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天空的颜色
第一章 1963年5月 李慕白(第一章)(旧版)

非羊

同人 |  影视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今天是周日,每天清晨都有四合院的住户往门前杨两盆水,把门口的水泥地浸湿,为了不起尘土,方便他人走的时候方便一些,上午八点多左右,街道办张办事员,热情高涨的查看他管辖的四合院,帮助百姓解决一下自身问题,询问最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热情的百姓都会连连摆手,麻烦政府够多的了。

张办事员拍着自己胸脯说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说完就往去看看其他院子了,有需要帮忙的就顺手帮忙一下,看着热情洋溢的百姓,他为自己工作而自豪,看着古色古街散发新的生机,他是真高兴,直到路过12号四合院,听到里面有朗读声,张办事员驻足看着这个经历风吹雨打的院子。

12号四合院,占地面积极大,且历史悠久,是街道办为数不多能往上查到元朝的四合院,整个院子历经无数岁月,更是被几次焚毁又被重建,他们街道办有记载,这个院子其中有几十年都是一片瓦砾,到了清朝被一个江南来的富商买下来了,刚建好没多久,就被卷入文字狱,被全家杀头了,之后被赏赐给一个王爷了,这个王爷的后代几起几落,到了清末子孙不孝,有什么卖什么,最后就剩下五进的四合院,后院还被割出去一部分。

49年新政府查收这个房子后,开始针对整个南铜锣巷的房子进行分割,以方便管理,也对12号院进行拆分,最后就剩四进院,算是附近面积比较大的院子了,当初都是一家家排队分住房,分到这个院子的住户,看着这个院子怎么有四进,而且四进院就两个厢房,大家一商量,四毕竟不好听,还是叫三进四合院吧,大家一听也行,毕竟那时候人比较迷信,再说了他们是住房子的,房子都是国家的,包括里面的家具。

张办事员对这个院子很是熟息,因为里面住的人都算附近的翘楚,不但有今年刚升上到八级工的老工人,还有烈属,有老师,有八大员中的炊事员,有八大员中的放映员,更有他们南铜锣巷唯一的资本家成分的妇女,算是他们街道办把控比较严的四合院。

12号四合院共住16户人家,后院住6户,中院住6户,前院住4户,共几十口人,就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平常的院子,所以惹得事也比别的院子多很多,而且有时候不服他们管理,很是麻烦,都是能言善道之辈,没有几把刷子真不行,一般来这个院子办事的都是他们街道办孙主任,其他人不行。

张办事员听着朗读声,直接进了院子,发现这个院子今天在开大会,他好奇好好的开什么大会,也进去看看,发现今天跟往常不同,没有抬桌子,更是没有椅子,大家就是坐成一圈,张办事员看着站在院子中间的一个中年人点头。

中年人比较消瘦,脸色发黄,但嘴唇明亮有光泽,戴着一副黑色镜框的眼镜,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工服,能看出来这件工服以前是蓝色的,因为洗的次数太多了,就变色了,而且领子,胳膊肘部位都有灰色的补丁。

中年人是四合院前院的管事闫埠贵,在红星小学教语文,也是代课老师,为人精明干练,写着一手好的毛笔字,每到大年三十很多人都来找他写一幅春联,给点什么都行,一把花生,一把瓜子,算是附近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一个月工资29.5,一家六口,有四个孩子,谁都不知道他怎么靠着不到30元工资,把一家拉扯大,都佩服他的能力。

闫埠贵今天嗓子有点哑了,用沙哑的嗓音说:“小张来了,咳咳咳。”大家这才看到张办事员院在中院门口站着,嘴上笑意盈盈的,大家知道这肯定又好事,都起身问好,张办事员被大家的热情感染,左推右挡的很是难堪。

突然一个体壮腰圆的大汉冲了过来,边走还边说:“干什么,有没有点规矩,都散开,不知道还以为人家小张结婚,来要喜糖。”近前的人都缩了缩脖子,赶紧散开,张办事员感激的看着大汉笑着说:“刘师傅,中气还这么足。”

大汉名叫刘海中,是这个院子后院管事,还是附近轧钢厂锻工车间的五级锻工,能成锻工的必须力气足,腰好,而且需要心细,刘海中人高马大,体壮腰圆,说话中气十足,但永远说不到正题,这辈子识字不多,大家都知道他有个当官梦。

刘海中看着张办事员瘦弱的身材说:“小张你这不行啊!要是打仗的话,你都扛不动多少东西,信叔的话,以后多吃点,不行来轧钢厂找我,我教你锻造。”

张办事员赶紧苦笑点头,这时候过来一个身强体健,面向敦厚的中年人过来就说:“老刘,张办事员要是去锻造,咱们院出事找谁,小张,是有什么事吗?”

