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视频也会被直播?
第四十二章 杂交水稻(旧版)

橙玉

都市 |  都市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水稻的产量主要会因为地区、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目前已知中国水稻每亩产量最高已经达到了2653.54斤,2021年公布的水稻产量数据,我国水稻已经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2992.1万公顷,总产量达到了2.1亿吨。】

什么!!!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惊呆了。

2650斤!!

嬴政忍不住叫来李斯问道。

“我大秦水稻亩产有多少?”

李斯想了想,道:“回陛下,大秦水稻每亩大概80斤。”

80斤!

嬴政不由的咧了咧嘴角。

一个是80斤

一个是2650斤

一亩地差出三十多倍!!!

这他妈是水稻???

这简直就是神物啊!!!

汉朝。

汉武帝目光灼灼的盯着光幕中的数字。

“2650斤!如果我大汉的水稻能有此产量,那军粮何苦会筹集的如此艰难!百姓的生活又何苦会如此艰辛!!漠北的匈奴又怎么会清除不掉!!!”

这一刻,高高在上的汉武帝忍不住跪了下来,祈求上天能把这等神物赐予大汉朝。

唐朝

李世民也是一脸的激动之色、

唐朝水稻的亩产大概在300斤。

虽然比秦汉时期高出了不少,但也不能保证百姓就能吃饱穿暖。

尤其是他刚登基的时候,遇到了大旱之年,所有农作物都大量减产。

没办法,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只能带头节约粮食,每顿饭也就只是些清粥小骚,甚至把一日三餐变成了一日两餐。

即便经过这些年的修生养息,粮食的产量也逐渐平稳。

但国家粮库内却也没有多少的余粮。

如果再遇到一次旱灾,怕是还会重蹈覆辙。

大明。

朱棣看着光幕,也是一脸的向往。

明朝的水稻产量大概在800斤左右。但朱棣这个时期也就只有500斤

粮食的增产和人口的增加不成正比。

而且作为马上皇帝,朱棣这么多年发动过十多次战争。

明朝的粮食很大一部分都被征集为军粮。

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怎么样。

要是大明能够有此神物,以朱棣的性格,不把大明周围那些小国全部征服是不可能的。

就连郑和怕是也得多下几次西洋了。

(郑和死在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大家也不要太过较真儿。^_^。)

【我国水稻能有如此高的产量,与一个人的关系是紧不可分的,他就是袁隆平。】

视频中出现袁隆平爷爷的照片。

“这就是后世神农吗?”

“能将水稻产量提高的如此巨大,这神农的称呼,他当之无愧啊!!!”

“此等功绩,完全配享太庙!!”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经历的是饥荒,吃不饱的,1953年,大学毕业的袁隆平来到安江农校工作,如何让新中国的老百姓彻底不再饿肚子,这成了年轻的袁隆平励志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

嬴政记住了这两个年份。

“竟然在短短70年内就能解决十四亿人温饱的问题,这为先生当真乃神人也!”

【1960年,袁隆平负责研究生产的水稻田里,一株特殊的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株水稻稻穗特别大,颗粒非常饱满,袁隆平如获至宝,把这株水稻的种子再次种下。但饱满的水稻却并没有再次出现。袁隆平并没有失望,他突然发现一件事,这可能是株天然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水稻也能杂交吗?”

皇帝们眉头紧皱,都把负责农事的官员叫来询问。

只不过这些官员们对此也是知之甚少。

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过所以然来。

正当他们战战兢兢等着陛下的问责。

光幕突然说道

【水稻的繁殖,往往是自己的雄花给自己的雌花授粉,但如果存在天然杂交水稻,证明只要改变自花授粉,让两个有差异的品种杂交,互补优良的基因,就能种出产量更高的水稻。】

“这就叫杂交吗?”

所有人都有些似懂非懂。

【这个研究的过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袁隆平从未放弃,到1976年,杂交水稻终于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60年时间,水稻亩产从1958年的平均亩产400公斤,提升到了2020年的亩产一千五百公斤,袁隆平用他的一生,让中国和世界亿万人民远离了饥饿。】

【袁隆平说过,我一直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功绩奉献却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