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第一O三章 周延儒的故事——凯旋(旧版)

萧永日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周延儒知道,虚弱的大明已经再经不起再败战了,急需要一场胜利来当作强心针。

只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如何才能不打败仗?

历史上最能打胜仗的是常胜将军、流量王赵云,其个人武力值满级,一人一骑一枪一剑便能挡百万雄兵。

但是赵云也打过败仗,无非是可以凭个人武力力换狂澜,将损失降到最低。

因此想要保证取胜,不能从军事上探寻答案,而必须借助于哲学。

哲学中还真有保持常胜不败的办法。哲学家张三丰对此问题朝廷了解答:没有去哪有来,没有胜又何来败。

而从周延儒当前面临的形势看,四位将军提出的战术深合此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总之是不跟你打,就问你怎么能打败我吧!

周延儒认为这个战术有点偏门,可以奉为游击战的圭臬,但不用大兵团正规军作战,特别是用于此时有些滑稽。

但是,周延儒没有更好的办法——即使有他说了也不算。就这么定了吧,有的时候,头脑比股肉更好使,全军出击!

再说清军这头,刚开始听说北京城来了大官督战,登时吓了一大跳。

成功一百半九十,幸福了大半年,收获满满,眼看着到了家门口,已经闻见家乡吹来的风是那么的香甜,能够听见家乡云在呼唤浪迹天涯的游子,死在这个时间这个地方可就悲剧了,到时不但不会被尊敬,还会被笑话为倒霉鬼。

清军立即放下了轻敌骄狂的心态,做好了打苦仗、硬仗、攻坚的准备,要么死,要么富贵还乡,生死成败在此一举。

很快清人调整了战术,有时快马加鞭狂奔,有时迂回前行,有时驻马不前,有时还挥刀主动挑衅,路过民房时放把火,路过麦田时绕道进去踩上几脚,用刚刚学会的中原话磕磕巴巴地咒骂,想看看明军有什么反应。

若是明军不愿意受这气,敢过来主动进攻,他们也不介意展示一下武力,表演一下什么是花式杀人,什么是速度与激情,什么是无障碍碾压,什么是铁骑纵横驰骋,什么是骑奇马张长弓。

令人清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支明军特别的温柔,无论他们如何杀人放火挑衅,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做祖安文科状元,明军少见地保持了极强的战略定力,始终不肯上来火拼,只是偶尔派支小队骚扰一下。

战争态势发展与预想的不太一样,本应或全力进攻、或严阵以待的明军竟然玩起了局部防守,玩起了消失战术,始终与清军保持微妙的半脱离接触状态。

这是大明最后的机会。形势这么下去,清人不用半个月便走出中原重兵防守之地,到时天高地阔,大明更无人可挡了。

清军不明白明军在搞什么,但他们不敢掉以轻心,传闻中原人惯用谋略,莫非这是孙子兵法中的“虚则实者实则虚之”?莫非这是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隔岸观火”?这些阴险的明军是不是憋着大招等着他们?

清人有些揪心,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当下紧缩防守,枕戈待旦,秣马砺兵,随时准备暴起杀人。

几天过去了,十几天过去了,没有任何意外发生,清军有些明白了,估计这就是狡猾的明人们玩的是那个破灯笼的梗——谜底就在谜面。

就是想吓唬他们。且不说有什么明显效果,我就问你们是不是吓一跳!

被折磨一段时间后,清人麻木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他们不再猜测明军的战术,以不变应万变,很快恢复了以前高速撤离的态势,轻车快马,顺便扔掉了一些大而不值钱的物什——如荔枝树、太湖石、西湖的莲菜等。

城市套路深,我们脑子笨,不知道你们搞什么,我只知道一力降十会,以拙御巧,以明对暗,以逸待劳,以不变应万变,多杀伤总是没错的。

双方很快达成了动态平衡:明军守城,哨探,尾随,伴行,远远地打枪,放大炮,突施冷箭。

清军遇到城市即绕行,跟黄花鱼一般溜边。

明军也很喜欢这支温柔的清军,有时运气好了也能射死清军,放一阵大炮也能破坏车辆,大家尾随在后捡宝贝,或者收尸领战功,有时还能顺手杀死或活捉几个因受伤、生病而掉队的清军。

这不是来打仗的,这是来打野和捡宝的,没危险还能立战功。

清兵很喜欢这支温柔的明军,庆幸萨满神和长生天保佑,一场血光之灾消于无形。至于死个把人、丢点东西这些细节也无瑕顾及,能发财谁还拼命,大家没什么心思整幺蛾子,一溜烟往回跑。

从效果看,这是一场和平的战争,是一项多赢的决策,互不侵犯,互不干涉,人人热爱和平、企盼和平、拥抱和平。

在和平的氛围中,想立功的立功,相发财的发财,想回家的回家,想保命的保命,大家共赢共荣,合作愉快。

周延儒也很高兴,搞定就是稳定,没事就是本事,摆平就是水平,能把清军平安送走便是最大的功绩。

至于被清人抢走的东西就当是喂狗了,泱泱中华不差这点,撑死你们这帮狗东西!

