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明朝的社团——阉党(一)(旧版)

萧永日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自从内阁出现后,皇帝们很快尝到了权力下放的甜头,不需操心劳力国家便顺利运转、并且运转起来比皇帝亲自操刀更顺溜,这种不劳而获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更美妙的是内阁成员们对皇帝们的佛系心态持强烈欢迎态度,不希望皇帝太多参与或搅和国家的管理,只需要在关键时刻露露面、盖个章、签个字即可。

再不用被人逼着工作,皇帝们事越来越少,日子越来也爽,人也越来越懒。

越懒了越不想动,越不想动越懒,在内阁全力运行一段时间后,皇帝们连吉祥物也懒的当了,没心思陪大臣们搞什么面子工程,把文件的审批、签字、盖章这些本应由机要秘书或皇帝亲自干的活交给了身边机溜些的太监。

这点不妥,太监不得从政是祖宗之法,这么搞名不正言不顺。为了给太监一个名正言顺的工作理由,皇帝们进行了机构改革,将太监纳入国家行政系统,然后进行定岗定编定责定员,特别是增加了司礼监的人员编制和工作内容,比如设置秉笔太监负责批示,设置掌印太监负责盖章。

当然了,皇帝们不会心大到对臣子不设防的程度,不会对帝国的掌控不闻不问,不会让臣子们无限制脱离监管。若相信臣子的绝对忠心、将命运寄托在臣子的忠诚可靠,这样的皇帝不是以诚待人用人不疑,而是没心没肺无底线做死。

皇帝们从小学习帝王之术,二十四史不知道读了多少遍,自然知道总有刁民想害朕,十室之内必有奸佞。在朝廷内部,总有奸臣心怀否测,总有谗臣蒙弊圣听,总有权臣当道,总有恶奴欺主。若是监管不到位,帝国的管理肯定失控,皇帝被架空夺权的结果必须是生不如死,一切的幸福生活会成为镜花水月昨日黄花。

一方面想放权给内阁和大臣,另一方面又怕失控;一方面想着无事一身轻,别一方面又对国家管理提不起精神;一方面对醉生梦死的美好生活欲罢不能,另一方面又想对国事无巨细全盘掌握,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聪明的皇帝们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增设一个监察机构,对权臣们的言行进行全方面无死角监察,查缺补漏防患未然。

这个办法固然好,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能保证新增的监察人员的忠诚度?如何确保这不是一批新的权臣?如何能保证监察人员与被监察人员不是沆瀣一气蛇鼠一窝?为了管理这些新增的权臣再新设一层监察机构吗?再设一层也有同样的同题,这个问题貌似死循环永远无解。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宏观上管好,微观上管少”?聪明的皇帝们利用丰厚的历史知识积淀和清奇的脑回到,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正解:增设宦官监察机构。

这个正解有些歪:国家已经有了由正常人组成的锦衣卫、御史台、督察院等监察机构,为什么还需要增设一个文盲残疾人组成的监察机构?宦官就忠心、就不会出问题吗?

基本上是吧,皇帝们主要是考虑到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历史清白。纵观中国历史数千年血淋淋的造反史,反贼头目绝大多数都是国家干部,其中高级干部占大多数,个别时候也有心比天高或被逼到绝路上的农民、工人、读书人、商人、士兵,但没有宦官——一个也没有。

宦官重度参政或干政的时代有两个,一是东汉后期,一个是唐朝后期。尽管这两个时代的宦官势焰滔天,但他们的工作是皇帝的参谋和助手,没有想着要造反——至少没有造反。东汉后期宦官干政是愚弄和利用皇帝;唐朝后期宦官推翻或诛杀皇帝也不是造反,只是为了扶其主子上位,自我定位是仆从、是前锋、是刀是枪,真正造反的是背后的主子。

可以说在造反这点上,宦官是最雪白干净毫无瑕疵的职业。

二是宦官容易控制。宦官权力的来源是皇帝,皇帝可以一句话给出去,也能一句话收回来。宦官只能在皇帝划好的圈圈内折腾,无论如何翻云覆雨权倾朝野,也无非是个翻云覆雨权倾朝野的太监,真要不听话了一个巴掌能拍死一片。

三是宦官没有社会基础,父母绝大多数都不起山——但凡父母有点本事了也不会让孩子干这行。宦官没有子女,没有姻亲,没有同学,有个别朋友但不多,并且还因生理原因受到正常人的嫌弃厌恶。因此宦官是天生的少数派一小撮,不会形成太大的势力。比如东汉后期的宦官再怎么嚣张,袁术和曹操各领五百精兵便将其屠灭干净,顺便还捎带了一群没胡子的健康人士。

