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献族谱:朱棣单开,老朱懵了
第32章 你可曾听闻,鞭尸!(旧版)

青袂婉约

军事 |  三国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在朱棣篡夺帝位后,为了立功,他命谢晋编修《永乐大典》,其书经史子集,其内容有:天文地理,以及阴阳医理,还有卜筮,释藏,戏曲,农事,以及工艺。】

【这本永乐大典,囊括了华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可以说是镇国之宝,其珍贵程度,丝毫不逊色传国玉玺!只可惜,永乐大典大部分都在战争中被摧毁,后世只剩下八百多本。】

继续往下看第二条分析,朱元璋却显得淡定多了。

“看来我们燕王夺了天下,难得行了一件善事啊。”

在场所有人都无语了。

朱棣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陪着笑脸,一脸的谄媚。

但朱元璋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仔细的看着上面的注释。

他皱了皱眉。

永乐大典的编写,肯定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这样珍贵精致的东西,怎么会在战争中被毁掉?

“那些后人,还真是不识抬举,这等至宝,怎么能轻易的毁掉?!”

朱棣冷笑一声,显然是非常不爽。

不管怎么说,这永乐大典,都是他以后辛辛苦苦写出来的。

更何况,这做题空间的仙人给的解析上还写的清清楚楚。

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传国玉玺。

但最终,却是在战争中被破坏!

这让他如何能开心?

朱标一干人等,也都是纷纷一脸的不忿。

这些记载着华夏人几千年的知识,就这样被毁掉了。

能不遗憾吗?

“仙人说的战争,指的是明朝末年那段发生的吧。”

朱元璋冷笑道:“都是过去历史,现在咱知道了,以后大明帝国绝对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回头咱一定要找到谢晋,写一本《洪武大典》,让它流芳百世。”

朱棣:好,那就改永乐大典,改成洪武大典得了呗……

【嘉靖时期,大批倭寇游走在大明边缘,贼首以瓜邻岛作为据点,大举入侵大明一州,大明兵败如山倒,戚家军皆临危受命,五千人抢滩上岸,斩首倭寇足足三千名,又俘获倭寇两万多名俘虏,一举奠定胜局。】

【这一战,让倭寇人心惊胆战,不少东瀛的武者死在了瓜邻岛上,于是乎,倭寇人入侵大明海岸线的次数骤然减少,但这也间接的帮助了丰臣秀吉统一东瀛。】

……

看着上面的分析,冯胜双眼一亮:“五千人,斩三千人,俘虏两万人,啧啧!”

“这戚家军也太强了吧!”

大明有很多次以小胜大的战斗。

不过,以五千人的兵力,击杀三千人,俘虏两万人,除却开国之初的洪都大战,可以说是世间罕有。

倭寇不是什么一般的小喽啰。

其中以东瀛的武士为主,还有西班牙、葡萄牙人(在明代,将这些人统一称作弗朗基人人),也有一些索马里的海盗。

单以战力而论,他们每一个人都堪称精英中的精英。

所以,当大明最大的敌人依旧是北元的时候,想要对付这些倭寇,唯一的办法,就是封锁边关。

“戚家军最强悍的,就是‘鸳鸯阵’。

“鸳鸯阵?”

冯胜一脸茫然。

蓝玉解释道:“之前戚家军的事情,就是在这个答题空间中得到的,我们离开后,就开始暗中谋划。”

大明的戚家军,是不是已经在训练了?

冯胜一听,顿时大喜!

如此强大的兵马,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助力。

然而蓝玉直接给他浇了一盆凉水:“这有什么用,戚家军一个月的修炼,战斗力连普通士兵都不如。”

鸳鸯阵本是八、十二个人组成,但遇上同等数量的兵卒,立刻就被打散了。

毫无战斗力可言!

蓝玉看着上面的分析,也很是不解。

戚家军的实力那么强,怎么可能没办法训练出来……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也许戚家军另有隐情,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本来他对戚家军寄予厚望,结果培养起来,却是一点用都没有。

这戚家军,不知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是他们无法理解的问题。

而朱允熥自己心里清楚!

“戚家军若是按照正常的方式建立起来,自然不会有太大的用处。

“戚家军可是封建帝国之中最顶尖的特种兵,戚家军又岂是我们用训练寻常士兵的办法可以比拟的?”

“纵然是曾经的戚继光,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挑选戚家军的时候,更是走遍了大半个明朝,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将其找了出来。”

朱允熥的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似的,叹了一口气道。

特种兵的概念在华夏根深蒂固,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了。

第一支特种兵,还是要追溯到魏武卒和秦锐士那一代才行。

但这样的特殊部队,主要是用来暗杀,打探消息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