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二叔易中海,我大国工匠
第十章 一个电话,易国强有了京城户口 【求一切数据】(旧版)

周姐说我大

同人 |  影视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易中海作为一家之主,他决定的事不容更改。

更何况一大妈对易国强上学也是打心里支持的。

待易国强收拾完碗筷,易中海叫住了他。

问道:“国强,二叔准备让你在念两年书,你觉得怎么样?”

对于上学,易国强当然不会反对。

更何况他还准备靠上学洗白来历不明的资金。

说道:“一切由二叔做主,您让我干啥就干啥。”

侄子如此听自己的话,易中海心中十分舒坦。

拍板道:“明天礼拜一,上午给你落户口,下午办转学!”

易国强点了点头。

......

龙国的户籍制度始于1951年。

当时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建国后最早的一个户籍法规,从而基本统一了全国城市的户口登记制度。

1953年,在第一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上,大部分农村建立起了户口登记制度。

1954年,颁布实施第一部法律,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1955年,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开始统一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

1956年、195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连续颁发4个限制和控制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文件。

1958年1月,以《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龙国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

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

就因为这条规定,龙国人被分成两种人:拥有农业户口的“农村人”,和拥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人”。

如果在后世,“农村人”和“城市人”这样的分类其实影响并不大。

可在这时代,拥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人”可是让人羡慕的流口水。

“城市人”也往往看不起“农村人”。

就拿四合院中秦淮茹来说,她是农业户口,妥妥的“农村人”,在四合院并不被人看得起。

否则以她的姿色,也不会嫁个贾东旭。

再者,“农村人”不光被人看不起。

待遇上和“城市人”也有着千差万别。

这时候城里实行配给制。

有城市户口的,可以拿户口本买供应粮。

反之,没有城市户口是没有资格买供应粮的。

正因待遇上的差别对待,龙国对于城市户籍管理异常严格。

京城的户籍管理可以称之为苛刻。

这不,易中海带着侄子来到派出所办理落户就碰了钉子。

副所长严保国为难道:“易师傅,真不是我不给孩子落户!”

“实在是上面有要求,不符合落户规定。”

易中海眉头紧锁,拿着手里的资料道:

“这些证明不够吗?”

“国强是我侄子不假吧?”

“他现在是孤儿不假吧!”

“作为他唯一亲人,把他落在我这个亲二叔户口下有啥问题?”

严保国连忙解释道:“易师傅,不瞒您说,上面有不成文规定,严格控制入京户口。”

“别说孩子是您侄子,好多娶老婆的都落不了户!”

听了这话,易中海眉头更紧,问道:

“真没办法了吗?难不成让国强当黑户?”

看了眼左右无人,严保国低声道:

“易师傅,跟您不是外人,说句掏心窝子话。”

“只要上面点头,还是能特事特办的!”

听了这话,易中海眉头舒展开来,再次问道:

“小严,你就说找谁好使就完了!”

严保国低声道:“刘区长要是点头,这事就八、九不离十!”

易中海点了点头,说道:“小严,借你电话用一下。”

说着,拿起电话,按着电话薄拨了出去。

片刻后,电话接通。

一个低沉的男中音响起。

“你好,我是刘力国!”

易中海也不废话,直接道:“刘区长你好,我是红星厂的易中海,有这么个事需要麻烦你点个头,........”

三分钟后,电话那头再次响起低沉的男中音。

“易师傅,您不仅是咱们区的劳模,也是全国劳模,为您解除后顾之忧是我们当领导的分内之事。”

“特事特办,您把电话给刘保国,我让他这就给孩子把户口落了!”

易中海微微点头,把电话交给刘保国。

一旁的易国强有些看懵了。

八级工,全国劳模实在是太牛逼了。

不止是地方畅通无阻。

在京城这个卧虎藏龙之地也如此好用。

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要知道,别说这个苛严的时代。

那怕在后世,京城户口也是让人趋之若鹜的。

有了区长发话。

十分钟后,易国强三个字出现在户口本第三页。

从这一刻起,他易国强有了京城户口,成为了地地道道的京城人。

.........

数据不动,哭晕。

大佬们能不能支持一波数据。

两百鲜花加更,一百评价加更,一张月票加更,一个打赏不论多少加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