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大明写日记,老朱为我纳妾
第32章:废物朱允炆(旧版)

超越的越

同人 |  小说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最终,忍无可忍的燕王,以八百护卫军在北平奉天靖难,发动内战。】

【从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到燕王朱棣攻入应天皇城,只用了四年!】

【守卫金川门的朱橞和李景隆见燕王朱棣携大军压境,开门迎降。】

【朱允炆,自焚于皇宫,未见尸骨,不知去向。】

【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故作姿态推脱几日后,即皇帝位。】

【但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帝位。】

【还令尽复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自此,朱棣登基,史称永乐大帝。】

朱元璋:“……”

...

御书房中。

这一瞬间,朱元璋已经傻眼了。

四年?

区区四年?

以八百护卫军起兵就攻入南京?

允炆就做了四年皇帝?

可悲啊,太可悲了!

朱元璋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四年!

朱允炆竟然只坚持了短短四年!

朱元璋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自己之后的下一任大明皇将会是怎样的场景。

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这般狼狈,丑陋!

“四年啊,区区四年就被打到皇城!”

朱元璋摇头,眼神中充满无奈:

“朕这是该高兴呢?还是该失望呢?”

“是该高兴老四才能出众、勇猛无敌呢?还是该失望允炆所做的一切呢?”

说着,朱元璋人忍不住自嘲一声。

“也许都有吧!”

其实他也能明白未来自己的想法。

当时朱标与朱雄英早夭的情况下——

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开国者曰武,守国者曰文。

开拓之主,那必然是要霸道刑杀,能征善战,这样才能快速平定动乱。

而守成之君,继承帝往,那必然是应该温煦谦和,仁慈善良,做一代于民修养的圣君即可。

显然,朱允炆就比较符合守成之君的身份。

朱棣比较适合开拓之主的身份。

他朱元璋当初就是一位霸道刑杀的帝王。

可大明不能出现第二个朱元璋。

需要一位仁慈善良,于民修养的帝王来为黎明百姓抚平伤口,调养生息。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开国者曰武,他就是洪武帝。

而守国者曰文,就比如朱允炆,建文帝。

其实就是继承了这个意念来的。

所以说,自己选择其实真的没错。

那到底错在哪里了呢?

错就错在朱允炆太仁慈了,太谦虚了,没有一点担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错就错在朱允炆从小就受到传统儒家酸腐思想的侵蚀。

什么圣天子垂拱而至,天下之事都交给众臣去管?

满口的仁义道德,却做不了一点实事!

错就错在朱允炆从小就长于深宫,错在黄子澄齐泰这些人不断灌输错误的理念给他。

是朕给允炆找错了老师啊!

这一瞬间,朱元璋眼神无比凌厉。

恨不得杀这些乱臣贼子而后快。

......

暂时放下笔,朱明的心头亦是有些沉重。

如果他没记错,自己的原时空的老十八,岷王朱鞭也是同样被削藩,贬为庶民。

以他看来,朱允炆的倒台是必然的。

朱允炆此人,空有满腔年轻人的热血,却没有一位帝王的格局和深谋远虑。

朱允炆输给朱棣的第一个原因就是——

削藩过于强硬和激烈!

朱允炆是有多急啊,一当上皇帝就开始削藩,哪怕随便缓和个三五年,也不至于失败。

而且朱允炆削藩的手段太过强硬,不是夺你几个县的地盘,而是直接要你命。

大汉皇朝还有个推恩令呢,以温酒煮青蛙式的削藩。

前人成功的经验都在这这里,朱允炆就是不用,偏要来个激烈和猴急的。

朱允炆这么做,就等于是把天下藩王逼上绝路了吗?

要知道这些藩王或多或少与朝廷内外都有些关系,兔子急了带咬人。

这些藩王一急,或明或暗地就会联合起来反对朱允炆,那朱允炆与朱棣的战争中,要么支持朱棣,要么坐视不管。

这在无形中帮忙了朱棣,包括后来朱棣夺了宁王朱权的兵权,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朱允炆输给朱棣的第二个原因就是——

擅自改动朱元璋的旧制。

老朱临终前为了让朱允炆接班,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把应该杀的人全杀了。

把可能对朱允炆产生威胁的人或事全部清除了,可以说是已经尽力了。

朱允炆当皇帝后,什么也不用干,就能稳坐皇帝位。

可朱允炆一上台就废除了朱元璋的部分制度。

别管这些制度是好还是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能让朱允炆稳坐皇位。

朱允炆这一废除,寒了不少人的心。

同时朱允炆还刻意提升文臣的地位,打击武将的地位,也让很多人不满。

朱允炆输给朱棣的第三个原因就是,用人不当。

朱允炆没有从政经验不说,更是信了一群儒生的鬼话。

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

这三个家伙治国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朱允炆是在跟朱棣斗智,还发生战争,这三人就没有啥用,而且还起反作用!

打仗用儒生那一套,就会失败,况且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虽然后来朱允炆意识到错误,撤掉了齐泰、黄子澄的官职,但不过是暂时的。

朱允炆原本是用耿炳文为主将攻打朱棣的,但一有战事不顺,朱允炆就撤掉了耿炳文。

要知道耿炳文可是洪武时期的开国功臣,善于防守,曾经在长兴坚守十多年以少胜多,曾经还打败张士诚这种大将。

万万没想到——

这种宝贝疙瘩,居然被朱允炆给撤换了!

仅仅因为一次战事不利。

朱允炆换上的李景隆就是个草包,在后来与朱棣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大好的形势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朱棣扳回。

朱允炆输给朱棣的第四个原因就是——

朱允炆逼反身边的内臣。

靖难之役打到最后一年时,在应天府有朱允炆身边的内臣跑到北平向朱棣告密,说皇城中空虚。

于是朱棣决定率领奇兵,绕开重兵防守的地方,孤军深入直接攻打应天府,结果就是一战成功,奠定大局。

都说乱世出英雄,在朱明的眼中,当时那个情况——

五哥朱棣就是应运而生的英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