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大亨,从四六年叛逃国军开始
第22章 广积粮缓称王,二手机器商霍官泰!(求收藏,求鲜花)(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不得不说。

林伟的话像是一盆冷水,直接就将王鸿煊给泼醒了。

不能否认,王鸿煊能想到房屋分层销售的方法,除了熟悉前世地产商的一些套路外,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前世看过的港岛大亨传记影响。

在他想来,既然吴多泰能提出分层销售的方法,那么他为什么不可以?

然而他却忘了。

吴多泰可不是普通人。

早在1938年的时候,吴多泰就已经来到了港岛,并在友人的帮助下,创办了华国地产公司,商运渐起。

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更是在港岛筹建鸿星营运公司,事业又有起色。

从1946年起,他就一直担任有港岛物业商会和中华总商会的会董,后来还有担任港岛地产商会董事,九龙总商会的永远监事,港岛海南商会的顾问,并担任北富、美华、中盛等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所以吴多泰能在1950年的时候,向港府建议分层销售并进行产权登记。

并不代表此时的王鸿煊也有资格向港府提出这样的建议。

因为阻碍这些地产模式的从来都不是灵机一动的想法,而是港岛的官方政策。

就像霍官泰在1954年的时候为什么能搞出分期付款,卖楼花,公摊等房产销售模式?

这可不仅仅是因为霍官泰聪明,脑子好使。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霍官泰不仅是港岛的地产大王,还是港岛的海沙大王,港岛地产行业的大部分沙子都来自于霍官泰供应。

由此你就知道当时的霍官泰,在港岛地产行业中说话有多大的份量了。

他若是向港府提建议,哪怕不能当天就给出回复,也不会拖太久,更没有人敢虎口夺食。

并且霍官泰也不是初入地产行业就提出分期买房和卖楼花,而是拿下了大量地皮后,才提出这些房屋销售模式。

当时的他,可是直接大手笔的大规模地改建成170幢高楼。

注意,是170幢的高楼,而不是170幢的五层唐楼。

当时的港府已经修改了居民住宅不得超过五层的提议。

由此你就能知晓当时的霍官泰准备有多么充分,投资有多大了。

但如今的王鸿煊可不一样。

他如果这个时候向港府提出分层出售等建议。

固然能推动港岛地产业的繁荣,推高港岛的房产价格,却也绝对是给港岛英资们做嫁衣,回给未来的那些华人港岛大亨们崛起增加难度。

这显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只能暂时放弃分层出售的想法,转而打起了港岛地皮主意。

毕竟分层出售这事。

哪怕没有他推动,三年后也会有吴多泰等人提出。

他与其白费功夫给洋人做嫁衣。

还不如趁这时间,多从港府和英资商人手中多收购一些地皮,等果党败退弯弯,大量内地富商涌入港岛后,再大力开发地产。

甚至到那个时候,说不得还能趁着港府和英资企业惶恐之际,用更低的价格,拿下更多的地皮和优质产业。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这才是王道。

当然,这并不是说王鸿煊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只偷偷拿地,不进行房产开发。

事实上,这并不影响他鸿远置业公司的未来规划。

无非是从短期规划,变成长期规划罢了。

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他固然要不断地购置地皮,也需要进行一些旧楼改造等业务。

一方面是慢慢积累地产经验,为后期的地产扩大投资做准备。

另一方面则是蚊子肉再小也是肉,没有了分层销售,以此时的港岛地产业模式,固然是回报慢,却也不是说不赚钱,无非是少赚些罢了。

他完全可以将楼房改好后,对外出租。

想想这个年代的港岛房租。

投资新建一栋楼,光是收房租,差不多就能在两三年里收回成本。

两三年时间就白赚一栋楼。

这样的利润已经不低了。

无非是前期的投资比较大,收回成本需要一定时间罢了。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缓称王啊!

