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老板结婚,我院士身份被曝光
第五十四章 林枫教授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是你能随意采访的吗(旧版)

Oox

都市 |  都市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那群黑衣人身手利落,步调一致,显然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他们迅速清场,将记者们逐出,接着便占据了杨边有利位置,将杨家严密地保护起来。邻居们新买的横幅和装饰彩灯,也被他们仔细排查了一遍。至于烟花炮竹,则被直接没收,现场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街坊邻里面面相觑,心中大致猜到了这些人的来历。尽管大家都知道林枫得了诺贝尔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眼前这阵仗,还是让人感到有些害怕。

被驱赶的记者们站在路边,一边收拾设备,一边面露尴尬。其中一位记者的手机突然响起,竟是台长亲自打来的电话。

“莘萍,你搞什么名堂?”电话那头的台长大声质问,“谁让你去采访的?有没有向台里报备?马上,立刻,给我滚回台里!”

电话刚接通,台长便如连珠炮般一顿痛批。莘萍听着,心里满是委屈:“王叔,我只是接到消息,想抢个独家新闻,您不是总说新闻最重要的就是时效性吗?”

“你懂什么?”台长厉声道,“林枫教授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是你能随意采访的吗?做事前能不能动动脑子?一旦曝光了林枫教授的行踪,你能承担得起后果吗?现在,马上给我回台里!”

台长和莘萍家是世交,所以才会这般苦口婆心地教训她。而其他记者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同样遭到领导的一顿臭骂,不得不狼狈撤退。

屋内,杨妈探头望向门外,惊讶地发现一个记者的身影都没有了:“这些记者真的走了?记者这行我清楚,为了新闻他们可是不顾一切的,我还以为他们会守在咱家门口十天半月呢,怎么这就走了?”

“确实挺奇怪。”杨爸也走到门口查看,确认没有任何记者后,若有所思地说,“小林得了个这么大的奖,记者蜂拥而来再正常不过。可现在他们主动撤了,倒真是新鲜事。”

黑衣人们训练有素,他们站位精准,既能牢牢守住大门,又能让屋内的人看不见他们。杨蜜看着镇定自若的林枫,心中暗想:自从认识他以来,他说的每句话似乎都能应验。刚刚他说记者会走,果真如此。或许爸妈只当他是随口一说,但杨蜜明白,肯定是刚才那个电话起了作用。

没了记者的打扰,屋内的气氛重新变得温馨和谐。杨爸杨妈对林枫愈发满意,甚至开始不停地叮嘱杨蜜,仿佛生怕她哪里做得不够好,会惹林枫嫌弃。此刻,反倒是林枫在一旁帮杨蜜解围,让直播间的观众们直呼“太真实了”。

此时,林枫的手机铃声响起,来电显示是于教授。

“老师,您好。”林枫接通电话。

“小林啊,首先要恭喜你获得诺贝尔奖,我和你师母都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于教授的声音中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欢喜,仿佛连空气都跟着活跃了起来。

“这都是老师您的悉心教导。”林枫谦逊地回应。

“你这小子,简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哪!想当年我在你这个年纪,还埋头苦读,哪有你现在这番成就。”于教授笑赞道。

“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他感叹连连。

“虽然我一直坚信你有这个实力,但在这结果揭晓前,我还是免不了有些忐忑。”

“你这次可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整个学术界都被你震得不轻。”

“你知道吗?现在国外有多少媒体都在四处打听你的消息,咱们学校宣传部的电话都要被他们打爆了。”

此刻的于教授精神焕发,仿佛时光倒流,又找回了年轻时的那份激情与活力。

他稍作停顿,不待林枫插话,便继续道:“校领导对这事高度重视,已经决定要召开一场记者发布会,好好宣扬一番,也让全世界看看咱们华夏的天才少年是什么样的。”

“小林,你才二十四岁就拿到教授职称,这在国内已是特例中的特例。不过在国外,同龄人获此殊荣的也有先例。但诺贝尔奖就不同了,那是国际性的至高荣誉,关乎国家荣耀,务必要重视。”

于教授再三强调。

“老师,您也知道我不喜欢这种场合……”林枫试图推脱。

“做实验不必急于一时,再说你那位做直播的女朋友,到时候让她来现场给你独家直播,多好。”于教授早有准备,一句话堵住了林枫的退路。

“就这么定了。”他语气坚定,“而且,这是上面的意思。”

林枫见状,只能妥协:“那好吧,我听从学校的安排。”

学校深知林枫低调的性格,特意派于教授来做他的思想工作。林枫也清楚,学校此举旨在借助他获奖的契机,进一步提升魔都大学在国际上的声望。在国内乃至亚洲,魔都大学声名远播,但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与灯塔国的常春藤名校相比,仍有一段距离。

“这就对了。等学校安排妥当,再告诉你具体事宜。”于教授满意地点点头,“该为你申请的科研团队和经费,学校绝对不会含糊。不过,你也要戒骄戒躁,保持初心,再创佳绩。”

“是,老师。”林枫恭敬应答,“我手头的研究课题近期已有重大突破,若发布会能在一杨后举行,我抓紧时间完善,应该能赶在那时发表。这样一来,或许还能再次获得提名,对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的助益想必会更大。”

林枫并未因荣誉加身而沾沾自喜,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利用这些机会,为母校赢得更多关注与尊重。在他眼中,诺贝尔奖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承载着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推动学校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使命。

林枫年纪轻轻,便已手握诺贝尔奖的光环,但这并未让他飘然自得,反而愈发潜心学术,夜以继日地在书房中打磨着新的研究成果。面对恩师于教授的担忧与提醒,他态度诚恳地回应,承诺待修订完毕便会递交初稿,同时也请求在定稿前对此事严格保密。于教授虽心绪复杂,但对林枫的信任犹存,静待佳音。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