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治好皇孙,凭理工成圣
第六十一章 火车?秦朝就有了(旧版)

火点木四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话音刚落,只听朱棣呼啦一下就站起来了:“当真?

秦代就已解决了?”

朱元璋和朱标也心神激荡,不由自主站起身,仔细倾听。

却听朱棣又不由狐疑说道:“淮安兄,

你想说的该不会是秦驰道吧?秦驰道早就荒废了啊,

再说驰道运输粮秣效果并不好。”

“我说的不是秦驰道。”

苏然摇了摇头说道:“是秦代发明的轨道车,

以枕木为轨,六马拉车,一次即可运输数十万斤粮秣,可日行八百里。”

“当真?”

朱棣忍不住大叫起来:“这速度都快赶上京杭运河了!”

“你以为呢?”

苏然冷笑着说道:“秦国灭楚国的时候,

王翦一次就动用六十万大军!

这六十万大军一天下来光吃喝就得消耗多少粮秣?

即便是有举国支持,

如果没有减轻消耗的话,光粮秣运输也早把秦国拖垮了。”

隔壁间的朱元璋和朱标吸了口凉气。

“对啊。”朱标凝重起来说道:“父皇,秦国动用六十万大军,

如果没办法减轻路上消耗,

即便是有关中平原和蜀中两地支持,也早被拖垮了。

况且,其后还有万里长城,征讨百越、骊山秦陵这些大型的工程。

无一不是数十万民夫工匠的大工程!

如果没有办法降低损耗,如何支撑下这么大的工程?”

“不要说,继续听他说。”

朱元璋抬手止住朱标,淡淡说道。

却听朱棣接着问道:“淮安兄,你说的轨道车,可有实物?”

“在南阳郊外还有秦代遗留的车轨。”

苏然摇了摇头说道:“轨道车不难弄,难就难在得铺设车轨。

你车想跑到哪里,车轨就得铺设到哪里,

这花钱可老了去了。”

朱棣牙疼般滋溜了起来:“车行到哪里,轨道就得铺到哪里?

就为了运个粮秣?这消耗也不小啊?”

就连朱元璋和朱标脸皮也有些抽搐。

说实在话,就为了运个粮秣,就要铺设这么多的轨道。

肯定也是非常不值得的一件事。

“就为了运个粮秣?”

苏然嗤笑说道:“你以为秦始皇就是为了运个粮秣?

告诉你,秦始皇的心可大着呢!

他是要用这轨道车来稳固他的统治,稳固秦朝的根基!”

“嗯?”

朱元璋和朱标听得眼睛立即亮了起来。

秦始皇没利用儒家统一思想,爷俩是清楚的。

毕竟当时儒家的政治根基是分封制。

与秦始皇的郡县制南辕北辙!

一场焚书坑儒就把儒家对秦始皇的恶感彻底拉满了。

秦始皇肯定是要另辟蹊径稳固统治,加强统一。

所以才会有后来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这一系列的手段,都是为了稳固统治。

这轨道车对于统治稳固,到底为何?

爷俩都不是理科出身。

一时间想不透里面关键。

却听苏然在朱棣的催促下,继续说道:“你想想看,

这轨道车铺设好,除粮秣以外,运兵是不是可以运?

哪里有叛乱,千里之堤,朝发夕至!”

“对啊!我怎么把这点给忘了。”

朱棣一巴掌拍在额头上。

朱标和朱元璋顿时一拍大腿。

对了,运粮食可以,运兵也是可行的啊!

一次性要是能运个数万兵马,哪里如果有叛乱,立即派兵过去就平了!

还用得着这么麻烦么?

“还有,你再想想,除了粮秣,商品货物是不是也加快物流?”

苏然继续地解释说道:“加快各地的物流,

各地很快就会富裕起来。

大家都有钱了,谁还想着去造反?

有了这轨道车,那些商贾也就被遏制住了。

这还不算咱们现在琢磨出来的钱庄!

这一条条车轨,那就如一条条覆盖王朝内外的锁链!”

“着!”朱棣又是一巴掌狠狠地拍在大腿上。

朱元璋和朱标爷俩的呼吸同时急促了起来。

爷俩虽说对苏然的格物学不懂。

但也明白两手抓,两手都得硬的道理。

思想境界要抓,经济大权也得要抓!

