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明朝的行政机构——内阁(一)(旧版)

萧永日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明朝的机构——内阁(上)

故事到了这里,我们会发现《桃花扇》中许多人物比较陌生,许多事情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许多逻辑关系讲不通,比如:复社是个什么东西?东林党是不是党?复社与东林什么关系?二者为什么要跟阉党作对?阉党又为何能权倾天下?皇帝为什么由着阉党祸祸?皇帝们的智商真的不足吗?

为从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在此补一下明末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点,全是干货,有兴趣的可以划重点。不过不需要笔记,考试更不可能考,因此这些知识点的主要来源是野史,并且还是比较野的那种。

先讲一下明朝的行政机构的特点。与历史上出现的所有朝代相比,明朝主打俩字:民主,民主,还是TM的民主。

这种民主的管理框架是朱元璋一手搭起来的。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推崇民主?是因为从小便受够了独裁的苦、从而滋生了强烈渴望民主的念头?

当然不是,做为最低层的老百姓,朱元璋压根不懂什么是专制什么是民主,他更关心的是这顿饭吃什么,少谈些主义,多讲些实惠。

朱元璋推崇民主只有一个原因:最大程度地实现集权,越集权越好,最好到了专制独裁的那一步。

这与朱元璋的生活经历有极大关系。

年幼时朱元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随着自然灾害的到来,这种悲惨生活也成了奢侈,身边的一个个、一批批倒下,活着成了唯一念想。撒泡尿照照面黄饥瘦、面有菜色的自己,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和同伴一样弃尸荒野,这一切给朱元璋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且这种恐惧与日俱增,死神的影子让他在恶梦中一次次惊醒。

与身边人的营养不良病态西施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手里有点权力的朝廷干部都过的不错:村长一家面色红润身轻体健,镇长一家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县长一家更是大腹便便脑满肠肥。这一切让朱元璋羡慕不已,也对公权力有了强烈的渴望。在当时那个不公平的社会,公权不仅是特权,更是生存权。

成年后,朱元璋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这条路不是很安全,大多数时候明刀明枪干架,刀头上舔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每天都有战友队友朋友死去。朱元璋本人身经百战,隔三岔五更新遗嘱,时刻准备去另一个平行空间报到。

打了一段时间仗后朱元璋发现,死的最多的是没有权力的小兵或权力较小的小将,他们冲锋、断后、攻坚、跑龙套、送人头、当炮灰。而有了一定权力后则可以躲在后方运筹帷幄,用小兵的鲜血来成就他们的军功和染红他们的官袍。这个时期的朱元璋对权力的渴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权就是生存权的观点再次加深。

在当上皇帝后,朱元璋发现以前的格局还是小了。尽管他一直很看重权力,如今真正大权在握后才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作权倾天下,什么叫作仗势欺人,什么叫天下我有,什么叫生杀予夺。以前总是想象是当皇帝很幸福,现在才知道皇帝的幸福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

再想起以前村里那些没有名利之心的穷鬼、想起故事里听到的那些不慕王权富贵的名士,不禁认为这是一群没有世面的东西,既没有获得王权富贵的能力,也不知道王权富贵的好处,由着他们自娱自乐去吧,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

越深刻体现权力带来的快乐,越不想失去这份权力,越害怕有人抢走自己的地位,安全感便越差。朱元璋深知皇权是他幸福生活的源泉,因此他对权力倍感珍惜,时刻跟防贼一样防着身边的大臣,但凡威胁到他的权力的人都得搞死,特别是那些手握重权的军方大佬不能放过。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于是有了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再后来有了火烧庆功楼对将军们搞团灭,用一切手段来维护他的权力。

这里重点要提到一个人——徐达,徐达参加了明朝开国的各大战役,从鄱阳湖一直打到了蒙古,从水战打到陆战,从收复国土打到扩张侵略,从开国打到强国,被官方封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被民间称为大明“战神”。不过根据民间传说,徐达这个人自由主义思想严重,目无尊卑,下棋时竟然敢赢了朱元璋;忠诚度也差些,忘记了“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当得知朱元璋要在庆功楼弄死他时,听了刘伯温的建议,庆功宴上不去吃喝,贴在朱元璋身后不离开,美其名曰“护驾”,搞得朱元璋很尴尬。后来逼的朱元璋没办法了,在徐达得了背疽时免费赐其烧鹅一只才把他送走。将军百战身名裂,徐达不但自己没逃过一劫,也影响了朱元璋的形象,更让一只无辜的大鹅躺枪。

