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朱元璋求我归隐
14.苏澈发话了,带着熟悉的反对的味道(旧版)

沉li魔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他们尴尬的对视着,这俩活宝都懵了。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

不是他们不够默契,而是两人考虑的方向已经产生了天差地别的变化。

苏澈推荐的冯国胜确实是最佳人选,这个打着起义为幌子,实则干着打家劫舍勾当的土匪头子冯国胜,一眼看去就像一个懦弱而又憨厚的屠夫。

太容易让人看走眼了,太容易疏忽这样的人了。

可是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又会毫不犹豫的使用那些下三滥的手法,简直没有底线可言。

而战争本就是充满了狡诈的行为,你要是正人君子,那你带不好兵的,甚至还会连累这些兵。

带兵打仗不讲究这个,只要你能打胜仗。不管你在这个过程里耍了什么阴谋,使了什么心眼子。只要最后胜利了,那你就是大仁大义之徒。

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当然胜利者还将这一切见不得人的手段取了一个好听,甚至褒义性的名字,叫兵不厌诈。

光是看冯国胜这跌宕起伏的生活路子,就知道他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而对付狡猾的蒙元残党,就需要这种让你摸不着套路的人才行。

蒙元那些残兵败将跟明军也打了不少仗,也摸着了他们的不少习惯,早就学的鬼精鬼精。

他们现在是打不过就撤,绝不跟你硬干!

只管一路向北,把战线拉长,无休止的消耗明军。

这些小辫子知道,明军迫切的想要将他们彻底铲除,而他们只要保存了有生力量就算赢了。

不管在此基础上他们输了多少场关键战争,丢掉了多少座城池,在一定意义上他们已经达到目的了。

这些元朝余孽在残暴统治汉人的几十年里,也学到了不少汉人的道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便是其中之一。

所以还是那句原话,要想对付这群已经被打磨的老奸巨猾的人,必须要出奇招狠招。

汤和这位将领,作为朱元璋人生路上最为关键的引路人兼老乡,一直以来都中规中矩,没有犯大错,但也没有较大的功绩。

在西征川蜀,南下云州上,甚至还多次被他底下的副将赶超。

比如汤和手底下的周德兴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例子。

当然,这并不能代表汤和就是个庸才,他也是一位非常富有经验的统帅。要知道在当时的乱局里,能中规中矩也是一种生存艺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并且更重要的是,恰恰在某些战场上正是需要这样稳重的将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不过就目前的形式来说,冯国胜是比汤和要更胜任这个北伐元帅的。

朱元璋又未尝不知道这一点呢!

那他却为什么还要立汤和为主帅呢?

原因很简单,出自一点人的小私心。

朱元璋当然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男人,他也有他的小心思小算盘。

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和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欲望。

只不过他控制得当,又收放有度,让人很难察觉。

当然也不要小看这种自我控制,很多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朱元璋看来,如今北方的局势已经趋于稳定,徐达已经将这场北伐的进度攻略到了百分之九十。

剩下的,就是派一头猪去坐镇,也是手拿把掐的事情了。

所以,不管派谁去,只不过是做一下善后的处理,收一下尾。然后扫除蒙元得胜回朝领赏罢了。

这一系列操作并不难,既然如此他老朱为什么不把这个功劳,送给自己的淮西老乡,而是送给一个外人呢!

老朱想的不过是功劳的归属问题,他并没有想到蒙元负隅顽抗的决心。

要说老朱被胜利给冲昏头脑了,那也不是,只是比起冯国胜来说,朱元璋更倾向于汤和。

战场上的抉择,带有这样的个人感情色彩,是很要命的。

搞不好要出大事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今非昔比了。

他老朱已经不是以前的朱重八了,现在他能任性一回了。

他现在可以这么说了:事情已经敲定了,就这样干,出了差错算我的!

当然如果真出了差错,他会毫不犹豫的指着汤和的脑袋,说他是猪脑子,并把所有罪责都怪罪到对方的身上,再将对方推出午门斩首。

这样既平息了众怒,又能让人觉得朱皇帝真是位不折不扣的大英雄,就算是自己出生入死的同乡,违反了纪律他也说杀就杀,真是一个层次分明的好皇帝。

这就是帝王之术,所有人都不过是我的垫脚石,所有的规则都由我来书写。

你可以说我卑鄙无耻,可这些不会写进史书中,史书里只会装下那些书写我有多伟大的词汇。

只不过,想要任性一把的朱元璋,忘了身边还有一个刺头苏澈。

他是朱元璋的帝王之术笼罩不到的人,他是一个意外,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我不同意!”

身为‘意外’的苏澈终于发话了,带着熟悉的反对味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