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讨封老朱,庇佑朱家三百年
第二十八章 马皇后:朱重八,你该打!(求鲜花评价票)(旧版)

大秦仁皇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这叫什么,这叫与民争利,不似人君!

宗室是贵人不假,毕竟数量不多。

主要是宗室之下那数万佃农和奴仆的生计。

这才是大头!

“重八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马皇后面色越来越黑,隐隐有生气的征兆。

倘若朱元璋在此,她怕是要拽住对方的耳朵,质问什么要干出如此荒唐之事。

再想到,先前“祥瑞”之事已经掀起不小的风波。

当时的马皇后凭着对朱元璋的信任,没有在意此事。

还反过来规劝别人不要去打扰老朱。

她想看看朱元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结果呢……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

祥瑞之事还未断,又出现这档子事。

她是知道皇田的数量有多庞大,足以养活十万人都绰绰有余。

也是无数人的生计来源。

现在……

直接被强行征用。

最过分的是,居然把春耕中种下的苗子拔了!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吗!

简直该打死啊!

马皇后也是平民出身,平生最见不得有人糟践粮食。

哪怕是皇帝……

不……正因为是皇帝,才更让人生气。

老朱也是穷苦出身,比普通帝王更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明知故犯,最是可恶!

马皇后的脸上阴云笼罩,沉声道。

“诸位叔伯且起来吧,要是此事果真像你们所言,到时……我自会给你们做主!”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拜倒,嘴里大喊着。

“皇后贤明!”

“皇后贤明!”

…………

就在当天。

马皇后换了身衣服,乘着一辆小轿从皇宫侧门而出。

身后跟着几个宫女和数十名侍卫。

全都换上了常服。

一出了宫,便直接朝着凤阳皇田行去。

待到了凤阳。

马皇后并没有立即下轿。

此次去找朱元璋,没有大张旗鼓。她虽然心里有些生气,但好歹是知道轻重的。

就算皇帝做错了事,也不可当众指出,私下里劝诫为好。

既保留了皇帝的面子,也避免引发更大的冲突。

不多时,一个侍卫跑了出去,将皇后来此的事情通禀上去。

朱元璋此时正在凤阳皇田。

坐在一个亭子里,吃着茶点,周边上百侍卫拱卫在侧。

不远处大量的佃户在田里劳作。

早在几日前。

就已经将春耕时种下的苗子拔了出来,然后换成了番薯种子。

皇田的佃户,本身也是宗室的仆役,签了身契。

现在皇帝一声令下。

哪怕下达的命令有违常理,佃户们也毫不犹豫将他们不认识的种子种了下去。

看着眼前一副忙碌景象,朱元璋面露满意之色。

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他觉得必须亲自坐镇才行。

皇田的数量可不少,足有数万余亩。

此时已经全部改种番薯。

不出意外的话,百日之后……将收获接近百万石的主食!

每次想到这里,朱元璋便有些心潮澎湃。

若是此次试验田成功,后续甚至足以影响到整个大明的发展。

民以食为天!

粮食,自古以来都是民生之首。

纵观历朝历代……

王朝动乱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遇到大灾大难,粮食歉收。

百姓吃不上饭,还要向官差交税。

走投无路下,只能杀官造反!

老朱自己当年也是如此,因此想的更深一些。

并不是百姓喜欢造反,天生的野心家毕竟是少数。

实际上。

华夏的百姓……哪怕放在整个世界上都属最纯良的那一批。

吃苦耐劳,安贫乐业……

除非被逼的没有活路,否则绝不会轻易造反。

亩产20石的神器一出。

不单单是解决了粮食缺少的问题。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更是杜绝了社会动乱的源头。

百姓有所食,这就是最大的安定!

就在朱元璋思绪纷飞时,一阵脚步声响起。

便见一名侍卫上前通禀道。

“陛下,皇后娘娘来了。”

“嗯?”

朱元璋愣了一下。

“在何处?”

“就在田埂外等候。”

马皇后的突然袭击让朱元璋有些措手不及。

自家妹子?

怎地突然来此。

一边想着,不由的起身往外走。

不一会儿,便看到一只小轿立在田埂不远处。

朱元璋大步上前,在侍卫的行礼下直接跨上小轿。

入眼便看到马皇后那张略显苍白的脸,朱元璋面色顿时一沉,劈头盖脸斥道。

“你啊你……你让我说什么才好!不好好在宫里待着,病情才刚好转便四处乱跑,拿自己的身体当儿戏!简直胡闹!”

马皇后被骂的一愣一愣。

明明自己来找朱元璋的麻烦,结果刚见面便被数落一顿。

这是什么情况?

马皇后撇了撇嘴,白了朱元璋一眼,生气道:“若不是有人干了荒唐事,惹来了怨声载道……你当我稀罕来找你不成!”

…………

【Ps:求鲜花!求评价!求收藏!求数据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