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视频也会被直播?
第八章 清朝人口激增的真相(旧版)

橙玉

都市 |  都市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皇帝们正消化着地球有关的知识。

突然光幕画面一变。

【清朝人口激增的真相。】

清朝?

嬴政眯起眼睛。

“他就是推翻我大秦的朝代吗?哼,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本事?”

紫禁城。

乾隆见光幕提到了大清,当下兴奋起来。

上仙这是要表彰我大清吗?

【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整个古代,人口总量一直在几千万徘徊,明朝时期最高也就到了7000万,然而到了清朝人口突然激增到4亿,是因为清朝的统治者比其他朝代更高明吗?当然不是。】

本来乾隆见上仙要夸奖大清,还想着赶紧着急大臣们一起观看。

但这“当然不是”四个字出现,他立马拉下脸来。

这话说的!

怎么就不是了?

朕励精图治这么多年,人口增加不是理所应当的嘛!

和珅见乾隆不高兴,赶忙道:“皇上,您大可不必在意这一点,我大清人口增多,定时占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也是说明我大清受到了上天的保护啊!”

听到和珅这么说,乾隆才算是有了点儿笑模样:

“和爱情言之有理啊。这光幕没说真有功,但也没说朕比其他地方差,想必上天也是了解朕的功绩,就算跟秦皇汉武比也差不了多少啊!哈哈哈!”

“吾皇功绩盖过三皇,胜过五帝,实乃千古一帝也!”

…………

【我们要感谢一个明朝人陈振龙,中国现在的食物在古代并不是一开始是就有的,先秦时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和小米,到了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又带回来一些水果蔬菜,一直到明朝后期,玉米,土豆,红薯从国外引进过来,这些粮食作物的产量可以达到小麦的十倍以上,他对于中国人口增长意义巨大。】

什么!

竟然产量比小麦多十倍!!!!

听到这话,嬴政坐不住了。

秦朝的饮食以谷物为主,如小麦,稻米,黍米等。

但因为种植技术落后,导致产量极低,很多时候农民上交完粮食,自家也就留不下多少了,每年因为饥饿而死的大秦子民不在少数。

“如果朕得到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那我大秦肯定会更加强大!更加稳定!没准儿可以改变历史,大秦能够万事长存!”

嬴政越想越激动,赶忙叫来李斯。

“李斯,你可知这菲律宾在何地?”

“额.......陛下,臣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

李斯汗颜,心里也是慌乱不已。

最近始皇陛下提出的问题自己一概不知。

长此以往,不知道会不会因此影响自己相位啊!

“那就派人去找,一定要把仙人说的玉米土豆还有红薯弄到我大秦!”

“诺!”

...

汉武帝看着光幕眉头一挑

“看来这张骞的西域之行倒是有所建树啊,不错,朕没有看错人。不过这菲律宾在哪儿?朕是不是也要派人去一下................”

..........

明朝。

朱元璋脸色沉的吓人

“明朝后期?这么说咱的大明也灭亡了?被这个清朝取代了?”

..............

乾隆撇撇嘴,红薯自己从小就吃,真不觉得这玩意儿有什么厉害之处。

要说什么厉害,那就不得不提自己这个十全老人............

【公元1593年,福建经历着大灾荒,饿殍遍地,而此时红薯已经在菲律宾推广种植。红薯宜种植,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所以吸引了福建商人陈振龙的目光,然而菲律宾却严禁出口,违者死罪!陈振龙毫不犹豫的冒着生命危险,三次冒死偷运红薯藤,第一次他直接把红薯藤放在装货物的箱子里,结果被发现,念在是外国人又是初犯,口头警告后便放过了他。第二次,他把甘薯藤编到一个藤篮中,结果又被当地百姓发现,被毒打一顿,丢掉半条命。第三次,五十岁的陈振龙又不要命的花巨资只够得一根薯藤,偷偷的编入了靠在岸边中国商船的缆绳中,这才躲过了严格的出关检查,最终将救命的红薯带回了家乡。后来,红薯经广泛种植后救活了十之七八的灾民,更因此解决了人民温饱的问题,发展到清朝已经达到了四亿的巨大规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