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个阿斗有点牛
第35章、地下室里的秘密(旧版)

老匪

军事 |  三国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这,乃是炉灶!”刘禅指着那一排奇特的建筑说道:“才竣工两日。”

“炉灶?”诸葛乔好奇地追问:“陛下,此为何用?”

炉灶之名,令诸葛乔猜想这定是与烹饪烧烤之类相关之物。

但眼前的炉灶设计独特,一排整齐划一,以土砖砌成,每隔几步便有一个四方的空洞。

向内望去,空间颇为宽敞,高三米、长两米、宽一米。

诸葛乔细心一数,共有十二个空洞,占据了大半空间,而余下之地则是一条狭窄的通道,宽度不过两三米。

通道中堆放着劈好的木柴,与每个空洞相对。

张绍急切地问道:“陛下,既已建成,何时开始生产?”

数月前,他见诸葛乔负责提炼精盐,大为羡慕。精盐上市,反响热烈。身为皇帝的小舅子,他亦想为皇室尽一份力。

当刘禅交给他这项任务时,他欣然接受。他率领一部分部曲在破院秘密训练,同时挖掘地下室。

为了不引人注意,他们将多余的泥土趁夜运出。

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在这破院地下挖出了这片空间,并按刘禅提供的图纸建造了这排炉灶。

如今万事俱备,只待生产。

刘禅挥手道:“此刻尚非时机。”

他解释道:“一旦开始生产,烟雾四溢,必将引起全城关注;如此,朕又何苦让你挖这地下作坊?”

张绍有些困惑,他只知道要挖这地下空间,建造这排炉灶,却不知具体用途。

“今日伯松亦在此,”刘禅笑道:“朕便告诉你们,朕的计划。”

此言一出,二人皆感激动。

这半年来,皇帝不仅改良了水稻种植方法,后来,他们成功提炼出了精盐。

刘禅此刻注视着他们,认真地说:“如果你们能将此事办成,你们将成为复兴汉室的第一功臣。”

听到这句话,两人都感到有些意外,他们心中想的是:复兴汉室的第一功臣,不应该是丞相诸葛亮吗?

在大汉王朝中,丞相诸葛亮才是肩负复兴汉室重任的人,如果任务成功,他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

刘禅看出了他们的困惑,但他并没有解释,只是下达了新的命令:“从今以后,你们要互相配合,张绍主内,伯松主外。”

虽然两人都感到有些迷茫,但他们还是点头答应了。

刘禅转向张绍,吩咐道:“我给你十天时间,在上面给我再造八个烤炉,就在这上面。”

他指着头顶,继续说:“记得把这里的烟囱与上面的连在一起。”

张绍立即应诺,并开始行动。

接着,刘禅又对诸葛乔说:“伯松,你的任务是设法获取一些粮食。”

他严肃地补充道:“记住,这件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包括丞相。”

诸葛乔也答应了下来。

刘禅的神秘举动让两人都感到困惑,但他们了解这位皇帝。

过去的半年里,他常常这样行事,开始时不会透露目的,但结果总是令人眼前一亮。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绍回到地面,带领他的部曲在地下室上方建造烤炉。

刘禅为他们提供了图纸,他们只需按照图纸施工。

诸葛乔的任务更为艰巨,由于大汉王朝粮食紧缺,他不能明目张胆地购买,只能暗中派人分批次到附近县城购买粮食,然后再分批送进张绍家。

十天后,张绍成功建造了八个烤炉,与地下的十二个烤炉一模一样。

诸葛乔也完成了任务,成功购买了二十几石米面,全部存放在张绍家的库房里。

公元226年一月八日的上午,破旧的院子里,案几上摆放着米粉、面粉、鸡蛋和干果碎末。

这个时代的米面并不如后世那般白净,但在刘禅眼中,这已经足够令人满足了。

他打碎了十几个鸡蛋,递给一个年轻人并指示道:“用力搅拌,只朝一个方向。”

年轻人顺从地接过鸡蛋盆,开始专心地搅拌。

与此同时,刘禅忙着量取面粉和米粉,比例是五碗面粉配三碗米粉。他还加入了一碗干果碎。

周围的人们看着皇帝如此投入,心中却感到困惑。

他们原本期待刘禅会教授一些新奇的手艺,但眼前的情景却像是普通的和面。

张绍和诸葛乔两人心中也有同样的疑问,他们觉得这与他们期待的复兴汉室似乎没有直接联系。

尽管他们没有说出来,但刘禅能从他们的表情中读出失望。

然而,刘禅并不在意。

当年轻人完成搅拌后,他将鸡蛋液全部倒入米粉和面粉的混合物中。接着,他又加入了一些熬制好的猪油和适量的水。

然后,他开始亲自和面,这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众人看到这一幕都感到惊讶,他们没想到刘禅还会这样的手艺。

刘禅用一根扁担和一根绳子,像小时候看外婆做麻花时那样,不断地按压面团,使其更加劲道。

经过一刻钟的按压,刘禅停下来,将面团擀成薄长条,然后切成扑克牌大小的面块。

一切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

完成后,他兴奋地大喊:“开火!”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