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大禹
第五十七章(旧版)

光之语

玄幻 |  东方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大禹赶紧命人通知益帝、三公、听政元老、天地六官、督察御使到大禹的寝宫接受大禹的监朝听政,相商要事。益帝接到通知后,并没有想到是他派出的特使和姬氏大君招供的事。益帝认为,要审出个结果来,也得十天八天的。这十天八天的功夫,他还有翻盘的机会。他想带人强闯三司会审公堂,先将自己的特使和姬氏大君强行带到他的帝宫或者当场杀人灭口,不给夏启留下任何向他发难的口实。但是,益帝没有想到的是,人家头一天就将口供审出来了。

益帝接到通知,来到禹帝的寝宫一看,平时没有参加听政的天地六官和督察御使也都在场,心中不觉一愣。他突然想到,事情有点不妙。益帝参见禹帝,礼毕赐座。大禹见益帝坐下了,严肃地说道:“今日三公会审二位要犯,罪犯已招供,奉益帝之命相互密约,勾结域外部落,阴谋加害朝庭命官,犯我华夏中土。不知益帝对此有何见教?”益帝一听,呆若木鸡,额头冒汗。他问道:“果真有这样的口供吗?”

大禹抬眼看了看羲氏、和氏二位听政元老,然后说道:“有请羲氏、和氏二位元老向益帝出示供状。”羲氏、和氏便上前,手持供状,向益帝展示。益帝看了供状,不觉在心中暗骂自己的特使和姬氏大君怂包软蛋,一点男儿的骨气都没有。然后说道:“我派特使巡视天下各部,目的是要了解天下各部的王道教化、黎民生机,并没有指使他们相互勾结图谋不轨,是他们错误地解读了我的命令,才有如此的下场!”

大禹听后,微微一笑。然后看了看各位听政的元老和朝庭三公。斟氏太保上前凑道:“益帝密简,令赢氏大君保护姬氏大君,待机而动,此为何意?姬氏大君乃朝庭要犯,益帝密令赢氏大君保护姬氏大君,这是为君之道吗?”听了斟氏太保的话,朝庭的太师、太傅也上前凑道:“益帝身为亲政的天下帝王,竟然要保护朝庭要犯,确有不妥。密约待机而动,更有深意,必然要引起臣下的曲解。所以,益帝特使和姬氏大君的祸乱天下,益帝不可脱离干系。”

听完三公的凑议,大禹又问听政的元老们说:“各位元老,对此事有何见教啊?”羲氏、和氏上前凑道:“臣等见证了三司会审,可以证明要犯供状的真实性。益帝否认自己的王命之过,实为不妥。假使益帝没有亲口命令二位要犯相互勾结图谋伤害朝庭命官。但益帝的密简足以证明,益帝身为天下帝王,理应为天下王道教化诏谕,但却庇护朝庭要犯,实在是有违君道。臣力谏,益帝要深省己过,降诏罪己,以明视听,以正王道,以教天下。”

听了羲氏、和氏二位元老的力谏,在场的已致仕的八元、八凯、前朝四岳等诸位元老齐声和道:“羲氏、和氏二位元老所谏有理,希望益帝深省己过,明诏罪己,以儆万民。”听了几位元老的话,大禹又问在场的天地六官和督察御使说:“各位朝庭命官,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大家看了看启。启上前凑道:“臣等尊重三公、元老们的意见,请益帝诏示天下,罪己悔过,接受臣议。”

听了接受臣议四个字,大禹心中暗想,我的儿子启现在可以当政了!他微微一笑,然后面向益帝问道:“益帝意下如何呀?”益帝已然六神无主,他想找个心腹商议一下,可是内庭九府寺卿没有资格参加监朝听政,不在身边,无人可议,只能自己独断了。一听大禹问自己,心中慌乱,只能应声说道:“臣谨尊禹帝谕诣。”大禹严厉地说道:“益帝身为天下帝王,本应以王命教化天下黎民,却包庇朝庭要犯,密诣不淑,以致臣乱,罪在己身,应当承担王命失道之责,诏告天下,罪己省身,接受臣议。”

听了大禹的话,益帝起身施礼应道:“愚臣不明,密诣失道,理应罪己,诏告天下,接受臣议。”大禹说道:“好!君不二过。希望益帝慎察王命,接受臣议,不可妄断,罪己省身。明日即可诏告天下。”益帝连声称诺。

第二天,朝庭三公,拟诏布告天下:“益帝失察,用人误己,庇护要犯,密约失当,有违君道,特此降诏,接受臣议,罪己省身,以儆万民。钦此!”

诏告一下,天下震动,朝臣哗然。从此以后,益帝声望大降,有帝无位,虚为君主。整个天下大事,朝堂臣议,全部掌握在天官大冢实的手中。由此,夏启成了无冕之王,坐拥天下了。益帝也就有名无实,成了一位虚设的君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