“易师傅,没事,这不要到雨季了吗?我先看看今年有没有需要修缮的人家,提前看看,别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我们院今年没有,去年集体修缮了。”

“那就行,易师傅问一下,你们这是。”

“没什么,最近国家不是说向楷模致敬,向英雄学习的号召吗?街道办选我们当管事,我们得负责到底,让大家思想不滑坡,跟大家讲讲,让大家听听,在自我总结一下自己不足的地方。”

“易师傅就是了不起,行,你们先忙,等修缮的时候我们在来看看。”

张办事员跟面前的三个管事点头就走了,刚出了12号四合院没走多远,他的脸就冷了下来,只说了几句话就能把他撵走,这个易忠海果然了不起,不愧是他们街道办重点关注的对象,但这个人老谋深算,做什么事都有预谋,很是难办,就像开大会说学习的事,他是不信这么简单的。

易忠海不但是12号中院管事,还是轧钢厂七车间的八级工,附近的邻居,凡事认识他的人就没有不说他好话的,因为他的品行,操守,还有能力。

易忠海是没有后代的,他妻子身子不好,到了入冬身子就弱,需要喝几个月的汤药,十多年了,病情丝毫没有好转,这身子也不能生孩子,百姓都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他对自己的发妻不离不弃,为人仗义果敢,为人中气刚正,多重身份下,让他很有威信,这样的人不是大善,就是大恶。

易忠海目无表情看着张办事员走了,他们三个往回走,易忠海走了几步笑着说:“最近天气忽冷忽热,三大爷有点感冒了,就别读了,让大茂读吧。”

易忠海话音刚落,大家看向西面,一个身穿白色衬衫的青年,青年脸比较长,旁边还有一个圆脸的妇人,妇人在掐他,没听到易忠海说话啊!但青年没有搭理易忠海,正跟对面的一个青年对视,两人似乎马上就要打起来似的。

妇人赶紧说话:“一大爷,大茂昨晚也受凉了,换了一个吧,咱大院人才济济的。”

易忠海没有在意自己被无视直接说:“也行,万一大茂读完了,大家都想看电影了,慕白,你来读吧,错了也没事”。”

易忠海话音刚落,大家都看向角落里的一个青年,青年一身工装,衣服有点大,腿上还坐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穿着一身花衣,看着样子也就四五岁大小,系着两个羊角辫,正抱着青年的脖子,想让青年中午炖鱼吃,她都好久没吃鱼了,青年很是溺爱她,还用手扶着她上身,怕她摔着。

大家看向青年的眼神多有不同,青年名叫李慕白,住在后院,跟刘海中家对面,三间厢房,位置算是四合院最好的几家了,安静,无人打扰,采光还好。

李家也是跟大家一起排队搬进四合院第一批住户,来的时候就是一家三口,57年的时候王母得了急症走了,留下父子二人,李父是轧钢厂的保卫员,还是大队长,一个月工资有56元,算是四合院收入前三的家庭了,王家跟几家关系不太好,其中就有中院的贾家。

贾家刚搬过来的时候也是一家三口,一家都是嚣张跋扈的代表,刚搬进来没几天就因为惹事差点被撵走,往后算是安静一段时间,53年贾家当家贾三喝酒跟人家打起来了,厮打中被人打死了,是谁打死的,到今天都是悬案。

贾三的老婆贾张氏拉着自己儿子贾东旭哭着喊着要他们偿命,但公安查了好久,也不知道凶手是谁,最后公安调解,双方都赔了钱,这事算告一段路,没过贾东旭也进入工厂当了钳工,拜对门的易忠海为师,算是踏实了几年,直到当了一级工,开始惹是生非。

易忠海看他这个样子就跟贾张氏说:“给他找个老婆吧。”贾张氏一听也好,反正家里三间房子能住下,就开始张罗,但一听给贾东旭相亲谁都不来,找了一年多,娶了一乡下的老婆,她叫秦淮茹。

秦淮茹美艳异常,很是聪明勤快,来了不久就站稳了脚跟,但没有粮油关系,始终低人一等,任劳任怨的品性,贤惠且通情达理的性格,也获得大家的认可。

四合院虽然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但都各家过各家的,纷争很少,什么都没有,有什么争的,除了打仗,57年春天李母生病走了,李家不知道怎么惹到贾家了,贾东旭在四合院说了一句死得好,全家死了才好呢?

