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毒医
玄武门资料!(2)(旧版)

夜刃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31]李世民出发以后,李元吉与嫔妃轮番替李建成求情,封德彝又在外朝设法解救建成。于是,高祖改变了初衷,又让李建成回京城留守。高祖只以他致使兄弟关系不和睦的过错而责备他,将罪责推给了太子中允王圭、左卫率韦挺和天策上将府兵曹参军杜淹,将他们一并流放到了巂州。

[32]当初,洛阳平定以后,杜淹长时间没有得到升迁,打算谋求事奉建成。房玄龄认为杜淹狡诈的招数很多,担心他会教唆引导建成,越发对世民不利,便向李世民进言,将杜淹推荐到天策上将府任职。

[33]武德七年(624年)7月21日,杨文干攻陷宁州,驱赶劫掠官吏与百姓出城,占据了百家堡。秦王世民的军队来到宁州以后,杨文干的党羽便全部溃散。七月初五癸酉日(7月25日),杨文干被自己的部下杀死,他的头颅被传送到京城。李世民捉获了宇文颖,将他杀掉。

[34]太子进谗

有人劝高祖说:“突厥之所以屡次侵犯关中地区,是由于我们的人口与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如果烧毁长安,不在这里定都,那么胡人的侵犯便会自然平息下来了。”

[35]高祖认为有道理,便派遣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越过终南山,来到樊州、邓州一带,巡视可以居留的地方,准备迁都到那里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和裴寂都赞成这一策略,萧瑀等人虽然知道不应当如此,却不敢谏阻。

[36]秦王世民挺身而出,劝谏道:“北方少数民族为祸中原的情况自古就有。陛下凭着圣明英武,创建新王朝,安定中夏,拥有百万精兵,所向无敌,怎么能因有胡人搅扰边境,便连忙迁都来躲避他们,使举国臣民感到羞辱,让后世来讥笑呢?那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一员将领,尚且决心消灭匈奴,何况儿臣还愧居藩王之位呢!希望陛下给我几年时间,请让我把绳索套在颉利的脖子上,将他逮到宫阙之下。如果到时候不成功,再迁都也为时不晚。”

[37]高祖说:“说得好。”李建成却说:“当年樊哙打算率领十万兵马在匈奴人中间纵横驰骋结果失败了,秦王的话该不会是和樊哙的相似吧!”

[38]李世民说:“面对的情况各有区别,用兵的方法也不相同。樊哙那小子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不超过十年,我肯定能够将漠北地区平定下来,并不是凭空妄言啊!”

[39]于是,高祖不再迁都。李建成与嫔妃因而共同诬陷李世民说:“虽然突厥屡次在边疆上为祸,但只要他们得到财物就会撤退。秦王假托抵御突厥的名义,实际上是打算总揽兵权,成就他篡夺帝位的阴谋罢了!”

[40]高祖在京城南面设场围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都随同前往,高祖命令三个儿子骑马射猎,角逐胜负。

[41]李建成有一匹胡马,膘肥体壮,但是喜欢尥蹶子,李建成将这匹胡马交给李世民说:“这匹马跑得很快,能够越过几丈宽的涧水。二弟善于骑马,骑上它试一试吧。”

[42]李世民骑着这匹胡马追逐野鹿,胡马忽然尥起后蹶,李世民跃身而起,跳到数步以外站稳,胡马站起来以后,李世民再次骑到马身上,这样的情况连续发生了三次。李世民回过头来对宇文士及说:“他打算借助这匹胡马害我,但人的生死自有命运决定,就凭他们能够伤害到我吗?”

[43]建成听到此言,乘机教唆与他偷情的嫔妃在高祖耳边诬陷李世民:“秦王自称:上天授命于我,正要让我去做天下的主宰,怎么会白白死去呢!”

[44]高祖大怒,先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召来,然后又把李世民召来,责备他道:“谁是天子,上天自然会授命于他,不是人的智力所能够谋求的。你谋求帝位之心怎么这般急切呢!”

[45]李世民摘去王冠,伏地叩头,请求将自己交付执法部门查讯证实自己没有说过这种悖逆之话,高祖仍然怒气不息。适逢有人奏称突厥前来侵扰,高祖这才改变了生气的面容,转而劝勉李世民,让他戴上王冠,系好腰带,与他商议对付突厥的办法。

[46]武德七年闰七月廿一己未日(624年9月9日),高祖颁布诏书命令李世民与李元吉率领兵马由豳州出发抵御突厥,在兰池为他们饯行。每当发生敌情,高祖总是命令李世民前去讨伐敌人,但在战事平息以后,高祖对世民的猜疑却越发加重了。

[47]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下嫌隙以后,认为洛阳地势优越便利,担心总有一天会发生变故,打算离开京城保守此地,所以就让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亲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阳,暗中结交崤山以东的豪杰,等待事态变化,拿出大量的金银丝帛,任凭他们使用。

[48]元吉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张亮被交付法官考察验证。张亮从始至终一言不发,朝廷便释放了他,让他返回洛阳。

[49]李建成在夜间召来李世民,与他饮酒,暗中在酒中下毒害他。李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搀扶着他返回西宫。

[50]高祖来到西宫,询问世民的病情,敕令李建成:“秦王向来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能够再与他在夜间饮酒。”

