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古代宫廷,古代皇帝们破防了
第六章 金主要求!(旧版)

隐秘的神话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反了反了,全都反了!”

大清,紫禁城,乾清宫外。

乾隆身体不停颤抖,整张老脸黑漆漆的,嘴唇发紫且颤抖。

以前那有人敢叫他老王八。

光是这一句就够诛九族的,好不容易来了一个说他好话的,还被连续的怼。

他堂堂十全武功的大帝。

什么时候受过这气?

不对呀。

乾隆突然一个激灵。

“明清四百九十二年的国都?!”

“和珅,大明建好这故宫距今已有多少年来了?!”

乾隆突然很关切的问了起来。

492年的国都,492年后,那自然就不是国都了。

大清很可能就是在那时候亡国的呀!

“陛下,这奴,奴才不知。”

和珅低着头,虽然他主管军机大事,但他可不是历史学家。

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陛下,纪晓岚博览群书,他肯定知道!”

和珅却又道。

他不知道的事,那纪晓岚肯定知道。

纪晓岚不知道,那就是纪晓岚的罪!

和珅主打一个不粘锅。

“纪晓岚,你知道吗?”

“回禀陛下,臣也不知道。”

纪晓岚低着头,说道。

“纪晓岚,陛下让你主修四库全书,结果你连故宫成立的时间你都不知道?”

和珅立马朝纪晓岚道。

纪晓岚低着头不说话。

“来人,传旨翰林院,立刻给朕调明史,给朕查!”

乾隆看了眼纪晓岚,心烦意乱的大手一挥。

“嗻!”

两名太监立刻下去传旨去了。

很快的,一名太监就拿来了结果。

“皇阿玛,要不咱们先歇一歇,您今日可刚动了气,万望保重龙体。”

此时,十五皇子永琰站了出来,道。

“朕还撑得住,念给朕听!”

“儿臣遵旨!”

永琰颇有些无奈。

他接过太监递上来的奏折,仔细的看了看后,便道:“皇阿玛,根据大学士们查到的结果,紫禁城建立之初距今,已经有379年了。”

“多少年?”

乾隆仿佛被人踩到了尾巴一般,从原地蹦了起来,问道。

“379年。”

“来,和珅,你告诉朕,492少去379,是多少。”

“陛下,是,是113年。”

和珅的声音低了许多,并抬手擦汗。

他现在终于明白纪晓岚为什么不肯说的原因了。

这tnd是能说的吗?

“113年,仅仅113年,大清就要亡了吗?!!”

乾隆震惊的眼珠子都瞪圆了。

一口气没上来,双眼一黑。

就直挺挺的倒了下去。

“皇阿玛?皇阿玛!?快传太医!传太医啊!”

乾隆身后,清臣们一片大乱,忙作了一团。

........

大明。

应天府中。

“492年的国都,我大明朝的国运就在这492年么?不过这也算是久的了。”

朱元璋微微点头。

古代的朝代中,即便是汉朝,将东汉西汉的时间算在一起,也不过400余年。

而且,朱元璋此时还在应天府中,所以他当皇帝这些年,还不能算在其中。

“就是不知道我大明具体能有多少年的国运?”

朱元璋心中疑惑,并开始朝直播间发问。

朱元璋:“这位小兄弟,快点讲讲咱大明朝的事吧,咱大明朝的国门究竟是怎么丢的?咱大明的天子守这国门又守了多长时间?”

看着直播间里出现的文字。

林子云笑了笑。

这大金主依旧入戏很深,但是他的要求,林子云还是要满足的。

“这大明朝作为汉人掌权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文化瑰宝,还有许多的遗憾。”

“从明太祖到最后一位大明崇祯帝,大明享国276年。”

“在华夏的诸多封建王朝中,近300年的国运,已经算是时期不短的封建王朝了。”

“而且大明哪怕是最后灭亡,其的实控疆域,也是华夏历朝历代末年之最的!”

“至于大明为什么没有守住国门,这实际上有诸多的原因。”

“这些问题不只是来自于强大的外敌。”

林子云稍稍的叹了口气。

明朝末年,尤其是崇祯皇帝的事迹。

说起来是很让人唏嘘的。

另一个时空。

大明末年。

崇祯仰望天穹,神色变得很期待了起来。

“大伴,后世之人能有解决大明问题的办法吗?”

“陛下!会有的,一定会有的!”

崇祯身边,王承恩频频点头。

闻言,崇祯脸上的神情却有些颓丧。

这么多年来。

大明朝的国势江河日下。

崇祯作为大明朝的皇帝,能不知道问题出自于大明内部吗?

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崛起,北方各地百姓饥荒天灾不断,朝廷每年能征收的税赋最多却只有区区的400万两。

崇祯自问自从继位以来,自己宵衣旰食,肝脑涂地,鞠躬尽瘁,甚至将内库里那点银子都用来补贴各地,奈何却只如杯水车薪。

为此,他不得不加派各种赋税,百姓生活却越发疾苦,如今流民闹事,朝廷也就更加的入不敷出,甚至就连边军的军饷都已经押了几个月了。

如此恶性循环。

长此以往,大明或许真将亡在自己的手上。

华夏子民亦将遭受异族铁骑的践踏。

整个文明都将遭受浩劫。

该怎么办?

崇祯心急如焚,却又毫无办法。

他不想当亡国的皇帝,可无形中仿佛有一双大手,正推着他不停的往亡国这条路上走。

而此时,就在那空中的光幕内,缓缓传出了林子云的声音。

却犹如雷鸣一般。

炸响在崇祯的耳畔。

“明朝末年,大明朝内部中最大的问题,恰恰就在皇帝崇祯的身上。”

“崇祯这个人啊,志大才疏,跟他哥哥天启比差的太远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