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大禹
第一四五章(旧版)

光之语

玄幻 |  东方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听了大禹所说的生变说,大家就开始思考朝庭内部的问题,寻找内部生变的因素。内部何事能生变呢?没有可能生变的事啊!所有的朝庭官员,所有的地方长官,都在一心一意地支援前线打仗,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大家精诚团结,一致平乱,什么事儿会生变呢?

内部无事生变,那么,又是何人生变呢?天地六官不会生变,督查御使也不会生变,四岳十二牧也不会生变,三公更不会生变,前朝老臣和本朝元老也不会生变,只有益帝的内庭不在朝庭的掌制之中,情况不太明朗。再就是益帝本人,虽然已经两次降诏罪己以谢天下。但是从大禹和太师所掌握的情况看,益帝也不会生变,他也无力生变。

大家想来想去,还是想不出生变的因素来。大禹就对夏启说:启儿身为朝庭天官大冢宰,代帝主掌朝政,理应对朝庭的安全负责。从现在开始,要通知朝庭的天地六官、四岳十二牧、督查御使、天下各部,各州守备,王畿督慰,在朝的大君,都要加强安全保卫,以防生变。对重要部位要加强保卫。朝庭库府、律政大狱、兵马大营,天地六官的府地也都要加强敬卫。

太师补充说道:禹帝的寝宫也要严加防范,防止遭人黑手。现在,前方有战事,各地有盗匪,益帝时有不明之举,内庭难以掌控,不怕意外,就怕外一,一定要保护好禹帝。当此朝庭平乱之时,天下大事,还要请禹帝最后决断,保护禹帝,就是保护天下太平。

济州牧和怀山氏武功高手也说,保护禹帝的安全,关乎平乱的胜败,关乎天下太平,关乎朝政的平安,必须要全力以真赴,确保禹帝的安全。夏启听了父亲大禹的话和老太师的话,顿感压力和责任的重大,他不能有半点的粗心大意。因此,他就决定,要全面加强朝庭和王畿的安全保卫,对大禹的寝宫更要严加守卫,不能有半点差错。

现在,夏启最不放心的就是内庭之事。内庭的延慰府辖有三千兵马。内庭的郎卫府还有五十名郎卫官和五百名郎兵。如果这些人生变,内外勾结,对朝庭和王畿的安全就是巨大的威胁。虽然自己手中还掌有一镇夏后氏的王畿驻军。但这些兵马,只有少量担任王畿朝庭的警卫驻军,多数兵马都在王畿驻军的大营之中。

如果内庭的三千五百兵马生乱,仅凭朝庭的敬卫部队是不足以平息判乱的。虽然朝庭的轮训营还有八百多名勇士,也只能保证安全,不足以平息内庭之乱。想到这些,夏启就决定,让自己安插在内庭郎卫府的线人,秘密调查内庭延慰府的动向。同时调查了解一下,内庭的郎卫官中有没有一个叫白娃的人。

夏启想,如果白娃是内庭郎卫府的人员,就足以证明,白娃所说的大事,就一定跟内庭的郎卫府有关系。至少,内庭的郎卫府是知情人。

想到这些,夏启就请父亲大禹安心养病,告诉大禹说,自己再将情况调查了解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大事,有没有大事。同时,他还要加强王畿的守备,防止发生意外。说完,他就带着怀山氏武功高手和济州牧回到自己的天官府。老太师也就打道回府了。

回到天官府,夏启就让济州牧协助天官府官员通知朝庭各府、四岳十二牧官府、御使府、三公府、王畿三军大营、朝庭的轮训营,要求他们加强守备,注意安全,防止生变。同时,他还让怀山氏武功高手亲自组织大禹寝宫的安全保卫工作,一定要严加防范。

打发走了济州牧和怀山氏武功高手,夏启就命人联系自己在内庭郎卫府安插的线人,让他来到自己的天官府相见。那位线人接到夏启的密令,就赶紧告假回家,偷偷地跑到天官府与夏启相见。见到这位线人,大禹就问他,内庭有没有可疑的情况,益帝最近有没有异常的活动?

这位线人就告诉大禹,自己在郎卫府没有听说有什么新情况,益帝最近的心情也比较好,每日宴请歌舞,在园中游玩,也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只是郎卫府的长官,最近比较忙,也不知他在忙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引起了夏启的高度警惕。他就接着问道:在郎卫府中,有没有一位叫白娃的郎卫官。这位线人说,那个叫白娃的郎卫官,是郎卫府长官的亲妹夫,是益帝的贴身郎卫官,平时与他接触得比较少,对他的具体情况也不太了解。只是知道,这名郎卫官是内庭郎卫府比武招聘而来的,武功高强,惯用就一对弯月双勾,非常历害,很受益帝的信任。

听到这个消息,夏启明白了。一定是白娃知道了内情,怕伤及铁娃,才冒死通知铁娃告假离开,躲避风险。由此可知,白娃所说的有大事发生,一定与内庭有关,一定与内庭的郎卫府有关。夏启告诉内线,一定要盯死看牢内庭郎卫府的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前来报告。即使暴露了身份,也要把情报送到天官府。

送走了内线,夏启就赶紧来到太师府,让老太师进入内庭益帝的宫中,打探消息,看看内庭有没有新动向。同时,夏启也告诉老太师,自己已经通过内线了解到,给铁娃通风报信的白娃,就是内庭郎卫府的郎卫官,是益帝身边的红人。夏启认为,白娃向铁娃通报的信息,可能与益帝有关,至少,与内庭的郎卫府有关。

老太师听到这样的消息,不敢怠慢。他赶紧更衣,以给益帝送药为名,要进官见帝,看看益帝的病情有没有新化。老太师明白,如果此时,益帝生乱,与大禹父子为敌,将直接影响朝庭的平乱战争,破坏天下的太平,后果不堪设想。

老太师跟随大禹多年,对天下朝政一统非常重视,大一统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对天下各部拥兵自重也非常地反感和痛恨。老太师认为,天下各部,各自为政,朝政难以统一,必然纷争不断,难行教化,难保太平,王道乐土也就无法实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