如果苏然所说轨道车与钱庄一并施行,加上儒家思想巩固人心。

还用担心江山不稳固么?

“我算彻底明白这个问题了。”

朱元璋拍着大腿,不由长叹:“几千年来,儒家一直统治人心。

但长于学问短于实践,这就如同王朝瘸了一条腿般。

如何能走的长远?

走不长远就要被灭国了。”

接着又思忖片刻后,朱元璋就对一旁罗佥事说道:“传令下去,

即刻派遣锦衣卫去南阳调查,

查清楚的车轨事情,立即回来禀报!”

“喏!”罗佥事当即点头。

“另外。”

朱元璋起身踱了几步,说道:“回头让苏然把那轨道车给咱复制出来,让咱亲眼见见这轨道车有多快。”

“父皇,这不太好吧?”

朱标有些为难说道:“苏然现在管着火器,

您刚刚又把军器锻造交给了他,他现在忙不过来吧?”

“你去问问锦衣卫就知道了。”

对朱标的说法,朱元璋却嗤之以鼻:“这臭小子每次来活,直接就把活儿分好了,

然后召集那些工匠头子们把活儿一分,他自己整天闲的屁疼。”

“的确如此。”朱标若有所思地说道:“父皇,这说来也奇怪,

他给这些工匠们安排一周七天,

一日休憩,工薪优厚,还有分红提成。

工匠每日工作只有四个时辰,

可生产的速度却提升了十倍也不止!”

“这就是他的管理有章法啊。”

朱元璋不由地叹息一声:“像咱爷们这样,

把人当牲口一样使用,效率反而上不来。

老大啊,看来这条咱们也得改改了。

我让你当这个正职目的就在于此。

都说阴阳相济,张弛有度,

可咱爷们做的还是不够细致,否则朝政何至如此繁琐?”

“孩儿记下了。”朱标点头称是说道。

“老大啊,其实要发现这些问题也不难。”

朱元璋背着手,叹息说道:“君王被困在这紫禁城太久了。

见不到底层百姓生活,也听不到他们的心声,

很多的事情,要么是咱们自己想当然。

要么就是朝廷百官的集体忽悠。

却不知这世上一种米养千种人,人人都有想法。

咱们只要能综合到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那就是正确的。”

“父皇教训的是,儿子记下了。”朱标心悦诚服。

隔壁间朱棣和苏然的对话开始趋近猥琐。

朱元璋和朱标为了不污染耳朵,果断起驾回宫。

偷听两人对话很多次后,爷俩知道这两人的习惯。

只要对话开始从高端滑入下流。

就是两人酒场即将结束的时候。

……

南湖庄的宅院内。

苏然摆弄着手中圣旨,和旁边两个书生站一起。

看着地面上沙盘地形图。

两书生一个姓林,一个姓古,都是如今私塾教习。

一个教格物,一个教经济,如今做学问却做够了。

或者说做学问做到瓶颈处了,就准备干点实践的事。

他转头说道:“你俩怎么想的?”

林教习和古教习互相对视一眼,齐声说道:“禀大人,我两人在格物算学上已有瓶颈,

如今正要以实践打破盘中之谜。

大人也不必担心,我们已各自带出三名教习,

完全可胜任平日教课。”

“那就好。”苏然心中十分满意。

如今他又是高薪又是厚待遇下,庄上的师资力量已然成型。

新招募的教师也都被他那套知行合一的理论给洗脑。

用不了太久,自己书院就可初步展开。

当下他便说道:“待农场和火器作坊正式运行之日,

我便保二位一个博士的头衔!”

听到苏然再次许诺,两人顿时大喜过望。

这些读书人就是这样,钱想要,名声也想要。

就在苏然策划火器作坊的坐落位置的时候。

朱元璋派出去的锦衣卫,已星夜兼程地把秦代车轨带回来。

乾清宫,大殿当中。

朱元璋正在观摩锦衣卫带来的秦代车轨。

这段车轨足有五六米长。

整段车轨都是以松木制作,表面发黑,经历千年风霜雨雪。

表面已布满裂纹,但却依旧坚硬如铁。

敲击上去发出邦邦的金铁之声。

“只是这车厢和车轮,是怎么运作的?”