四是宦官大都智商不高,没什么本事,还是那个原因真要有本事了不至于走到宦官这一步。

五是宦官不喜欢女人。异性相吸是天性,不受异性吸引是人性缺失,皇帝无法灭绝臣子们的人性,清楚臣子们非常怂包地俯首贴耳三跪九叩时,其中有个别臣子贼眼一直瞄着皇帝的配偶,心猿意马把持不住悄悄擦着口水。几乎所有男人都想抢走皇后皇妃公主,甚至个别重口味的连太后老人家也不会放过,没有实施的原因不是不想,只是不敢。而太监们在女人方面更纯粹,对皇帝的女人没有任何兴趣,任你百媚千红,我自心如铁石。

以上五点都是宦官受皇帝待见的原因。宦官们虽然失去了很多,却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因为失去而得到,因为先天不足而产生先天优势,这便是辩证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太监工作效能,皇帝们全面加强太监队伍建设,实施管理体制改革,扩职能,压担子,挖潜力,制定了太监队伍转型发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完成对朝中大臣的监控布局。这是必须的、也是首要的,朝中大佬影响力太大,并且还在卧榻之侧,真要出刀的话直接瞄准的是皇帝的后脑勺,杀伤力太强,不把这些人看住了不放心。

第二步,加强对地方势力的监控。封疆大吏和军方大佬更不可靠,造反的破坏力更大并且总是造反的主力军。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总有个别地方干部由于长期不学习,目中无纪律,心中无敬畏,在分管范围内一手遮天,搞一言堂,搞山头主义。

为加强对地方和军方势力监控,皇帝在镇守、分守、守备等军方干部身边分别安排了镇守太监、分守太监、守备太监,监督行政和军防。

此镇守太监为标志,太监们在受了几千年的歧视压迫后,终于踏出了宫门,成为国家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开创了一片广阔天地。

第三步,把冰箱门带上。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各大行业也不省心,财富的力量非常可怕,糖衣炮弹杀人无形。坚固的堡垒最怕被内部瓦结,绝大多数王朝覆灭的根源是国家的身体被掏空、财政根基被损坏,民不裹腹、兵无饷银、贫富不均而引起民怨民变。为加强对经济领域的监察,皇帝在物流、工商、税收、采矿、织造、烧造、茶叶、盐业等各个重点行业分别设置了监督太监。

太监体制打造好后,为全面加强太管理力度,协调各项管理顺利有序开展,国家开创性地建立了太监专管机构——东厂,后来又根据形势需要设办了西厂。东丁二厂是太监干部的培训学校和管理机构,将获得的消息第一时间反映给厂长,由厂长给朝廷通报。

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太监除了打理宫内皇帝的吃喝拉撒,还负责审批文件、签字盖章、监察百官,对国家的军事、经济、管理、人事进行全方位监督,天朝各要害部门均在太监的监督之下,但凡有实权的地方都有太监们亲切而熟悉的身影。

如此一来太监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组织、有预谋、有资金、有骨干,对国家的监管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一张大网铺了下去,大鱼全搂住了。

太监系统投入运行后,皇帝真正放心了,鱼于熊掌兼得,迅速从繁重而又无聊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找各种借口腻在后宫不出来,业余生活更加丰富,个别自由散漫的皇帝乐得自在清静,每天搞搞副业、修修道,和三宫六院研究一下生活,干脆朝也懒得上了,比如嘉靖不上朝长达三十年之久。

对一个单位来讲,一把手不上班不可想象,但大明不仅没乱、甚至还蒸蒸日上、国富民强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原因前面讲到过:无为而治。

根据道家管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朝廷是社会发展最大的障碍,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考虑自己和私利,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每有新产业出现,朝廷首先想到的是收保护费;每有新思想出现,朝廷首先考虑是否利于统治,因此朝廷随时会为了自身阻挡社会进步和牺牲人民利益。大明少了皇帝这个最大的阻碍者,崛起自然更快。

太监制度还有个BUG:太监的最高品阶是一品,而品秩较高的都在皇帝身边当孙子当奴才;出宫的外派的太监级别都在四品以下,远低于其所监督的干部,他们真能管往住地方干部吗?

