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戏言国策,老朱赐婚徐妙云
第二十七章 当今两条圣旨,皆与五皇子朱橚有关!(旧版)

美丽新世界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奉天殿,大明皇帝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

殿下文武百官站立两旁。

司礼太监宣读圣旨。

“即日,恩科卷中加入算学一道,从院试、乡试到会试,分小学、中学、大学三种试题,凡科考算学不过者,一律不予录取。”

科考改革,新加入了一项算学之术。

对于儒家学子和大臣们冲击非常之大。

自隋朝开科举以来,唐代之后,算学就被打入了冷宫,未曾想到四百余年后,算学又被当今天子提及。

“圣上,科考一事关乎国家兴亡,不可不察,如此突兀的加入算学,恐天下举子,有人心浮动之事,还请圣上三思。”

户部尚书吕昶、礼部尚书赵瑁两人上表,跪拜在地,请求圣上收回成命。

两人一边跪到,一边还用余光偷瞄站在前列的左丞相李善长。

可惜,李善长只给两人留下了一个背影。

朱元璋呵呵一笑,举目望去:“还有没有人让咱三思的了?”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鸦雀无声。

户部尚书吕昶和礼部尚书赵瑁,两人头上的冷汗,一下子就下来了。

别看朱元璋在徐达、朱标等人面前像一个有脾气,又乐乐呵呵的中年人。

可是在金銮殿之上!

他是天子!是圣上!

是掌握整个大明朝生杀大权的唯一主宰!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从大明开朝到现在,被处死的朝廷命官也有不少了。

吕昶和赵瑁跪地低首,不敢再乱说话。

可今日圣上心情似乎不错,并未因两人之言动怒,反而随意道:“两位爱卿都是国之栋梁,所言所想皆是为了咱大明。”

“这样吧,咱问你俩一个问题,能够答上来,咱就先不推行这算学一道了,如何?”

“大殿上的诸位爱卿也可参与其中,只要有一人能够答上咱的这个问题,咱也收回刚才的那道旨意。”

圣上要问你问题,你一个臣子不想听也得要听。

吕昶和赵瑁扣头道:“臣等恭听圣上之言。”

“这道题,也不难,诸位爱卿能够告诉咱...”朱元璋顿了一下,才开口道:“这世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吕昶想当然的想要说是先有鸡。

一旁跪倒的赵瑁轻轻摇头。

都是成精的狐狸。

户部尚书吕昶一下子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部分。

苦笑一声,老实的跪倒,闭口不言。

“怎么,诸位爱卿,就没有人能为咱解惑答疑吗?”

朱元璋一脸平静的看着无人回应的殿下,心中早就乐开了花。

你还真别说,老五提的这个问题还真有水平。

让你们这群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恶心咱。

咱今天也让你们吃一吃哑巴亏。

“善长,你能给咱答上来这题吗?”

朱元璋把目光放向了左丞相,当今文官之首,李善长。

“上位,此题奥妙,恕下官愚钝,答不上来。”

李善长这种人精,是不会把自己放在任何不利于自己的境地。

当官最重要的是什么?

能力?

品行?

都不是,是要会揣摩上意!

满朝文武真就没人能以巧思、诡辩回答上这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恐怕不见得。

只是现在朱元璋摆明了是想推行算学一道在科举当中。

谁没事会主动去触天子的霉头。

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开门你上车,领导讲话你先说。

你不死谁死?

连一向喜欢劝诫上位的刘基都没有开口。

“行了,既然如此的话,这条旨意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手掌一挥,让太监宣读下一条旨意。

“宣,魏国公、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掳大将军,统率三军,为破漠北,犁庭扫闾......”

如果刚才的消息只是一颗小石子的话。

那么这次宣读的圣旨,就是一枚炮弹了。

李善长首先上奏:“上位,漠北战事已有曹国公和蓝玉将军二人在前线作战。现在再动员兵部人马,恐怕朝中支出会负担不起。”

打仗是非常烧钱的行为,十万兵马一天就需要二十万斤粮食。

这仅仅是养兵时候的消耗,打起仗来,战马、兵器、粮草运输方面都得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协同。

当年汉武帝就喜欢和西域打仗,到老了一看国库都快打没了。

一向和李善长不对付的刘基,也罕见的出面上奏:“上位,天下太平未久,湖广道虽年岁有余,但百姓也只是稍解果腹之忧,荆襄之地更有流民出没。这战事一旦扩大,再僵持不下的话,臣忧虑百姓之苦。”

不说别的,就是有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江南的丰腴之地扬州。

元人退走的时候在扬州一阵糟蹋,烧杀抢掠,到了现在也还未重现古时繁华容貌。

宋国公冯胜、郑国公常茂、永嘉侯朱亮祖等人都劝谏朱元璋此时最好不要再动干戈。

就连在朝旁听的太子朱标都动容了,生性仁德的他在想着是否真是如这些朝中大臣所说,要是徐叔叔去了漠北,还未打败元廷的话。

投入如此的巨大钱财,人力全都付之一炬的话。

大明有动摇根基之危。

朝堂之上唯有魏国公徐达和中山侯汤和两人从始至终都未曾表态,而是淡然的站着。

其余百官争执不休,有赞同的,有不赞同的。

但看情况是不赞同继续投兵漠北的大臣,远远多过赞同的大臣。

朱元璋也不在意,冷眼观瞧众人争执。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原本吵闹的朝堂渐渐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了坐在龙椅之上的那位中年男子。

这些文武百官都知晓,最后拿定主意的只有一人而已。

“三日后,徐达率兵北进,出雁门、趋和林,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中山侯汤和任副指挥使,随军出征。”

寥寥一句话,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之上。

百官沉默了一息之间,随后齐刷刷的跪拜在地。

如此,两条圣旨便定了下来。

而现在的朱橚可不知道,因为自己两次的戏言,造就了当今两条圣旨的颁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