李父听到后找他理论,贾东旭蛮横无理,拒不认错,你能把我怎么的,李父看到他没有什么悔过之心,也不能把他如何,就差点把他打死,就在中院当着所有人的面暴打贾东旭,打的贾东旭都叫爷爷了,最后还是秦淮茹给拦下来了,至此两家关系查到不能再差。

三位大爷也对王家有点看法,他们说话不好使是吧,李父更不在意,草头兵都算不上,充什么大半蒜,易忠海更是脸色不好,打狗还得看主人,太不把他当回事了吧,但他没有表露什么看法,给贾东旭看病,请假,让他安心养病,说一切有他。

贾东旭流着泪说要替他报仇,往后一段时间,易忠海想着怎么敲打一下李父,办法都想好了,他不便出手,李父还是保卫员,要是那天把人家逼急了,拿枪把他蹦了,他亏不亏,而他想到办法就是住在后院东偏房的聋老太太,因为聋老太太是烈属,就不信李父胆子在大,还敢打烈属不成。

而让聋老太太出手的唯一办法就是傻柱,傻柱是小名,大名叫何雨柱,也是四合院的第一批住户,而其父亲何大清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一家四口,死磨硬泡,硬是获得了四合院最好的两套房子,中院两间半正房,后院两间正房。

何母也是来四合院后第一个去世的人,55年何大清看着儿子也大了,留了钱就跑了,从此往后就剩兄妹两人生活,觊觎他们家房产的人很多,但都不敢做什么,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后院的聋老太太对何雨柱太好了。

易忠海想挑起何雨柱跟李父的斗争,再有聋老太太出手打压一下李父,所有的计划都在稳步前进,没想到三年天灾来了,人都要饿死了,还出什么气,能活过去在说,到了61年又一个打击来了,贾东旭在轧钢厂搞破鞋被砸死了。

易忠海的天塌了,他的养老人没了,这可怎么办,怎么办,还有怎么避免自己受到牵连,怎么做的没人知道,反正他没事,秦淮茹还继承了贾东旭的工作,也是因为这个事,他被街道办盯上了。

当所有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后院王家新来了一个女孩,这是李父弟弟的孩子,他们夫妻出国援建去了,没法带孩子,就送过来了,王家父子高兴,这个小女孩一点都不认生,名叫李琳儿。

后来大院的邻居也知道,李家是哥兄弟三人,老二是李父,老三是李琳儿的爹,还有老大在农村种地,再具体的就不知道,从此李琳儿就是王家的宝,小丫头人小鬼大,谁都数落,王家天天欢声笑语的。

变化是在62年秋天,当时轧钢厂为国家打造完一批精密零件,这批零件干什么的谁都不知道,花了几个月时间把零件打造完,装车要运往秘密地点,让军队接收,当时事情比较大,由李副厂长亲自带队押运。

但不知道怎么走漏消息,被南面的匪徒掌握了情况,在道路中间设了埋伏,打了一个伏击战,双方你来我往,声势浩大,附近的军队赶过来,要歼灭这些亡我之心不死的败类。

匪徒看着机会没了,不甘心的他们要用自杀的方式把运输车还有车上的专家炸死,是李父挺身而知,跟匪徒同归于尽,保住了零件跟专家,要没有李父,匪徒就用自杀式的方法引爆几十公斤的高爆炸药,要是炸药爆了,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跟无法估量的财产损失。

李父被誉为人民英雄,轧钢厂跟各级领导给予了很大的便利,不但把四合院的后院三间房子赠与了李慕白,还给了500元奖金,知道李慕白在上高中,给予每个月30元生活费还有相对应的票,也说了要是考不上大学,就来轧钢厂,这里给他留个位置。

李慕白不想要这份荣誉,他想要父亲,人死不能复生,他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在上高中,一个星期能回来一次,只能把妹妹让前院的闫家照顾,闫家也同意,兄妹俩过了半年,还是没有从李父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于李家受到的高待遇,中院贾家嫉妒的都要把牙咬碎了,为什么贾东旭的死,他们需要委曲求全,哭喊卖惨,才能得到一个工作,什么安葬费、抚恤金都没有,搞破鞋砸死了,还想要钱,想什么呢?别的贾张氏一点都不在意,也不听,闹了几次,差点把工作弄没了,这才消停,但把所有的恨都转移到王家兄妹身上。

这世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贾东旭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能看上他的自然不是什么好东西,秦淮茹以前在农村劳作,认为老天不公,她不想种地,一心相当城里人,最后也成功了,如愿的当了城里人,但她没有粮油关系,每天任劳任怨,希望早点获得赔给粮,老天跟她开了一个玩笑,很大的玩笑,她也成了城里人,但以后就需要她养家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