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水浒卖炊饼,好汉们都破防了
第6章 你怎么不去抢?(旧版)

昨夜大雪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官人、官人......”

“别走那么快,奴跟不上。。”

潘金莲本就走的气虚喘喘、小脸通红。

现在又被武大架着胳膊往前一路小跑。

那叫一个跌跌撞撞、脚下拌蒜。

“别废话,快走!”

实际上是武直多虑了。

只要不在武大郎家里,

大街上根本没人认得他是谁。

就算有熟识武大武二哥俩的邻居,

最多也就是把他错当成二弟武松,

根本不会有人认为这大高个儿是‘武植’。

再一个说,

北宋时期虽然经济比较发达,

但城市规模相比于今天的城建来说还是忒小。

武直拉着潘金莲一路狂奔,也不分路。

反正就认着一条大道走到黑。

走了约莫一刻多钟时间,也就到了清河县郊。

“官人、官人......”

“你杀了奴吧,奴实在是走不动了!”

小潘现在真的是一步也不想往前挪。

一个弱女子,几乎是被武直这架阿帕奇硬拽着跑。

能坚持到现在没累趴也算是相当不容易了。

可武直心里有鬼,根本不想在清河县多待一分钟。

“唏......这娘们家的就是麻烦!”

“拿着!”

武直一把将肩上仨包袱递给潘金莲。

小潘浑身香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

“啊?”

“官...官人......”

“奴已经走不动了,官人还要让奴拿?”

武直才不管三七二十一,

直接将仨包袱挂在潘金莲脖子上。

“上来!”

武直蹲下身子,拍了拍自己的背。

“啊?”

小潘绯红的脸庞直接红到脖子根儿。

“别废话!”

武直向后一靠,直接托住小潘俩大腿。

“走你......”

怎么说呢?

当时正值春夏之交。

人们身上的衣衫正薄。

起初武直只顾赶路倒没觉得什么。

又走了二三里路,直到四下无人,脚步慢下来。

武直这才觉得背上两团软乎乎。

“............”

武直又不是真的武大郎。

岂能会不知道那是什么?

“官...官人......”

小潘也察觉到武直的耳后根忽的红了起来。

“奴家...已经不累了。”

“还是自己下来走吧?”

“嗯”,武直含糊不清地回了一句。

放下来之后,只觉得背上少了点什么,空荡荡的。

俩人脸都烧的厉害,

只顾着往前走路,

谁也没敢看谁。

走了一程,潘金莲打破沉默:

“官人,奴有一事不明,想向官人请教。”

“奴嫁给官人之前,听他们说......”

“官人是一个矮短粗陋之人,诨名叫什么‘三寸丁谷树皮’?”

“可奴的官人明明是个魁梧高大的好汉子。”

“他们为什么如此编排官人?”

武直踢飞了路边的石子,说道:

“别问那么多。”

“我就是那三寸丁谷树皮。”

“若不是这般编排,你岂能会遇上我?”

潘金莲若有所思,点点头道:

“哦,也是。”

现在已经不那么急了,俩人边走边聊。

潘金莲问出的问题基本都没有得到明确答案。

可武直却是从潘金莲那里套出了不少不少的话。

比如大宋风土民情、当地异闻奇趣、百姓生活常识、以及其他时代相关的话题。

虽然潘金莲见识有限,很多问题一知半解。

但她毕竟是个土生土长的大宋人,说出的话足以填补穿越者武直很多很多的认知缺陷。

.........

“青云镇。”

到了太阳落山时分。

俩人终于走到了一处集镇。

不用潘金莲说,武直也不敢再走了。

首先是累,走了一整天,武直自己也感觉到腿酸脚肿。

其次是不安全,且不说那会儿的治安条件极其差劲,单说山东地界上时不时出没的大虫,就让武直不得不考虑夜间歇宿的问题。

镇子上有客栈。

俩人今晚就在这里投宿。

武直:“掌柜的,两间上房!”

老板:“六贯足钱,先押后住。”

武直:“六贯?你怎么不去抢?”

老板:“没钱免谈,就这个价。”

小潘晃了晃武大的手臂,低声道:

“官人,一......一间就够了。”

武直的确没钱,只好换了个口气:

“掌柜的,那就来一间好了。”

“那个......能不能用炊饼抵账?”

“我的炊饼可有名了,清河县武大郎炊饼,你打听打听!”

老板白了一眼道:

“三贯钱能买多少炊饼?我要那么多炊饼给谁吃?”

“去去去,没钱一边去。”

............

............

Ps:说一下水浒传货币的问题。

有很多说法认为,1两白银=1贯钱=1000文。

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水浒传原著中的货币兑换一直是个大问题,跟红楼梦中的年龄之谜差不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吴用请三阮吃饭,一两银子买了一大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

潘金莲在王婆家,掏一贯钱只买了一壶酒,还得王婆自掏腰包贴钱买下酒菜。

白胜在黄泥岗,一桶村酒卖到五贯钱。

由此可以看出,1两银子绝对不等于1贯钱,实际购买力要高的多。

而且宋朝时期,一贯钱=770文。

关于水浒传中的货币价值,

小作者查了很多资料,

有人说1两银子约等于20贯钱,

有人说1两银子约等于30~40贯钱,

还有离谱的说1两银子约等于50贯钱。

但根据《宋史·食货志》说法,宋代一两白银最多时候能兑换六贯钱。

在这里,小作者采用个折中的计算方法。

即1两银子=10贯钱。

主要是为了方便换算。

下文再有也是按照这个换算。

虽然不准,但不至于太离谱。

并且这个也不太重要,不影响剧情。

Pps:求鲜花、评价票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端午节赠粽子活动
活动以单次实际到账的VIP点为准;以点券的形式赠送VIP点,充值额越高点券到期时间越长。如:充值:500元赠送7500VIP点、充值:1000元赠送15000VIP点
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立即充值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