再后来,随着权力的集中,朱元璋有点魔怔了,不仅害怕别人抢走自己的权力,甚至开始讨厌别人分享自己的权力。一想到辛苦打下的江山要交给其它人打理,朱元璋感觉像有人从自已碗里往走夹肉,全身难受。

朱元璋心态变化后,宰相这个职务太太扎眼了,帝国的总经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全国的二把手,其权力大到了接近皇权的地步。

是可忍孰不可忍,朱无璋毫不客气对宰相们下手了,谁当宰相便逼走或弄死谁,硬是把宰相搞成高危职工。后来觉得朱元璋觉得这样没完没了也不是回事,干脆直接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宰相制度,将宰相权力分为互相依存、互相独立、互相监督的14个业务板块,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院、五大都督府。

这样一来,全国没有了二把手,二把手的业务由14个人分担,与朱元璋一下子拉开了距离。皇帝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集人间大权于一身,无人能望其项背,优越感体现了出来,满眼全是低级官员。我高了,你低了,层级感更大了,朱元璋双倍快感,幸福满满。

当然,为了避免独断专行犯错误,朱元璋设置了内阁——中国历史上的内阁就这样出现了。内阁由中极、建极、文华、武英四殿及文渊阁、东阁这两格共六个部门的大学士共同组成的联合办公室,相当了总统府的秘书处。每个部门的秘书长级别不高,仅有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干部。

这些厅级干部职位不是很高,不过不需要高,因为他们的本职是顾问,顾上了问问,顾不上扔一边不问了。

内阁虽是朝廷机构,却基本只为皇帝一人服务,相当于皇帝的智囊团,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大事仍是完全由朱元璋拿主意。

世间之事,有得必有失,一时专权固然很爽,但专权的代价没完没了的工作。以前有着宰相帮忙打理国家,皇帝控制着宰相便相当于控制着全国;现在一下针对14个人,许多事情必须亲力亲为,即使听每人汇报半个小时大半天也就过去了,若是碰上个突发事件、开个专题会议,下班时间更没法控制,吃饭也不能按点,有时公休也取消了,搞得朱元璋很忙很累,跟工作机器一样经常连轴转。

还好朱元璋不认为这是吃苦。生死之外无大事,度过了饥荒年代、穿过了枪林弹雨、多次在生死线上挣扎活下来的人,不会再以为加班是个什么事,相比当年可以好多了,工作环境改善了,吃穿都是全国最顶尖,还没有什么危险,有什么不满意的,好好干吧!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别人视上班为煎熬,朱元璋视上班为享受;许多工作狂上班时痛并快乐着,朱元璋视上班为充电,视工作为快乐的源泉,越上班越精力旺,加班让我快乐,不加班毋宁死!

为了追求快乐,朱元璋每天起早贪黑,三更灯火五更鸡,义务加班无怨无悔,其形象无限接近了现代电视剧中好干部形象——当然这种疯狂的工作也是朱元璋每天山珍海味各种滋补但仍然精巴干瘦的最主要原因。

革命的人永远年轻,朱元璋硬是活了整整七十岁,一直到死前一天仍坚守在工作岗位。

朱元璋死后,经过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玟的短暂过度,永乐大帝朱棣接替了皇位。与他的老爹一样,一时专权一时爽,一时专权一直爽,朱棣也是个精力十足、权力欲极强、劳模型的皇帝,他一样不需要宰相,每天和一群不入流的基层干部打交道,一心扑在工作上,埋头苦干,大干快上,将自己全部的精力用于民族复兴。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俩为什么这么拼命?因为二人都是创业者,都经历了开国战争,经历无数次生机危机,无数次徘徊在生死边缘,机关算尽才当上皇帝,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非常明白“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道理,因此疯狂地爱岗敬业,愿意为了工作付出无限的热情,愿意为了维护工作岗位跟任何人拼命。