[51]高祖因而对李世民说:“首先提出反隋的谋略,消灭敌雠,平定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我本打算立你为太子,你却坚决推辞。而且,李建成年纪最大,被立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也不忍心夺去他的太子之位啊。我看你们兄弟似乎难以相容,一起住在京城里,肯定要发生纷争,我应当派你返回行台,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归你主宰。我还要让你设置天子的旌旗,如汉朝梁孝王故事。”

[52]李世民哭泣着,以不愿意远离父皇膝下为由表示推辞。高祖说:“天下都是一家,东都和西都两地,路程很近,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动身前往,你不用烦恼悲伤。”

[53]李世民准备出发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商议说:“如果秦王到了洛阳,拥有了土地与军队,我们便再也不能控制他了。不如将他留在长安,这样他就只是一个匹夫而已,捉住他也就容易了。”

[54]于是,他们暗中让好几个人以密封的奏章上奏高祖,声称:“秦王身边的人们得知秦王要前往洛阳,无不欢欣雀跃。看秦王的意向,恐怕他不会再回长安了。”他们还指使高祖宠信的官员以秦王去留的得失利弊来劝说高祖,高祖便改变了主意,秦王前往洛阳的事情又半途搁置了。

[55]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日夜不停地向高祖诬陷世民,高祖信以为真,便准备惩治李世民。陈叔达进谏说:“秦王为天下立下了巨大的功劳,是不能够废黜的。况且,他性情刚烈,倘若加以折辱贬斥,恐怕经受不住内心的忧伤愤怒,一旦染上难以预料的疾病,陛下后悔还来得及吗!”

[56]于是,高祖才没有处罚李世民。元吉暗中请求杀掉秦王李世民,高祖说:“他立下了平定天下的功劳,而他犯罪的事实并不显著,用什么作为借口呢?”

[57]李元吉道:“秦王刚刚平定东都洛阳的时候,观望形势,不肯返回,散发钱财丝帛,以便树立个人的恩德,又违背陛下的敕命,不是谋反又是什么!只应该赶紧将他杀掉,何必担心找不到借口!”高祖不答应。

[58]明争暗斗参见: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恭秦王府的幕僚属官人人忧虑,个个恐惧,不知所措。行台考功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的房玄龄

[59中房玄龄对比部郎中长孙无忌说:“现在仇怨已经造成,一旦祸患暗发,岂只是秦王府不可收拾,实际上社稷的存亡都成问题。不如劝说秦王采取与周公平定管叔、蔡叔相似的行动,以便安定皇室与国家。存亡的枢机,形势的危急,就是现在了!”

[60]无忌说:“我有这一想法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只是不敢说出口。现在你说的这一席话,正好符合我的心愿。请让我代您禀告秦王。”于是,长孙无忌进入李世民的卧室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把房玄龄召来商议此事,房玄龄说:“大王功盖天地,应当继承皇帝的大业。现在大王担心危机发生,正是上天在帮助大王啊。希望大王不要疑惑不定了。”于是,房玄龄与秦王府属官杜如晦共同劝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61]李建成、李元吉因为秦王府拥有许多骁勇的将领,打算引诱他们为自己所用,便暗中将一车金银器物赠送给左二副护军尉迟恭,并且写了一封书信招引他说:“希望得到您的屈驾眷顾,以便加深我们之间的布衣之交。”尉迟恭推辞说:“我是编蓬为户、破瓮作窗人家的小民,遇到隋朝末年战乱不息、百姓流亡的时局,长期沦落在抗拒朝廷的境地里,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秦王赐给我再生的恩典,如今我又在秦王府注册为官,只应当以死报答秦王。我没有为殿下立过功,不敢凭空接受殿下如此丰厚的赏赐。倘若我私自与殿下交往,就是对秦王怀有二心,就是见利忘义的小人,殿下要这种人又有什么用呢!”

[62]李建成大怒,便与他断绝了往来。尉迟恭将此事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说:“明公对我的忠心就像山岳那样坚实牢靠,即使他赠送给您的金子堆积到了北斗星,我知道明公的忠心还是不会动摇的。他赠给您什么,您就接受什么,这又有什么值得猜疑的呢!况且,这样做能

[63]够了解他的阴谋,难道不是一个上好的计策吗!否则,祸事就将降临到您头上了。”

[64]不久,李元吉指使勇士在夜间刺杀尉迟恭,尉迟恭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将层层门户敞开,自己安然躺着不动,刺客屡次来到他的院子,终究没敢进屋。于是,李元吉向高祖诬陷尉迟恭,把他关进奉诏命特设的监狱里审问处治,准备将他杀掉,由于李世民再三请求保全他的生命,这才得以幸免。

[65]李元吉又诬陷左一马军总管程知节,高祖将他外放为康州刺史。程知节对李世民说:“大王的辅佐之臣快走光了,大王自身又怎么能够长久呢!我誓死不离开京城,希望大王及早将定下计策。”李元吉又用金银丝帛引诱右二护军段志玄,段志玄不肯从命。李建成对李元吉说:“在秦王府有智谋才略的人物中,值得畏惧的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李建成与李元吉又向高祖诬陷他们二人,使他们遭到斥逐。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