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西游解读,弹幕全是保护
第十四章 贤臣御弟,天朝唐王(旧版)

榜上无名者

都市 |  都市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而唐僧为什么能够被李世民选中呢?

因为唐僧清楚知道,他知道李世民取经不是为了普度众生,也不是什么圣体佛心对大乘佛经的渴望,就是因为他想要维持自己近于20年的人皇之身。

清楚地知道这些,所以唐僧才会说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度沉沦地狱。

唐僧的言辞恳切,且直击痛点。

在听完唐僧这番慷慨成词,李世民感动万分。

他不在乎取经人是谁,只在乎这个人能不能够去往西天灵山。

但是他还是担心唐僧纵然前往取经后,不愿意回来怎么办?

这样没有大乘佛经的唐王朝,如何才能掌权二十年,这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在临别之际,他以人皇的身份和唐僧结为兄弟,副国籍的唐僧,此时正式拥有了皇家的贵族身份御弟。

李世民告诉唐僧。

“宁念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唐王一生都在天朝的荣耀之下,更何况他也不知道唐僧取完经后直接成佛了。

在他的认知中,天朝唐王理应是万邦来归,外面的一切皆是浮游小利。

他是在间接的告诫唐僧,我大天朝物产丰富,只要你能够取经回来,那么你将会在这里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享受这无穷无尽,一生的荣华富贵!

至于关注所谓的三藏真经,西游第八回中如来对他的描述是我有三藏真经,《法》、《论》、《藏》,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能够帮助南赡部洲的生灵们摆脱苦难,可以劝人行善。

而到了第十二回,三藏真经的功效在观音嘴里变成了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为什么如来和观音前后的描述不一致,明显这所谓的大成佛教三藏真经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而已,灵山的佛祖菩萨们打着三藏真经的幌子来骗来偷袭。

他们对大唐的民众经过了丰富的调研,知晓唐朝人的信仰是建立在唐朝上层认知层面的,只有打通上路才会存在下路。

下路再通,没有上路的存在,终究都会湮灭,不复存在。

所以他们清楚的知道搞定大唐的核心在于搞定唐王,但前期的唐王又是一个寡玉明德的圣贤君子,没有信仰佛家的需要,那怎么办呢?

没有需要那就制造需要!

只要你有需要了,后面就都好办了,想清楚这一点。

菩萨的办法是借由天庭的屠刀杀了泾河龙王,这个倒霉家伙垫背,再让他的魂魄肆意游荡,找唐王报仇,以此来恐吓唐王。

唐王凡人之躯,必然难受折磨,到时候再顺势请唐王到阴曹地府走一遭,动用佛家的力量帮助唐王排忧解难,进一步坚定他的佛教信仰。

经过了地府三日游,唐王李世民从一个无神论者变成佛教拥趸,从一个贤德君主开始滑向消亡衰灭。

但是亮剑才能看出真假,唐王的认知在这一刻也开始改变了。

那么我们不仅要好奇兜这么一大圈是为了什么?

还有一生精明的唐王真不知道自己被套路了?

但这些其实不重要,如果李世民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套路了,那么按照佛家的安排,佛家就可以借助师徒取经四人组一路向西,借助大唐王朝的能量,由大唐的富国及僧人领袖在人间宣扬佛教的伟大,这简直是四两拨千斤的传教行为。

等于告诉所有人,如此富足的唐朝是在佛的带领下才这么强大。

邻邦想强大吗?

可以,得信佛!

如果李世民意识到自己被套路了,那么事情会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吗?

其实不会,因为神佛对人而言是绝对的力量碾压,在绝对的优势力量下,即便李世民知道那是个套也得往里钻。

唐王也清楚的知道人间繁华,不过粉红骷髅,都会成为过眼云烟。

再看到崔珏因为宣传佛教在一朝地府,混得风生水起,李世民就会明白顺应趋势去宣传佛教。

这不但可以帮自己在阳间纾困,更有可能帮助自己在阴间积累德行,怎么看都是一本万利。

阳谋无解,其实就是个死局。

不同的是让李世民看到了向死而生的机会,毕竟哪有什么绝对意义上的对和错呢?

杀兄逼父的贤明人皇李世民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