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大亨,从四六年叛逃国军开始
第26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皮拍卖的消息!(求收藏,求鲜花)(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老板,如果只是原始简单的电饭锅,热水壶,电磁炉,电烤箱等,肯定是没有问题。”

“但如果是晶体管集成电路版的家电和电子产品,那就需要半导体和电子技术方面的相关人才了。”

“另外,生产集成电路所需的相关机器设备等,也需要有相关人员配合才能打造出来。”

“最重要的是,这些机械设备需要的金属非普通合金可比,以目前港岛的工业水平,恐怕很难锻造的出来。”

张世成神色凝重的说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个体系工业也从来不是一台机器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倘若半导体集成电路真的那么简单。

在他们原来的世界里,帝国的科学家们也不会在研究出晶体管技术后十多年,才制作出集成电路了。

这里面遇到的难题,可不仅仅是来自技术理论,还有制造材料,设备研发,相关工业体系搭建等问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王鸿煊想要生产晶体管电子产品,那么晶片的问题怎么解决?

总不能自己建一个硅晶厂吧?

真要这样的话。

这里面的投资就大去了。

而除了硅片外,还有光刻胶,单晶炉,光刻机等问题。

同其他产业不一样。

半导体产业的上游,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材料和设备。

自己能解决设备问题,却没办法解决材料的问题。

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什么。

“没事,慢慢来就行!”

听到张世成回答,王鸿煊毫不在意道:“万事开头难,现在谈半导体产业还有些早,我们先从简单的家用电器入手就行。”

张世成说的这些,王鸿煊又何尝不知道。

但有些事情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

并且,半导体产业如果不是太难的话,能有后世那般暴利和影响力,都直接上升到了国家层次。

再想想前世闻名世界的硅谷来历。

你就知道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有多么的辉煌和值得投入了。

只要王鸿煊能在美国诺贝尔实验室研究出晶体管,并在1958年之前搞出集成电路,将半导体产业链搭建起来。

那么未来的硅谷,就不再属于美国和西方。

而是属于东方的港岛。

……………………

翌日!

王鸿煊刚来到公司,就有公司经理王腾向他汇报:“老板,跑马地有幅4万平方尺的住宅地皮放售,业主是何东家族。”

如果是几千平方尺的小块地皮。

王腾自然不会跑来向王鸿煊汇报。

因为王鸿煊并不是讲究事事亲为的霸道独裁者。

他更愿意放权,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所以,他虽然有挂着鸿远置业公司总经理的名头,但公司的一应事物大部分都交给了公司经理王腾来负责。

除非遇到大事,否则不会插手公司决策的。

但四万平方尺的住宅用地却不一样。

真要拿到手的话,至少也上百万港币。

以如今鸿远置业公司账户上的钱财,根本就吃不下这么一大块地皮。

所以王腾必须要将此事汇报给王鸿煊,让他来决定。

王鸿煊闻言,眼皮跳跳,不动声色的问道:“这块地皮卖出去没有?”

跑马地,古称黄泥涌,又称快活谷,位于港岛湾仔区的中南部。

那里是港岛早期开发的地区之一,港岛第一个赛马场就是在此兴建,周围有不少高级食肆及酒店,是港岛名人及明星日常出没之地。

另外,在跑马地马场,经常有举行赛马,每逢跑马地举行赛事,都会进行交通改道,车辆需经黄泥涌道顺时针方向进入跑马地及马场,马场的灯光会令附近的建筑物在不亮灯下亦光如白昼。

总之一句话。

跑马地绝对是港岛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哪怕比不上中环皇后大道,却也比港岛其他地方更加繁华,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

如果鸿远置业公司能一举拿下何东家族的这块地,必然能在港岛地产行业里崭露头角,进入那些大家族和银行的视野,并能狠狠赚上一笔。

王腾摇摇头,说道:“还没有,根据传出的消息,三日后,何东家族将会举行一个拍卖会,由几家房产公司公开竞拍,哪家出的价高,就会卖给哪家。”

王鸿煊听到这话,一脸认真的说道:“你去打听一下消息,然后告诉我情况!”

虽然他手上没有足够港币,却又足够的黄金。

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话。

说不得就要争一争,将跑马地的那块地皮拿到手。

毕竟如今的港岛地产行业低迷,无论是住宅地皮,还是工业地皮等,价格都不是很高。

只要能将这块地买下来。

哪怕不开发。

等过个三五年,转手也能卖出一两倍的价格。

而如果将这块地开发出来,建成房屋。

那么光是收房租,两三年的时间,差不多也能回本。

说实话。

这样的情况,如果放在后世,绝对是难以想象的暴利。

如今之所以不被大家看上眼。

则是因为相较于其他一年,乃至是半年就能让资金翻倍的生意,买地皮盖房子这种投资无疑是投资大,回款慢的产业。

有钱投资地皮盖房子,远不如买卖黄金,跑船,外贸等来钱快。

其原因就在于,如今港岛周边的国家基本上都在战乱中,对粮食,布匹,药品等货物需求极高。

战争财什么的,无疑比正常的商业交易来钱快。

只要有渠道有门路,将东西运输过去一转手,就是三五倍的利润。

如此一来,这个时代的港岛商人们,能看得上地产行业才怪。

王腾闻言,点头道:“好的,我马上去打听!”