当然能,太监的大杀器是皇帝。

一是皇帝授权。在官本位严重的旧社会,皇帝对一切人员天然碾压,皇帝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产业、一类人、一个地方兴起,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也可以引起无数的家破人亡,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太监们的根是皇帝,可以狐假虎威仗势欺人。如《西游记》中,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天庭上一个普通毛神、僮儿、坐骑甚至宠物下放到人间便可祸国殃民祸害一方,这不是胡诌的神话,而是赤祼祼的现实。

二是皇帝偏信。大臣得到重用的基础是皇帝的信任,而皇帝的信任往往来自太监的汇报。太监高兴时,大臣们的屡战屡败便是屡败屡战甚至是胜利;太监不高兴时,一句“能力很强,但有怨怼之心”便能抹杀大臣的所有功劳。大臣们也可以自辨,皇帝更愿意相信太监的小报告,毕竟太监是皇帝的枕边人,枕头风的力量远胜大臣们的陈情。

三是皇帝包庇。太监代表皇帝,谁敢打太监的屁股便是打皇帝的脸,毕竟都是领导身边的人,处理起来要顾及领导的脸面,便是太监真犯了错误也轮不上基层评论和处理。比如孙悟空打死的都是没背景的妖怪,有来历的妖怪都由其主子带走,处罚也都是重重举起轻轻放下。

四是皇帝纵容。水至清则无鱼,皇帝们认为地方上的太监再坏,无非是贪些钱财贪些权力,贪污腐败算是对太监们发奖金了,陷害忠良、祸乱朝纲这些的小毛病也都可以忽略,只要做好本职工作是立了大功,大方向没错即可。

五是皇帝故意。皇帝高高在上光明正大,一些龌龊的心思无法宣诸于口,一些卑鄙手段无法实施,这些都需要太监们挺身而出,当枪手,背黑锅。

说了这么多,理由就一条:皇帝愿意。世人们口诛笔伐的太监群体出了问题、辜负了皇帝的信任,其本质还是皇帝本身的问题。

凭借着皇帝的信任,出宫太监如猛虎下山,不惧权贵,孤军奋斗,在各个平凡的岗位上发挥了超常的作用,有些责任感强烈的太监在成本职工作同时也会积极参政议政,是不是职责范围内的事都要横插一杠子,对民情、吏治、政务等顺便着一起监督了。

官吏面对这些太监往往做事畏首畏尾,做事的出发点不再是利国利民利己,首先是让太监们满意,哄着太监们开心。有的干部甚至干脆直接将决策权交给太监,爱怎么玩怎么玩,太监们高兴就好。

大臣们的忍让使太监工作更加顺利,手越伸越长,权力越来越大,管的越来越宽,做事越来越没规矩。个别因生理变态而导致心理变态的太监做事更加偏激,超出了正常的道德、纪律、法规范围,阉党干政越来越激烈,在历史上写下重重一笔,明末与汉末、唐末被列为我国史上三大阉祸。

返回头来看,朱元璋取消宰相制度是内阁制度的诱因,而内阁制度又是阉党干政的诱因,朱元璋有没有想到他推出的内阁制度会造成宦官制度走进新时代?

朱元璋在任时制定了太监管理的若干制度办法规定和实施细则,明确太监在宫里是临时工,不能有公职,权力不能延伸到宫位,只能从事一些临时性、服务性、替代性的工作,如物业、家政什么的。

为了杜绝太监干政,朱元璋从立法层面明确:太监不许读书识字;将各项纪律纸上墙,要求大家入脑入心;对干政太监从重从快处理,对情节严重的剥皮。注意这里的剥皮夸张,真是真的剥;也不是杀了再剥,而是活着剥,主打一个新鲜热辣,手法熟练的刽子手剥完皮后囚犯还会叫会动,新鲜热辣。

朱元璋想到了宦官们的无组织无纪律,但没有想到他的后代会失职、渎职、懒政、任性、自私到什么程度。法律是死,最终解释权在执法者手里,而执法者是活的,想利用的法律才是法律,不想执行的法律也就是废纸。于是,朱元璋那些让人听起来便毛骨悚然的规矩却没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没有了法律的禁止,有了皇帝的需求,一个庞大空前的太监系统诞生了,太监成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迎来了千年难遇的创业时期,广大身残志坚的太监由服务人员转型为管理人员,广大有志青年纷纷加入太监行列。太监行业应运而生,风生水起。这件事充分说明:行业的崛起离不开国家的产业政策。

宦官得势需要皇帝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也需要超强的个人能力。而到了明朝后期,随着宦官制度的完善,宦官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赵高、十常侍、高力士、童贯、郑和、王振、刘瑾等灵魂组成联合体,宦官专权终于发展到了巅峰,一个新的组织横空出世——阉党。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