肚——当年两军阵上刀枪相见,死人也是没法子的事,现在人家已经答应投降了,咱们怎么能这么小心眼,让天下的英雄好汉笑话咱们没气量?!”

他拍了拍杨海生的肩膀,“听过关二爷千里走单骑的戏文没?当年他砍了多少曹兵?可投降后曹操都没杀他,咱们总不能连大白脸奸臣也不如吧?!”

“可是……就这么算了?!……”杨海生呆了一呆,蠕蠕的道.

“我说海生,你知不知道你现在是什么人?”林风换上一副郑重的神色,“你他娘的现在不是海盗,是正儿八经的将军了,他妈的咋一点长进也没有?!你说象你这样跟个老娘们似的,以后怎么带兵打仗?你说让我以后怎么对你放心?

——滚回去好生想想,心眼跟针尖似的,真他妈丢老子的人!!”

不理会面红耳赤的杨海生,林风招呼陈梦雷道,“老陈,你接着说,这小子虽然是我兄弟,但你也别怕得罪他,以后犯事该咋样就咋样,我绝不护短!”

“这次除了施琅将军之外,我还替主公劝降了一人,也是陈某的老乡,福建李光地——不敢欺瞒主公,此人与某相交莫逆,但举贤不避亲,李光地在枢要为官多年,善于处理政务,精擅理财,而且清廉无私,所以……”

林风笑道,“老陈不用解释,总之我信得过你,这事办得好,替我拉了两员大将,不能不赏!”他回头对亲兵道,“赏陈先生黄金百两,另外——听说皇宫里有许多珍贵的书帖名画,等下问问陈先生,喜欢的话就拿两副!”

“这个……多谢主公!”陈梦雷脸色微微发红,却没有推辞,与所有的文人一样,他对名家真迹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黄金倒也罢了,名画却实在是心中不舍。

经过一场小小的风波之后会议继续进行,接下来的议题主要是军事方面,从通州回来的赵广元又给了林风一个惊喜,他在那边找了清庭的一个小型马场,缴获了两千多匹战马,此外加上从丰台守军中缴获和京城收集的马匹,林风军中的军马已经接近了五千多匹,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收获,实际上当时北京驻军中并没有什么骑兵部队。

不过八旗到底是游牧民族出身,除了康熙的皇家马房之外,很多贵族都畜养了马匹代步,这些马匹的素质着实不错,而且大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从质量上讲可能比许多战斗部队还要好,不过现在倒白白便宜了林风,这些原本作为贵人游玩踏春的骏马成为了林风军队的战马。

按照赵广元的设想,骑兵部队的扩编绝对是势在必行,这五千多匹战马虽然不是很多,但也可以勉强组建一支三千多人的骑兵部队了,那些出身辽东的老兵很多人都有骑术基础,强化训练一下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

听了赵广元的计划林风立即点头答应,不过对于辽东老兵的拨调却打了折扣,到底现在家底很薄,这些老兵实际上就是军官预备队,多少也得给新军留种子的。

关于军队的建设林风是个外行,虽然他来自二十一世纪,但也不见得对军事高招。战争形式发展到了十七世纪已经成为了一门科学,里面的各种学问绝对不是看了几本书就能明白的。

林风接下来的绝对却让旁边的将领大吃一惊,他决定把自己的中军和新兵合编,组建一支八千人的纯火器部队,其中炮兵二千人火枪兵七千人,单独成军拨给瑞克训练,任命原步兵将领王大海为瑞克的副手。

当林风刚刚把这个决定说出来的时候堂上一片哗然。这种编制在当时来说实在有点不可思议,因为根据明朝的经验来讲火器部队是没什么战斗力的,从历史遗留的经验教训来看,那些只敢远远开枪放炮的部队绝对是些垃圾兵。

历史证明,他们肯定不是来去如风、强弓劲弩而且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的对手,实际上明朝的火器营似乎也的确是被八旗铁骑打得稀里哗啦,从来没有取得过什么象样的战绩,军官们包括周培公都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如果按照林风的思路发展下去的话,部队很可能走上明军的老路,以后面对清军不敢出城野战专门靠红夷大炮过活。

对于这个担忧林风根本不屑一顾,虽然他不大懂军事,但火枪比弓箭厉害的道理倒是是知道的,眼下装备的虽然是比较落后的火绳枪,但以后可以想办法换装,现在欧洲商船在东亚的海面上来来去去,自己手头足足有五千万两银子,还怕没有火枪用

?而且北京城内就有现成的工匠区,康熙为了应付战争吩咐工部特意关照过,经周培公的介绍产量着实不错,虽然作坊式的生产比较落后,但一则都是熟练工匠二则人数巨大,想来供应部队是没什么问题的。

