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编造了神秘侧世界
第二十章:细思极恐,历史背后的隐秘!(旧版)

云澜

玄幻 |  转世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咦,这是什么?老师你快看!”

一名戴着黑框眼镜,

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年轻人,

突然好像发现了什么,

随即对着另一边的赵老小声呼唤到。

这名斯文白净的年轻人名叫徐闻,

徐闻乃是研究所顶级专家赵老的弟子。

身为赵老的杰出弟子,

又是京都考古研究所年轻一代的翘楚,

于是便被赵老以及其他几位教授指派,

负责照看石头书,当然了,

不可能是主负责人。

可即便如此,

从赵老以及其他几位老教授对徐闻放心的态度上来看,

徐闻本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绝对是过关的。

当下在听到徐闻说有所发现的时候,

赵老和身边的另一位教授,

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走到了徐闻这边。

赵老和身边的周教授,

还有其余几位同事,

之前已经对王勃的手扎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上面的乃是王勃和王昌龄,

王之涣等王姓之人的来往言谈记录。

当时刚刚看到这儿的时候,可把这几位老学者震的不轻。

他们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因为玄国现有资料对于古时候人物,事迹,

一些具体的年份记载上会有一些出入,

但他们可以肯定的是,王博那会儿应该已经去世了才对,

那时候其余两位都还没出生呢。

所以王勃怎么可能会和王昌龄还有王之涣二位有书信来往,

这怎么可能呢,怕不是有人伪造的吧!

最初的时候,赵老和周教授自然是又惊又怒,

若非再三确认过,

在他们来之前,没有人进入过古迹,

这批王勃遗留的古物不可能有其他人动过,

这份手札上又确有王勃的私印,

以及从字迹上辨认,

从前些年发掘的滕王阁序原版上的字样上一般无二,

这才静下心来,按捺住心中的异样,

继续进行接下来的考证。

而最终的结果,

经过几人对手扎的内容,以及其他几卷古书籍相互对照,

他们最后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原先所有相关史料所记载的,

王勃的去世时间皆不是真实的!

这位至少比原本记载中还要多活了几十年,

否则不可能与王昌龄和王之涣这两位有书信往来,

还私下里谈笑风生。

可这怎么可能呢!他是怎么做到的?

赵老这位痴迷历史研究的老学者,内心之中疯狂的呐喊嘶吼着。

其余相关的记载,居然不约而同的将虚假的年份记录下来,

而这位却能够悄然无声的退出,

将自己隐没在历史之中多活了数十年,

且没有其他人发现。

先不说史官记录历史一项是极为严谨的,

许多人在面对权威的逼迫时,

哪怕是丢了性命也不愿记录虚假的东西,

作为史官,别说是记录虚假,

哪怕是言辞之间有些偏颇,

都是很容易被后世之人指责,会遗臭万年的。

可为何,和王勃相关的史料记载

和如今发掘出来的王勃的私密手札上,

其真实的情况会有这种出入?

难道说其真实背景和能量,

并不像其表面上显露出来的那么简单?

否则根本无法解释,其能瞒天过海,

骗过了天下所有的史官,每朝每代的历史研究者,

独自隐居数十年而未被发现。

背后的隐秘细思极恐。

可既然如此,对方如此费心费力隐瞒行踪,

为何又会对相差年岁如此之大的王昌龄和王之涣有所交往?

等等,王?!

他们都是一样的姓氏,难不成…

骤然反应过来的几人,

立刻开始翻阅大量的资料,

同时将这次考古发掘出来的相关物件,进行仔细的查证。

果不其然,后面明确的记载中证实了他们的猜测。

以往的历史记载中,虽然他们都知道这几位是同一时代的人物,

就算是在当时,这几位也都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

加上名声在外,互相之间有所交集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没成想,他们之间的关系竟然如此亲密。

这几位竟然同出一族!

这可是个大发现呐!

而在接下来的查证中,众人又发现了一位耳熟能详的人物:

摩诘居士-王维。

这一位曾在玄宗时期高中进士,

后又担任过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太子中允,

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另外,说句题外话,

这位的诗词与同位唐朝一代的李白,杜甫相比,

辞藻优美精简,朗朗上口不说,甚至要好背很多。

由此在多方对比之下,当代不少学子对他感官是相当不错。

……

正史上王勃(649~676年)

王昌龄(698~757年)

王之涣(688~742年)

王维(693~761年)

王维的具体出生的年份是稍微有点出入的。

事实上,王勃去世的时候,其他三人还没出生。

这三人都算是同一代的。

本书这边会做一定的调整。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