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晋封冠军侯
第十二章 初见(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薛宝钗略含羞涩,心里暗道”这人好生无理。”

只是内心深处并没有以往登徒子盯着自己的那种厌恶感,反倒是有几分欢喜。

贾蓉并没有薛宝钗那么丰富的内心戏,他只所以直视对方,也不过是心里以往的几分好奇罢了。

薛宝钗出生在四大家族的薛家,家族是有名的皇商,固有“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说法。

并被列入“护官符”中,可见薛家的影响力之大。

而薛宝钗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身上便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商人的市侩、功利以及八面玲珑的为人处世之道。

还让她拥有园中其他女孩们都未曾接触过的社会经验,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俯拾皆是。

第三十二回,金钏儿为证清白跳井自杀,王夫人得知此事后惶惶不可终日。

因为她是导致金钏儿自尽的直接原因,薛宝钗前来探望王夫人时,便劝慰王夫人,说金钏可能是失足掉下井的。

如果她真的因为姨娘几句骂就跳井自杀,可见她也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足为惜。

寥寥几句话就将王夫人心头的雾霾吹开,但是言语间对金钏之死的冷漠态度也一览无遗。

薛宝钗又是个极度理性的人,不仅在对金钏儿,在对哥哥的恩人柳湘莲的态度上也是如此。

第六十七回,柳湘莲因为误以为尤三姐在东府里生活,必定“不干净”,因此悔婚,导致尤三姐剑刎自尽。

以表清白,柳湘莲方知自己酿成大错,挥剑剃去万千烦恼丝,跟随道士而去。

薛蟠得知自己的恩人兼好兄弟柳湘莲当道士去了,伤心欲绝,眼泪直流,薛姨妈也在旁叹息。

唯独薛宝钗不以为然:“这是他们前生命定的,前儿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

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去罢,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

在对待这些外人的态度上,薛宝钗始终不以为意,这跟她出身商家,功利心和市侩心理作祟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在对待贾母、王夫人,她的态度则完全不同,表现出她八面玲珑的处世之道。

第二十二回,薛宝钗生日,贾母等人专门要为她庆祝生日,宝钗则刻意逢应贾母的喜好。

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素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

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

宝钗的这些举动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缺了为人的真性情,她的这些种种作为。

就是为了获得贾府上层的肯定,这也符合她本质是“商家之女”的心理。

当然,薛宝钗的八面玲珑不仅体现在对贾府上层的逢迎,她对贾府下层人也是用各种手段进行笼络。

做到滴水不露,这一点就连王熙凤怕也难以望其项背。

第六十七回,薛蟠从外做生意归来,带回几大箱的礼物,薛宝钗一一将礼物分好,给贾府中人送去。

不仅给宝玉、黛玉这些贾府的“主人翁”送,她也没有漏掉一直被别人忽视的赵姨娘。

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

如今看起来,果然不差。

她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她挨门儿送,并不遗漏一处,也不漏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也都想到了。”

从赵姨娘一个底层人物,便可管中窥豹,得知园中所有下人都喜欢宝钗的原因。

宝钗的管理方式不同于王熙凤的雷厉风行,而是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主动放弃一些蝇头小利给下人。

这样既能收获下面的人心,也能保证工作的高效完成。

这一点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一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一回中宝钗提出,让下人主动揽事,而所管场地的收益,便分发给揽事的人。

这样下人就会高效完成管理大观园场地的责任,因为他们所管的稻地、竹笋、柳树等院内生计。

都跟自己的收益直接挂钩。

说白了,作为商家之女的薛宝钗,很清楚金钱、利益在笼络人心方面的作用。

她在大观园中实行了最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大观园的财政现状。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府中“乐善好施”的人设形象。

而同为管理者,薛宝钗表现出跟王熙凤完全不同的处事风格,王熙凤是想尽法子出风头。

下人犯了事儿上来就是个耳光,这种权威固然让下面人不敢在工作方面偷懒,但下人对她也积怨已久。

背地里骂王熙凤的人不是少数;而薛宝钗则是“事不关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她用大智若愚的形式,不显山不露水地对贾府的工作进行实际的干预,而且面面俱到,滴水不露。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薛宝钗拥有大观园中其他女子所不具备的社会经验,这让她林黛玉、探春等人在性格和处事上更加成熟。

“薛家倒是可以作为一条臂膀。”贾蓉想通了这一切不由暗思。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