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说书人:你没说你是朱元璋啊
第一章 大贤周先生(旧版)

爱笑的飞马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洪武五年,天下初定。

大明正式走上正轨时,朱元璋终于腾出了时间,准备出宫去巡游自己亲手打下的大明江山。

作为历朝历代中唯一平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自己出身穷苦,自然更关心底层百姓的生活。

他深知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勤劳善良,不到走投无路之时万事可以忍耐,于是定国之初,他就制定了很多有助于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如今正该亲自去看看效果。

说走就走,朱元璋吩咐左右:

“去把太子叫来和咱一起出宫。”

作为帝国的继承人,标儿自然要带上,去认识认识真实的市井生活。

最后走的时候,除了太子,十来岁的朱棣也闹着跟过来,朱元璋心情好,大手一挥干脆都带上。

新朝初立政事繁忙,朱元璋不能走太远,这日走到京郊一处县城,准备逛完就打道回府。

却不想,一行人在茶摊坐着歇息时,听到这样一番话。

“周先生这日来了吗?我特意从隔壁县赶过来有问题想请教周先生呢。”

街边几位面色黑黄,衣打补丁的老汉拉着人询问,一看样子就是穷苦农民。

“周先生”这三个字一出,朱元璋几人就神奇地看见整条街道上的行人和小贩都纷纷停下,热心地回应道:

“来啦,正在那福来酒楼呢。”

“你现在去正好,马上说完书了。”

本来只是顺便听一耳朵的朱元璋见状,立马来了兴致,问一过路人:

“诸位口中的周先生是何人?在你们这里的名声很大?”

被拉住的人本有些不耐,一听是打听“周先生”的,立马换上笑脸说:

“几位是外地来的吧,周先生是三年前来我们县定居的大贤,因对当地居民多有帮助,所以我们都称作先生。”

朱元璋和朱标一听是个大贤都两眼一亮,如今天下百废待兴,正是缺人的时候。

奈何前些年连年战乱下人才凋敝,朱元璋和帮着处理朝政的朱标为此事苦恼许久了,求贤若渴。

倒是朱棣不以为然,撇撇嘴道:

“什么大贤,这里穷乡僻壤的,怕是随便一个认得几个字的草民都能被吹成大贤了。”

朱棣此话一出,街上留意着这边动静的人都怒目而视,被拉着的这个行人更是气得一甩袖子,指着朱棣喊道:

“哪儿来的黄口小儿,你知道些什么就敢乱说!”

身为天潢贵胄被一平民指着鼻子骂,朱棣气得脸色涨红,跳起脚来就要教训他。

谁知街上的人比他还气愤,听见有人诋毁周先生,一股脑围了过来。

朱标见状连忙拉住朱棣,几个侍卫更是如临大敌。

朱元璋呵斥朱棣道:

“什么叫穷乡僻壤,你爹也是穷乡僻壤里打出来的。你祖上十八辈都是地沟沟的农民出身,你瞧不起谁呢?”

他这个儿子正是不服管的时候,此次带他出来合该磨磨他性子。

还好围上来的人也没想干嘛,而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反驳起朱棣。

“周先生本事大着呢,前些年我们这里一处乡下接连几家的猪都不吃东西,主人家都以为是天气炎热没放心上,还好周先生路过见了,及时提醒了人家可能是要闹猪瘟。”

“是啊是啊,就是我们村的事。如果不是周先生提醒,又教我们如何隔离防治病猪,那年我们整个村的猪可能都得没了,家家损失惨重啊。”

一小伙子站出来,瞪着双牛眼不服气地道:

“不止如此,周先生对土地之事也懂得良多。他教我们如何施肥育种,怎么防治虫害,去年我们这些听了周先生讲座的人,家里的地都大丰收了!”

“可不嘛,就说那骨灰蘸秧苗的育苗法,还有粪丹的配方,周先生都无偿告诉了我们,更是通过那什么讲座教我们用法。他自己日子清贫,却一分钱不肯要我们的。”

朱元璋本来只是有些好奇,朱棣的话虽然让他不爱听,但心底确实有几分认同。

人都没见过呢,谁知道这位“周先生”到底有几分真本事。

如今听着百姓句句言语,看着他们神情中对周先生不作假的崇敬,朱元璋身子越坐越直,神色认真。

“哦?这位周先生竟然真有如此本事,懂得如此多?”

一大娘道:“就说我镇上一家小孩吃东西差点噎死,还是周先生给救回来的,转头这救命的本事周先生就无偿交给医馆了。就给医馆一个条件,谁来学都要免费教。”

“对对对,就那海什么克急救法,诶呀太绕口了,我们都用周先生名字叫,周成急救法。”

这些人越说越激动,把周先生夸得跟天上的神仙似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朱棣听着,从愤愤不平到半信半疑,最后张着嘴一句话说不出来,额上都冒出汗来。

这样听来,这位周先生还真不是就认得几个字的草民。

而朱元璋和朱标彻底来了兴趣,听得兴奋时一拍桌子,“还有这等能人?”

“嘿呀,周先生来了我们县定居是我们福气,谁要诋毁周先生我第一个不干。”

“是,隔壁县的人现在还想抢着让周先生去那儿定居呢,我们没了周先生可不行。”

说着说着群情涌动,人群中有人喊一嗓子:

“周先生如今就在酒楼说书,说完书就该按惯例给人答疑了,你们要是不信就去看看!”

“对,我们还能说假话不成,你去看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朱元璋确实起了这个心思,如今听了百姓的话更为意动。

朱标最了解他爹,知道他这是想去见见人了。他自己也有此意,若真是个人才,他不介意学着先贤来一番“三顾茅庐”。

于是朱标一拱手道:“诸位乡亲说的是,周先生有如此大才,我们合该去见识一番。”

说罢,朱元璋一点头,示意过去看看,一路前往福来酒楼。

看热闹的人纷纷跟在后边,更有机灵的人直接前边引路去了。

朱元璋见此,心中更加期待,这些人越如此越说明这位周先生名副其实。

此次出巡要真能挖个人才回去,也不枉此行了。

朱棣则望着前前后后围着的人,蔫头耷脑,步履沉重。

正好面子年纪的少年想:要是真的,丢死人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