待王腾离开后。

王鸿煊敲打着桌面,思考着跑马地这个项目。

他手握上千万美元的黄金,像几千平方尺,几幢唐楼的小项目,显然是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四万平方尺的地皮。

按照如今的港岛容积率,至少可以兴建二十五幢五层高的唐楼。

倘若能再收些其他地皮。

将能够建造的唐楼数量提升到二百幢,乃至是三百幢。

到时候他就有资格跟汇丰银行谈合作了。

由汇丰银行出面搞定房屋整套销售的事情,并直接开启期房售卖和银行房贷业务。

如此一来,他先前的投资,无疑就能迅速收回。

并且让自己的资产直接翻倍的提升。

“可惜的是,如今港岛市区的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英资家族手里,想要从他们手里拿到这些地,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王鸿煊心中叹息,越发感觉到港岛地产行业的受限严重。

容易开发的地皮都被老牌家族掌握着。

剩下的地皮,基本上都在如今的港岛中心市区外,地理位置偏僻不说,大部分还都属于农业耕地,并不能用来盖居民住宅,或者拿来盖工厂。

虽然王鸿煊也知道。

随着港岛人口越来越多,以后得港岛其他几个区域也会获得开发。

但是这并不代表你能在那些区域获得开发前大肆拿地,圈地跑马。

因为港府和英商也不傻。

真要对港岛其他区域进行开发的话,必然会提前做准备,将利益分配好。

不是谁都有资格分一杯羹的。

所以,大部分的华资地产商人,想要拿到适合开发的地皮,往往都是从那些港岛老牌家族,以及英资企业手中买到的。

不存在说,你穿越到港岛四五十年代后,就能随意的圈地跑马,坐等港岛的低价上升。

想要在港岛圈地跑马,不仅要有钱,还要有话语权。

王鸿煊想要在港岛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就必须要展示出自己的财力和实力。

如今何东家族想要出手的这块跑马场地皮。

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只要能拿下这个项目,鸿远置业就能在港岛地产行业获得一定名气,能让那些港岛老牌豪门,港岛银行,乃至是港府官员知道他的名字。

这对他以后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

三日后。

王鸿煊带着苏玥儿和王腾来到湾仔区的东生大厦。

这里是何东家族的物业公司办公地点。

跑马地那幅四万平方尺的地皮。

何东家族采取的是现场投标方式,价高者得。

何东是目前香港的‘华人首领’、‘香港华人首富’、“华人第一企业家”,还是多个国家的爵士,地位极高。

其人非常喜欢投资物业,九龙的东英大厦、湾仔的东生大厦、东城大厦等等,都是何东家族产业,堪称是港岛置业大亨。

在这样的港岛老牌家族面前。

后世的港岛地产大亨什么的,根本就不够看的。

如何东家族等港岛老牌家族做地产生意的方法很简单。

那就是通过港府的关系,提前了解政府的一些规划,然后大肆入手那些区域的地皮和物业。

待港府的规划一到。

这些地皮和物业自然水涨船高,大幅度升值之后。

这些老牌家族便会将手中的这些地皮和物业,趁机放售。

当然,他们也不傻,仅是出售一些位置不怎么好的地皮和物业,真正的核心位置,肯定是牢牢把持在自己手里,不到关键时刻不会往外售卖的。

说起来。

这位何东爵士也是一个传奇。

他是一个混血儿,父亲何世文是洋人,母亲施氏是一位传奇华人女子(何世文是她第三个男人)。

在那个年代,混血儿是被社会看不起的,故何世文将何东母子安排在外面的一幢唐楼居住。

不过何世文又算是一个负责的男人,从小安排子女读书、学英文。

何东早年做个老师、海关人员,20岁跳槽怡和洋行做买办,自此开始发迹。

所谓‘买办’就是洋人想做华夏人的生意,但又不想直接和华夏人打交道,便从华人里挑选能力出众者,作为中间人,即买办。

买办在香港属于‘高等华人’。

他们会英文,得到洋人的赏识,不仅仅为洋行打工,还可以自己赚钱。

据说何东发迹于一幅地皮。

那是1890年的时候。

26岁的何东,在做怡和买办的时候,兼任中介,以香港创纪录的价格43.5万港币售出了一块地皮,从买家卖家各抽1%佣金,总计8700港元。

在那之后,何东便四面出击,一边是怡和洋行的买办,一边做着自己的生意。

如此,到了1900年,38岁的何东身家已经500万港币,成为了香港第一华商首富,并将港岛华人首富的宝座一直蝉联到今日。

论财富之巨,影响力之大。

整个港岛华人中,无一人能跟何东相提并论。

并且何东还是第一个入住太平山的华人,是这个时代的真正华人领袖。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

王鸿煊三人很快来到了一间写字楼里。

“王先生,请您稍等,晚点何经理会讲竞价规则!”

“好,谢谢!”

王鸿煊有礼貌的回了一句,随后便打量气了房间里的其他竞争者。

此时这间写字楼房间中,已经有不少人坐着等待。

从外貌上看,基本都是华人。

想来应该是这个年代的港岛华人地产行业里的佼佼者。

可惜的是,他人脉稀薄,一个也不认识。

王鸿煊三人刚刚坐下,一个自来熟的中年人,就笑眯眯的来到了他面前,笑容可掬的问道:

“这位豪生仔有些面生啊,我叫吴多泰,是目前港岛物业商会的荣誉董事,不知道豪生仔你怎么称呼啊?”

....................

4000字大章,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