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大亨,从四六年叛逃国军开始
第15章 华人船王董郑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求收藏,求鲜花)(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华人船王董郑和!

王鸿煊听到这个名字,脑海中很快就浮现出了此人的相关记忆。

在后世,很多人提及“华人船王”四个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包船王。

殊不知在包船王之前,还有一位华人船王。

这人便是董郑和。

甚至哪怕到了两千年后,董郑和家族,依旧牢牢占据着世界船王称号,在航运领域的影响力并不比包船王家族弱。

董郑和,浙江舟山人,龙国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创办人,龙国现代航运先驱、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被誉为“现代郑和”。

其人1927年10月,中学毕业后就考入航运业训练班。

1928年到天津航运公司当职员,后逐步升任为常务董事,踏上了经营航运业的生涯。

董郑和靠“勇于竞争,大胆创业”的精神,几经努力,他开创了龙国、亚洲和世界航运史上的多项“第一”荣誉,因而享有“现代郑和”的美誉。

在后世八十年代初,董郑和家族就拥有各种船只149艘,总吨位达1100万吨,是世界“风流船王”奥纳西斯的近一倍。

虽不及“世界船王”包船王的环球集团多,但其船舶的种类之多、单船吨位之大、机械设备之新,均超过环球集团。

然而董郑和的创业之路非常不顺,跟日本人可以说是八字相克。

1933年22岁时,创立航运公司,同一年日军大举入侵华北,公司结束。

1936年25岁时,在上海创办了龙国航运信托公司,次年抗战就爆发了,上海首当其冲,很快被日军占领,董郑和的公司也被日本人接管。

1942年30岁时,在港岛成立不足一年的公司,又一次被日军接管。

直到抗战结束。

世界重建需要运输大量的物资。

董郑和瞅准这个机会,通过银行信贷,陆续购置了“慈航”、“慈云”、“天龙”、“天平”、“天行”等十艘轮船,建立起自己庞大的船队,一举成为当时最大的华人私人船东,被誉为华人船王。

因为董郑和的名头够大,且在港岛也有公司,航运业务多是往返于港岛和上海,所以就在港岛宁波同乡会挂了名,成为了港岛宁波同乡会的名誉会长。

当然,王鸿煊之所以对董郑和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五六十年代的港岛华人船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儿子。

他的长子,在未来会成为港岛回归后的港岛特区首任行政长官。

所以真要论后世港岛豪门影响力。

董郑和家族,绝对不会比包船王家族弱太弱。

所以王鸿煊对董郑和能成为港岛宁波同乡会的会长,一点都不感到稀奇。

因为此时的港岛宁波帮商人,太需要一个能站出来扛旗的人了。

“董郑和吗?”

王鸿煊心中沉思,考虑着要不要去拜访下这位大佬。

当然,以他现在无名小卒的身份,肯定是见不到这位宁商大佬的,真要去拜访的话,还需要抬出他父亲王振国的名头。

“算了,打铁还需自身硬!”

“真要找靠山背景,也需要有一定实力,崭露头角之后才行。”

“如今没钱没名气就直接凑上去,别人不赶走你才怪。”

王鸿煊思考许久,最终还是放弃了现在就去拜码头想法。

真要去拜码头。

最起码也要等笔架山上的那笔黄金拿到手之后再说。

否则,没钱没名气,就算能见到董郑和,也难免会让人看轻了。

赵华强汇报完目前港岛社团情况后。

负责调查公司开户手续和目前港岛商业情况的优秀级商业人才王腾,也有进行发言。

主要讲述了目前的港岛商业现状,以及想要在港岛开设公司工厂需要去什么部门,什么手续等等。

他最后做出总结:“就目前的港岛而言,物资还是非常欠缺的,大部分商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其中最值得投资的行业,有地产,金铺,影视,服装,航运,电器等方面。”

“我建议老板最先选择地产行业发展。”

“因为这个时候的港岛,地产行业是最容易做出成绩,且最受银行家们青睐,还能通过银行贷款,房屋预售等方法,用最少得钱赚取最大的利润。”

“同时,老板还能通过地产行业,培养自己的势力,提高自己的实力和影响。”

王腾说完之后,提出了自己的创业建议。

这是一个商品匮乏的年代。

只要你能造出商品,就不愁销量。

但王腾最好看的,还是港岛的房地产。

因为这个时候的港岛真的太缺房子了。

只要能拿到地,盖好房子,完全不怕卖不出去。

事实上。

王鸿煊自己也是这么打算的。

因为前世背负着房贷的他,对房地产商的那些套路简直不要太清楚。

随随便便拿出来几个,都能将自己的房子卖爆整个港岛。

最重要的是,纵观后世的很多港岛大亨,基本上都有涉足港岛房地产,有通过房地产来获得巨大利益,赚取了大量钱财。

不过心里虽然这么想着。

王鸿煊却也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看向自己唯二的精英级人才张世成。

这人也是他最重视的人才之一。

一名精英级的机械人才。

如果这个‘精英级’评级是按照他们原本所在世界评定。

那么根本无需怀疑。

眼前的张世成,绝对是此时蓝星世界的最顶级机械专家,随便掏出来点东西,都能让王鸿煊赚个金钵满盆,打造出一个工业帝国来。

“世成呢,你觉得目前港岛的工厂机器设备怎么样,有多少改进空间?”

王鸿煊满含期待的问道。

相较于房地产,影视文化等行业。

王鸿煊更希望自己能在实体工业方面做出一些成绩。

毕竟工业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听到王鸿煊询问,张世成信心十足道:“老板放心,这个时代的机械设备还很初始,就目前的港岛工厂机器设备而言,我有把握通过简单改进,让机器效率提高三成以上。”

“甚至,如果老板能给我搞来一套简单的工具机,我完全可以为老板制作出更加先进的工具机,生产各种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

工具机,也就是工业母机,是专门用来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

主要有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镗床、磨床、制齿机等。

一般来说,只要有一套工业母机,便可对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坯料或工件进行加工,获得各种形状、尺寸,重量的机器零件。

然后再将这些零件组合在一起。

一台新的机器就出炉了。

工作母机类制造业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张世成的意思很简单。

他完全可以可以通过简单的工业母机,来制造出更加先进的工业母机,继而生产其他机械设备等。

换句话说。

张世成这一个被系统评价为精英级的机械人才,真的无愧于‘精英’两个字,一个人就能撑起一个现代化的机械厂生产,帮助王鸿煊打造出一个工业帝国来。

王鸿煊听到这话,顿时喜形于色,高声道:“很好,有世成这番话,我就彻底的放心了。”

“我决定了,等资金到位后,一定先成立一个机械研究实验室,以供世成研究所用。”

“接下来几日,世成你就不用出去打探消息了。”

“你的任务就是结合现实情况,设计出新的工业母机即可。”

只要有了新型工业母机。

张世成这位精英级机械人才便有了用武之地,完全可以制造出各种先进机器设备来。

而一旦有了新型先进的机器设备?

王鸿煊再兴建工厂,进军实体产业,就无异于如虎添翼,不怕不能快速占据市场了。

不过在此之前。

可以先拿港岛的地产行业试试水。

顺带多拿点地皮,为以后建造豪宅,建造工厂等做准备。

等张世成打造出新的工业母机,生产出自己需要的机器设备后,便开始进军实体产业。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获得第一桶金的基础上,而是不像现在一样,所有的计划都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

这也让王鸿煊越发期待1947年的到来了。

………………

上一章被封了,现实人物名字不能写,所以只能写代号,或者谐音了,希望大家能理解。

另外,求下数据,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