立了功便要邀功,否则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受四位将军不断催促下,周延儒向崇祯发去捷报:在崇祯的坚强领导,在朝廷各级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指战员官兵的共同努力,四位将军带领下属的英勇出击,浴血奋战。面对我军强大攻势,号称所向无敌的清军望风而逃溃不成军一溃千里,我军连战连捷,兵不血刃收复失地,缴获大量物资和特征畜,解救了大量被掳掠的青壮和女子以及好几车南国美食。

崇祯很高兴,发自肺腑地高兴,一提起战事便合不拢嘴,嘴巴张得都露出了后槽牙,嘴角快能咬住了耳朵。

想起一个月前,崇祯向祖宗牌位许愿祈求赶走清军,没想到当晚祖宗牌位炸裂。工作人员的的解释是春天实木太过干燥所致。

后来崇祯去天坛许愿,刚登上台队便发生了地震,供桌塌了,猪头羊头水果点心滚了一地。后天钦天监工作人员说是地震了。

崇祯不敢再讲究这些形式,为避名意外,他向流星磕头许愿,,没想到一抬头,眼睁睁看着流星倒飞回去了,他怀疑是自己睡眠不足眼睛花了。

崇祯一度怀疑是老天爷在玩他,是老天爷要灭他。

老天爷靠不上,崇祯只好开展自救,毕竟求人不如求已,毕竟神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一样拜神。他四处发檄调兵,勒令军阀们火速勤王。

结果军阀们或装聋作哑,或出工不出力。

他要求朝堂派出督军,结果臣子们一个个潜身缩首,情愿忍受他骂娘也不愿上前线,急得崇祯抓耳挠腮大动肝火,就差提刀砍人了。

万般无奈之下,崇祯抓瞎之下把周延儒强推出去。

也不知是他慧眼识人还是天佑大明,效果意想不到的好,平时看得焉里巴几的老周真有两把刷子,老将出马,一路横扫,所向无敌。

崇祯感叹,这人才就是人才,到哪里也能搞得风生水起,只怕给周延儒颗公鸡收他都能孵出小鸡仔。这些年把周延儒放在朝堂上是浪费了,若是用于开疆拓土,估计大明早已占领全球,大明皇帝早就转业为地球村村长了。

崇祯的高兴不局限于这一场局部战争。十多年了,一直被清人压着打得遍体鳞伤,被李自成等胖揍得体无完肤,崇祯已完全失去了自信,一度以为大明气数已尽,以为自己是末代皇帝。

难道这三百年来家国、五千里地山河就要尽归别姓?

就在崇祯寝食难安、万念俱灰时,周延儒给了他信心。崇祯相信这不是回光返照,这一定是枯木适春,大明又活了!

终于打胜仗了,并且打败的还是长驱直入所向无敌的清人,憋了多少年了的闷气终于吐出来不说,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希望,看来大明还能抢救一下。

清人啊清人,让我说你们什么好。虽然老子每天吃素,但老子绝对不是吃素的!非逼老子掏出大杀器来对付你们,看清楚这贯穿乱世的雷霆了吗,接受命运的制裁吧!

崇祯踌蹰满志,内心满满对天下诸敌的鄙视,一群战五渣,臭不要脸,下三滥,瘪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老子不陪你们玩是怕吓着你们,欺我中华岂无人!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君示,谁有不平事?

崇祯不是个富有的人,但他很慷慨,从已经见底的国库中再次调拨了部分银子送往前线劳军。

一个月后,清军胜利出塞,又见紫台连朔漠,又闻琵琶作胡语。

作为双赢的另一方,周延儒胜利班师回朝。

崇祯早早散朝,留足了时间,将周延儒拉入乾清宫,屏退所有众人,安排周延儒向其单独汇报详细战况。

日常的奏报太过简洁,语焉不详,崇祯想要当面落实一下许多细节,想要重温一下那种让人血脉贲张的美好感觉。

周延儒实在不想欺骗纯洁的崇祯,感觉自己是在犯罪。事实上他确实是在犯罪,这是欺君之罪,要掉脑袋的。

但崇祯已被一封封捷报撩拨得激情燃烧,八卦之情无法压制,他非要周延儒从头到尾详详细细再说一遍。

撒了一个谎,必须用一百个谎言来掩盖。这时周延儒已无法实话实说了,他不忍给崇祯劈头盖盆浇冷水,也不敢面对谎言戳穿的后果。

还好,周延儒是全国最会写作文的人,他知道如何文过饰非,如何夸大成果,组织好语言,将这些天的战斗过程娓娓道来。

每说到精彩之处,周延儒还得配上适合的语气、表情、手势,不是为了让崇祯相信,只是为了不穿帮。

周延儒说了一晚上,实际上什么也没说,严格意义来说,他并没有撒谎,也没有欺骗崇祯,只是把战果夸大了一小丢丢,把一些不该隐瞒的忽略了。

至于崇祯会一厢情愿地想歪,那是崇祯自己的事,二理解能力出了问题,并不是周延儒存心欺骗。

君臣二人一个说,一个听,很快便天黑了。

崇祯没过够瘾,吩咐掌灯熬油,继续。

周延儒感觉好累,嘴累心更累。

崇祯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只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精神。借着烛光,崇祯看着周延儒,越瞅越中意,周延儒已不是召虎、裴度可比了,那些人都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周延儒完全是个能打仗的文圣,能写文章的武圣。

可以想象,若是周延儒提出侍寝要求,崇祯也会毫不犹豫满足他的。

第二天,崇祯设国宴,亲自举杯为周延儒接风洗尘,赐金币,荫其子为中书舍人,给其颁发了“太师”荣誉称号——万恶旧社会给官员的最高荣誉,借以告诉世人和众臣:

吾有国士,天下无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