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大亨,从四六年叛逃国军开始
第24章 交易确定,要赚就赚有钱人的钱!(求收藏,求鲜花)(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马克,我朋友已经看过了,你这套机器虽然没有太大问题,不过却是1936年德国伯约克机械厂的第三代机床。”

“如今德国伯约克机械厂都已经研究出了第五代精密机床了,你手里的这种机床已然是临近淘汰产品。”

“所以你的要价有问题,按照市场价的话,这套机器最多也就六万五千港币左右。”

不得不说,霍官泰这人真的能处,跟鬼佬压价一点都不含糊,直接砍掉了一万五千港币。

“还要减?”

鬼佬马克闻言很不满意,道:“霍,我这套机器虽然有些老旧,但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你这个价格太低了,我根本就没办法向上面交代。”

“这样吧,看在老朋友的份上,我给你减两千港币,只要七万八千港币,你就能让你的朋友将这套完整的机器设备拉走。”

“怎么样,够朋友吧?”

霍官泰闻言,摇头道:“太高了,我的朋友不可能同意,要知道如今的港岛一个工人的月工资才五十港币,你这套老古董可不值七万八千港币。”

“这样吧,我在跟我朋友说说,看他能不能再给你加点。”

说完,霍官泰还不忘装模作样的走到王鸿煊低声交流一二,最后看向鬼佬马克道:“马克,我朋友说了,你这套老古董,他最多六万八千港币,如果再高的话,那就不值得了。”

可能是这个鬼佬真的想要把这些东西卖掉。

又或者是霍官泰给他的价格已经非常接近他的底线。

霍官泰说完。

鬼佬马克皱眉犹豫了不少时间,但最终还是同意道:“好吧,那就六万八千港币好了,不过我要现金,不要支票。”

毕竟这机器可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港岛海关署。

六万八千港币,最后能落在他手里的也就三五千港币罢了。

剩下的大头都需要上交给海关署的领导,并且还要拿出来一部分给其他同事等。

所以支票肯定没有现金来的方便。

霍官泰看了王鸿煊一眼,见他点头,便痛快道:“没问题,现金交易。”

说罢,他似乎想到了什么,道:“对了,马克,我这位朋友想要看看你们仓库的其他机器,如果有合适的,他想多买两台,不知道是否可以?”

还有这好事?

鬼佬马克听到这个要求,自然不会拒绝,连带看向王鸿煊等人的目光都变得不一样了,打着手势道:“OK,肯定没问题。”

“你朋友都需要什么机器,这个仓库的机器不多,要不要去其他仓库看看?”

“要知道当初日本人投降的时候,我们海警可是截获了日本很多商船,缴获了不少好东西,说不得就有你朋友需要的。”

如今距离日本人投降才刚过去一年多时间。

而当初日本人占据港岛的时候,则是刮地三尺般的将港岛洗劫了一遍,很多工厂机器设备等,也全都落在了日本人手里。

再后来,日本人突然投降,港岛的日军刚将这些机器设备送上船,还没有来得及将这些机器设备运走,便被港岛的海警拦下。

于是乎这些机器设备也就成了港岛海关署的战利品,全都被堆在了海关署仓库,当二手机器和破铜烂铁来售卖处理。

所以鬼佬马克说的还真不假。

这个时候的港岛海关署仓库里,还真的有不少好东西。

事实上。

不仅海关署仓库里,就连港岛英军军营中,同样有不少的好东西。

如霍官泰等人,便是看准了这个机会,利用自己懂英语,以及信息差的优势,做起了二道贩子,从中赚了不少钱。

“王生,已经谈好了,这套机器你们可以六万八千港币拉走,不过需要现金交易。”

霍官泰同鬼佬马克谈好,便将结果告知给了王鸿煊。

王鸿煊闻言,一脸感激道:“麻斜霍生了,我这就让人打电话通知手下的人派车过来。”

“另外港币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交易。”

“不过在交易前,我让手下的人看看仓库里的其他机器可以吗?”

霍官泰闻言,点头笑道:“没问题,这事儿我已经跟马克先生说过了,他同意你们看仓库里的其他机器,并且他还允许你们参观其他仓库的机器。”

“要知道这海关仓库中可是有不少好东西,很多机器连我都眼馋的很。”

“今天托王生的福,正好也能让我开开眼。”

王鸿煊笑道:“霍生开玩笑了,应该是我要好好感谢你才对。”

说完,他先是让一个外勤组的人员打电话通知公司的留守人员叫车来拉机器。

然后则转头对张世成道:“世成,你带人去看下仓库里的其他机器,看里面是否有我们需要的,最好是将机器的功用类型等都记录一下,等会儿拿给我看下。”

“我们这次来港岛投资建厂,还要靠这些机器才行。”

前面一句话是对精英级机械人才张世成说的。

后面一句则是故意说给霍官泰听的。

怕的就是对方多想,误以为他们看仓库里的机器是来抢生意的。

果不其然。

霍官泰听到王鸿煊后面一句话,明显送了一口气,然后笑着问道:“王生真的好气魄啊,冒昧问下,不知王生此次来港岛准备做什么生意啊?”

王鸿煊如实道:“老实说,如今我也没有想好。”

“本来想做地产的,不过港岛的地产政策限制太大了,真要做地产的话,短时间内怕是很难回本的。”

“所以就想着先开个五金作坊,等后面找到合适的机器后,再考虑其他方面的投资。”

“毕竟霍生也知道,如今这个年代,工厂的生产还是要看机器,传统手工再厉害,在生产效率方面,也是远远不能跟机器相比的。”

“毕竟工业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啊。”

这番话,绝对是王鸿煊的肺腑之言。

来到港岛快要两个月。

他对港岛的情况差不多也有了了解。

总的来说,这个时代的港岛,很少有现代化的工厂,大部分都是人工的小作坊,生产效率低下不说,还要受制于有技术的老师傅等。

王鸿煊真要开工厂办企业,肯定不会像如今港岛的这些手工作坊一样小打小闹,而是要以机械机器为主。

最重要的是,经过两个多月的信息汇总分析。

他很清楚,这个时代的港岛,真要想赚钱,还要瞄向那些有钱人。

底层的港岛居民,一年累死累活,只够温饱,连一间房子都租不起。

你让他们消费?

消费的鸡毛!

真正有资格消费的,还是那些房屋业主,以及逃难来港的富豪,老牌港岛豪门等。

甚至,王鸿煊真要想赚钱,就不能将目光局限于港岛一隅之地,而是要将目光看向港岛之外,看向太平洋的彼岸。

这么说吧。

在1946年的时候,港岛的人均收入大概是一年四五百港币,一个月也就四五十港币左右。

而美国人的人均收入却在1300美元左右。

其中白领的年收入在大概在3600美元左右。

按照这个时代的美元和港币固定一比四的汇率来计算。

这个年代的美国人均收入一个月就是四百多港币,较比港岛的底层工人多了将近十倍。

二战之后,欧洲在重建,日本在重建,甚至就连苏国都在重建中。

大陆、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国则处于内战中。

唯有美国人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一个个的国民在挥舞着钞票大肆消费。

所以在这个时代,你想要卖产品来赚大钱,就必须将目光瞄向美国市场。

当然,如果你有一直船队的话,也可以运输粮食、布匹、药品等物资前往那些战败国和战乱国,同样能赚的满盆满钵,大发战争财。

不过王鸿煊觉得自己无需这般冒险。

毕竟他有系统帮助。

要人才有人才,要技术有技术,还有港岛这么廉价的工人。

完全可以走堂堂正正的商业路线,根本就不需要冒险发这种战争财。

要赚就赚有钱人的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