………………

翌日,下午。

王鸿煊正坐在经理办公室中看报纸。

今日的港岛日报,却是有报道了菲律宾空中霸王号1500万美元黄金离奇失踪的事情。

根据报纸报道,时隔半个多月,港府已经解除了笔架山的封锁,并允许港岛市民随意前往笔架山搜寻黄金。

很多港岛市民知道这一消息后,纷纷前往笔架山搜寻黄金。

甚至还有报道说,有幸运儿在笔架山中捡到了2.5公斤重的金条,价值两万多港币,直接就发了财。

可以想象。

此报道传出后,将会有更多人前往笔架山搜寻黄金了。

不得不说,笔架山黄金的消息,对港岛市民影响极大,连带港岛的金价都有出现波动,较比之前降低了不少。

可惜,没人知道的是,笔架山空中霸王号飞机上的那批黄金,大部分都已经落在了王鸿煊手里,港岛警队和消防署更是差点没将笔架山掘地三尺了。

所以这个世界的港岛市民,再想像王鸿煊前世那般,通过搜寻黄金发财已经不可能。

正当王鸿煊饶有兴趣的看着港岛日报上的新闻报道时。

被他任命为秘书助理一职的苏玥儿,却是敲门走了进来,向他汇报道:“老板,有外勤小组人员汇报,说有二手机器商准备出售工业母机!”

外勤小组,便是赵华强带领的战斗小组。

只是作为一名合法商人,手底下肯定不会豢养什么战斗小组。

所以赵华强等人便挂名在了鸿远置地公司的外勤部名下。

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出门打探消息,寻找有意出售的旧楼和地皮等。

当然,王鸿煊也没有忘记对张世成许诺的工业母机,以及机械研究实验所。

只要能买到一套工业母机。

他的工业帝国就可以起航了。

所以对工业母机这件事,王鸿煊还是比较重视的。

“工业母机?”

听到苏玥儿汇报,王鸿煊也是惊讶不已:“可有打探到时什么人想要售卖工业母机?”

工业母机可不同于一般的机器。

一般的商人企业主,除非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地步,否则绝对不会出手工业母机的。

“回老板,是一个名叫霍官泰的人,据说此人跟海关署有些关系,很有可能是港岛海关署推出来的白手套。”

苏玥儿几乎毫不思索的回答道,充分展现了一名合格秘书助理的应有能力。

“等等,你说谁?”

“霍官泰?”

王鸿煊听到这个名字,彻底懵了。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

似乎那位霍老板年轻时还真的有干过二手机器商,并且对方靠航运起家,想来跟港岛的海关署有些关系。

甚至前世还有网上记载,说抗战胜利后,霍官泰有利用中英文信息不对称,做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二道贩子,赚钱不要太爽。

考虑到这个时候的港岛,无论哪行哪业,圈子都很小的。

整个港岛可能都没有几个捣鼓二手机器的商人。

所以自己手下的人,在打探二手工业母机消息时,有遇到这位霍老板,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老板您认识这个人?”

苏玥儿还是第一次见到王鸿煊这般失态,有些好奇问道。

认识?

何止认识啊。

毕竟这位可是未来的香江王,死后盖国旗的主。

可惜的是,前世的他认识人家,人家可不是他,两人的身份地位差了十万八千里不止。

虽然王鸿煊也有想到过,自己以后再港岛混,肯定会遇到霍官泰等人。

但此时听到这个名字,依旧是忍不住的激动。

王鸿煊并没有回答苏玥儿的问题,转而问道:“外勤小组的人,可有留下那位霍先生的联系方式?”

年轻时候的未崛起版霍官泰啊。

必须要结交一下。

这可是他的人生偶像。

尤其是霍官泰曾轻描淡写地评价过自己的一生:“我这辈子,从没负过任何人。”

更是让王鸿煊打心底里叹服。

“有的!”

苏玥儿见王鸿煊不愿意回答,也没有继续询问,将一张霍官泰的名片递给他,继续道:“老板,按照外勤组的那名工作人员讲述,这名片上的电话地址,便是那位霍先生的联系方式。”

王鸿煊如视至宝的接过名片,强忍着心中激动道:“很好,你去将那名外勤组成员叫来,然后再喊上张世成,我们这就去拜访下霍先生。”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