林风对瑞克也有相当的信心,根据这么久的接触来看,这个有过实战经验而且非常敬业的欧洲军官一定可以训练出一支近代化的部队来——退一步讲就算没有瑞克林风也会建设火器部队,难道欧洲人天生就会开枪打炮么?什么事都得慢慢摸索着来,失败没什么大不了,若是什么都不干那就一切归零了。

这个议题在林风的强力坚持下终于决定下来,这样一来军队就初步被分割成三大块,一块是赵广元的骑兵部队,一块是林风的火器部队,另外一块则由刘老四为主将、周培公辅佐的步兵,总兵力大约一万八千人,而且绝大部分是新兵,很难说会有什么战斗力,看来没有两三个月的强化训练恐怕连战场都拉不上去。

不过这些困难显然没有影响到与会诸将的信心,现在京城打下来了皇帝也杀了,难道还怕什么总督巡抚?这些军人的思维此刻变得非常简单,总之现在人马上万还有这么多大炮,怕得谁来?!

与将军们兴高采烈的神情相比,在场的两个文人就显得严肃多了,周培公看着一个个眉飞色舞的将领,欲言又止,林风看在眼里,笑笑的问道,“培公有话就说嘛,这不是在开会么?!”

周培公和陈梦雷交换了一个眼色,站起身来,郑重的道,“将军!您看我军是不是应该有个名号了?!”

“名号?!什么……名号?”林风呆了一呆,没有反应过来。

“昔日连陈胜吴广反抗暴秦都自号‘张楚’,我军堂堂之师现在却……”

“哦,原来是这个!”林风恍然大悟,想了一下却有些犯难,这个东西是很讲学问的,若是起得不好恐怕会让天下人笑话。

林风来自后世,学的东西不少,数理化当然强古代人一截,但涉及到传统古典的玩意却只能干瞪眼,别说取军名国号,恐怕连给自己起个字号都很为难。他踌躇半晌,不禁苦笑道,“这个嘛……不知道两位先生有什么主意?!”

周培公和陈梦雷对视一眼,站起来齐声笑道,“主公大才,我等唯主公马首是瞻!”

大才个屁!眼见他们都推脱着不肯出主意,林风不觉苦笑,这个周培公一直以为我是个饱读诗书的大才,哪里晓得我连繁体字都看不大懂。

他想了半天,忽然想起后世的无数小说电影,按照他们的说法这回最时髦的叫法应该是“驱除鞑虏,恢复汉家江山”,若是打这个旗号应该会有不少人拥护吧?心中拿定主意,一拍脑袋,“算了,扯得太远不划算,干脆叫‘汉军’好了——反正是赶走鞑子,夺回咱们汉人的江山嘛!”

周培公呆了一呆,失声道,“‘汉军’?这怎么可以?!”他急忙走上前来小声道,“将军,您可是姓林啊!又不是姓刘,这……名不正言不顺的……”

“这……不姓刘就不能叫汉军?!这是什么道理?”林风奇怪的看了周培公一眼,这个人才能很好,但还是又点食古不化,“咱们不都是汉人么?现在都什么年月了,还讲这一套?”

看着周培公和陈梦雷满脸惶惶的样子,林风觉得自己得唱唱高调了,不然这两个家伙肯定不服,“两位先生以为,我带着兄弟们出生入死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么?!——这么多兄弟抛头颅洒热血,难道就只为保我林某人的富贵?!”

这话一出口在场众人个个脸色古怪,前段时间在浙江的时候这位林大人还兴致勃勃的准备为大清效力,这会时移势转就马上大义凛然,的确不能不让人惊异非常。不过这时当然不会有哪个傻瓜跳出来揭露他。

“所以我林某人绝对不会专顾一己之私,只要能赶走鞑子,谁坐江山我都没意见,那既然是这样,又何必讲究姓什么叫什么?——我看咱们的名号就叫‘汉’,没别的意思,汉军就是汉人的军队,专打鞑子,替咱们汉人出气!”

这话说得很有几分气势,堂内的一众军官马上跳出来叫好喝彩,一时间气氛热烈之极,周培公看了看陈梦雷,无奈的苦笑道,“……也好,嘿嘿,汉军、汉军,其实……也还不错!”

陈梦雷见林风已经下定决心,笑笑着附和道,“其实‘汉’号一说也没什么不妥,至少也算源远流长,东、西两汉我们汉人威震四方,南纳百越北击匈奴,相传数百年无人可当,若是咱们能够成就大事,重振汉家雄风,那就是第三个帝国了!”

林风哈哈大笑,重重的拍了拍陈梦雷的肩膀,随口应道,“老陈说得对嘛,嘿嘿,第三个帝国……第三帝国??!”他倒吸一口凉气,愕然道,“咝!……第三帝国?!”

“是啊!大人……有何不妥?!”陈梦雷奇怪的看着林风。

“哦,没什么……我刚才牙疼。”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