劳动创造财富,勤奋改变生活,经过这父子两代人的努力,中国梦忽然就实现了,大明仅通过两代人的努力便成了世界第一强国。

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挺喜欢内阁,觉得内阁物美价廉结实好用,只是朱棣没朱元璋那么爱吃独食,在不影响专政快感的前提下,他对内阁进行了改革,从手中分出一小丢丢丢权力给了内阁,允许他们在小范围内参与决策。从此内阁从直接为皇帝一人服务转为有一定权力的朝廷机构。

朱元璋朱棣之后,皇位的继承不再有意外,不再需要阴谋诡计和流血牺牲,法理上的继承者得到皇位天经地义。到后来,帝位跟牛皮糖一样粘上了就甩不掉,皇帝们哪怕是当皇帝累了偷偷给自己放个小假,也会被一群老臣们一哭二闹三上吊,各种鸡汤猛灌,各种大道理糊脸,搞得皇帝偶尔脱岗也是罪大恶极。

越容易得到便越不珍惜,越甩不掉便越反感,因此许多皇帝尽管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偷奸耍滑不想担起责任,总想着偷得浮生半日闲,由着自己的喜好搞点副业,有的想当木匠,有的想当道士,有的想当将军,有的只想做一个纯粹的色情狂。

这种皇帝是不是昏庸无道荒淫无耻?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除了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是为了人类解放而奉献,大部分人工作只有一个原因:穷,不工作日子过不下去,上班是为了挣钱。

这种工作的动机并不可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王安石早就说透了:“无财民不奋发”,推动世人创造财富的动力是挣钱。

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因为祖上的阴功,一夜之间实现了1个亿的小目标,还会继续起早贪黑继续当前的工作吗?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找点轻松的工作或者干脆不工作,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绝大多数人都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认为真正的高品质生活是爱因斯坦描述的“猪栏理想:一觉睡到自然醒,醒了再睡个回笼觉,窗外日迟迟时起床,开始一天斗鸡走马纸醉金迷的生活。

我们同样没必要为此羞愧,没必要觉得不作贡献而愧对社会。孟子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忧国忧民往往只是兼营,是财富地位到了一定程度后的更高追求,是把大象关冰箱的第二步,作为普通百姓,独善其身、不给朝廷添麻烦、过好小日子便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皇帝也是人,也跟我们一样喜欢高品质生活,因此,朱元璋朱棣的后人们对这俩祖宗确定的这套管理制度有些不满,心里一直腹诽这俩太变态,分不清吃苦和受罪,每天早起晚睡就那么有意思?心里变态还是自虐狂?是不是小时候铅中毒引起了多动症?有着花不完的金山银山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三宫六院一张张雪白干净的脸不比大臣们的老脸看着顺溜?为什么不去榨取宰相的剩余价值?为什么非要自己撸起袖子光着膀子加油干?

皇帝们骂归骂,心里都很明白,国家必须好好治理,因为总有刁民想害朕。相比受到的约束和工作上的麻烦,当皇帝的薪资待遇和软硬件配置绝对是一流的,回报远远大于付出,皇位太香了,谁也想抢走。别看现在许多大臣对皇帝比对亲爹还尊敬,整天把皇帝们哄着供着捧着惯着,时时刻刻表忠心表决心,哭着喊着求他们当皇帝,肚子里的肠子怎么盘着谁也不知道,不知道哪个会盼着黄袍加身,准备逮住机会弄死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能既不需要辛苦工作,又可以实现国富民强?如何才能既没有人威胁到皇权,又可以帮助皇帝完成所有工作?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是存在着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皇帝们的目光再次回到了内阁。没错,就是内阁,朝中数他们最闲、数他们合适。朝中大臣各有职责分工,都有一摊子忙不完的烂事,而内阁这些人明显没什么正经事,整日吊二郎当不务正业,该让他们动起来了。

就这样,内阁终于闪亮登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