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才是你叔叔啊
第20章选官制度(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对于董休来说挖到有着大将之才的张辽就是赚了。

张辽可是一员以少打多,还能胜的猛将。

所以董休才会说丁原就是一个有眼无珠的草包。

既然不知道自己帐下有好几员大将的事情。

明明是凶的一匹的猛将,在他的帐下都当的一些阿猫阿狗的职位。

不过这也是无能者,占据高位的悲哀。

丁原明明知道吕布的武力和战功是多么的高超,但是为了压制吕布。

不让自己手下人的地位超过自己就打压他。

让吕布这样勇猛的武将,当一个小小的主簿。

还认他当义子,在董休看来这就是找死。

被人断了升迁之路,还要被逼着叫爸爸。

吕布没有弄死丁原的心,那他就不配当站着撒尿的真男人。

“主公,我有一好友,叫高顺,为人正直,也是一员大将之资,属下可否为您引荐一下?”

要知道一地太守,在汉庭可以算得上有排面的高官了。

而且在汉庭发生黄巾之乱的时期,刘宏可是同意了,州牧和刺史合并的。

地方最高长官州牧,也可以说是刺史,拥有统率一州之地的军政大权。

这样的制度本身没有问题。

只要朝廷强盛,那么下面的州牧当然会乖乖的听话。

但是朝廷势弱,那么下面的州牧可就都是拥兵自重的诸侯了。

在地方可都是土皇帝般的存在。

那么作为州牧下属机构,太守的职权也是很大的,而且董休还给了张辽讨逆将军的军职。

这样的知遇之恩,让张辽特别想要给董休立下大功,所以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自己的好友。

同样在丁原军中不得志的高顺。

高顺此人,董休也是知道的。

这个人也是一员猛将。

高顺的直属部下七百余人,号称千人,铠甲兵器都精练齐整,严守军纪军备严整且作战时相当勇猛,

高顺每次率领着部队攻击敌方阵营,又很快速的攻陷敌方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高顺率领之部队有为“陷阵营”之美誉。

但是就是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没有得到吕布的重用。

反倒是和汉庭名将卢植一样,用你的时候,给你兵权,不用你的时候,就坐冷板凳,兵权也被剥夺了。

在董休看来这就是愚忠的代表。

你把我当什么了,用的时候就招来,不用的时候就坐冷板凳。

要是谁敢这样对待他董休,分分钟把你脑浆子都给锤出来。

高顺的陷阵营说穿了,也就是靠着铠甲兵器都最好的。

而且一个个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他们互相配合默契的结果。

但是这不妨碍董休对高顺这样愚忠的人很有好感。

为君者,都不喜欢自己的手下,小心思太多。

“文远将军,就先委屈统领一下,和你一起过来的五百并州狼骑,等我去了冀州上任的时候,在给将军增加兵马。”

“至于文远的好友,能招过来就招过来,可千万不要以身犯险,最近洛阳城里不太平。”

对于张辽的人事安排,也只能到冀州了再说。

董休现在的兵马可是被十三太保给瓜分的干干净净的了。

他这个主公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卸了他们手里的兵权。

再加上十三太保都是系统里给他召唤出来的武将。

对董休的忠心是百分之百,绝对不会叛变的那一种。

董休也不可能在洛阳城里给张辽征集新的兵员。

这样会刺激到董卓和那些士大夫们敏感的神经。

只好先委屈张辽。

董休给张辽的雁门太守,暗示着他董休是要吞并了丁原的。

这种政治上的暗示,张辽也是秒懂。

立马就推荐了高顺。

不管在哪个团体,都是有派系的存在的,

十三太保这就是董休目前势力里面。

最大的派系,也是绝对忠于董休没有私心得那一种。

张辽从董休口中得知最近洛阳城里不太平!

代表着会发生动乱,作为武将最喜欢的就是发生动乱。

这样就代表有战功可拿。

在汉庭武将的地位一直都在文臣之上。

从那些大将军的地位在三公之上就可以看出来。

纵观历史唯有强汉,以横强而亡。

说的就是在军备上,随便拉出来一个诸侯都能吊打异族。

“属下,先行告退!”

张辽现在特别的想报答董休的知遇之恩。

张辽迫不及待的去整合五百并州狼骑。

好在接下来的动乱之中为董休出一份力。

董休看着这么热情的张辽,就觉得这个员工收的很不错!

时刻的想为自己老板,创造价值。

正是优秀员工的榜样啊!

要知道在汉庭想要当官,实行的可是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

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

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

这也是强如吕布,被丁原压的死死的。

没有德高望重的高官举荐吕布。

吕布想当大官,还是做梦来的实在。

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

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征聘之方,由来已久。

有征辟人才当官权利的。

有三公之位的大臣,征辟一些人手来当做他助手官员。

试用之后,由公府高第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

这样的官员可以补充朝堂缺失的官位。

也可以下放到地方补充各地,州郡的官员。

三公征辟的手下,虽然是属官,这样的官员地位低下,但是跟随三公的官,可以很容易飞黄腾达。

这样的官挨着权利力中心。

再加上当三公的人也需要下面州郡的人,要听他的话,最后组成自己的党羽。

所以三公都喜欢把自己的属官下放到地方。

也是最快组成党羽的一种方式。

另外一种是州牧或者郡守征辟,当州郡佐吏。

等有了资历、功劳,以有才能被荐举或被察举,亦可升任朝廷官吏或任地方长吏。

但是刘宏的买卖官位,就造成了一堆德不配位的官员。

这样的官员,你要他争权夺利,人家是内行。

你要他去干点实事,就不要想了。

这也是董休为什么守着两张大小王的牌不用。

非得跑到地方,自己在另起炉灶的原因。

就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有猪一样的队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