朱元璋看着铺好的车轨,摩挲着下颌的胡须。

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上面的车轮是怎么在轨道上运作。

并且还速度这么快!

出于对苏然的理解。

“回头让苏然把这轨道车弄出来。”

但想起锦衣卫汇报的,苏然弄出来那套金陵城沙盘图后,

老朱琢磨了一阵轨车后,顿时又起了心思。

“再告诉苏然。”

朱元璋看着沙盘,对底下锦衣卫说道:“让他安排人,

按照边境诸城的尺寸,给咱也弄个沙盘出来!”

拎着食盒走进来的马皇后,听到这句话,顿时不满说道:“重八,哪有把人这样当牲口使唤的,苏然现在兼差已经不少了。”

朱元璋接过食盒,没好气说道:“跟苏然那小子比起来。

我倒觉得,我们爷俩才是大牲口呢。

被架在这大明的磨盘上,累的半死不活。

老大要是能学个一星半点,他老子也不至于天天累成这德行。”

看到老朱有打算,马皇后也不好说什么。

一边给他盛粥,一边说道:“苏然的书院什么时候才能开起?

我看你一点都不着急。”

“你不懂,妹子!”

朱元璋端着粥碗慢慢吸啜着,摇头说道:“之前,

苏然改革了军械与火器作坊,

虽说有利于大明,但却名声不显,

他要真想把书院开起来,就得先声夺人,把名气打出来。

等他把名气彻底打出来,你看吧,那些淮西勋贵肯定会争着进书院。”

“你准备先把勋贵子弟安排进去?”

正打毛衣的马皇后吃惊说道:“你就不怕这帮纨绔弄坏了书院?”

“弄不坏!”

朱元璋放下汤匙,嗤笑说道:“咱家雄英之前也贪玩。

现在不也是被苏然给整过来了么?

就那些纨绔的小心眼,翻不了天!”

马皇后立即就明白过来。

她虽不懂朝政,但也知道老朱这是要对勋贵子弟下手。

如果苏然一旦打响书院名头。

那些勋贵子弟必然会蜂拥而至。

届时朱元璋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拿捏勋贵子弟。

逼着他们把这些年侵吞的田产吐出来。

可谓一石三鸟。

“说到底,那些勋贵家族,之所以侵吞民宅民田。”

老朱喝完一碗粥,眯起眼睛慢慢说道:“还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

土地出产或许不是最多,但却是最稳定的。

自家子弟哪怕平庸一些,也能延绵的长久一些。

但现在苏然开了书院。

就等于给这些没头苍蝇样的勋贵们一线希望。

几亩破地他们都争的头破血流,更不要说家族延绵的机会了。”

见丈夫学苏然的方式考虑问题。

马皇后露出欣慰的神色。

按照老朱的设想,勋贵子弟就会被牢牢卡住命脉。

这样一来,那些整天叫自己嫂子姐姐的勋贵家族,也就能彻底保住身家性命了。

想到这里,马皇后就传唤来宫女。

把手里织好的毛衣赏赐给他。

“妹子,从现在开始,咱得用你的名义做点事了。”

朱元璋盯着她手中毛衣,若有所思地说道。

……

正在南湖庄躲懒的苏然刚策划好火器局。

朱元璋的圣旨就下来了。

又给他安排一桩任务,打造沙盘和制作车轨。

并且老朱还许诺,这两样做好后,全力支持他开办书院。

将周围地形仔细勘察一遍后,苏然思前想后。

还是很自私地将货车轨道与自己农庄衔接在一起。

之后又将货车轨道朝附近较为贫瘠的村镇延伸一段路。

和之前四大族长相比,这些穷山沟的村民都快穷疯了。

根本禁不起自己大农场的引诱和洗脑。

苏然就打算把这些破地方。

全部变成金陵城蔬菜水果供应基地。

况且,以老朱的雄才大略,想要的肯定更多。

所以,苏然才更要把火车轨道的真面目展现给他看。

秦代火车中车厢和车轮制造都不难办。

难就难在车轨上。

即便有流水线与车床的加工。

苏然铺设车轨还是花了好一番功夫。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