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尊不能学中医吗
第[116]章 疾病,证候和症状(旧版)

觉三三

玄幻 |  东方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就在林枫想着去各宗门去看病的时候,门外哗啦来了很多人,首先进来的是

离火宗李有道,接着是震雷宗雷宗主,巽风宗刘宗主,坎水宗康宗主,艮山宗顾艮山,坤地宗朱坤。

好家伙,八大宗门,一下子来了六个宗门。

六人进门的时候,惹得郭大友李青竹一脸诧异,这是什么情况,六个宗主跑过来?

六个宗主进来前,互相之间唠叨着什么,进入医馆后,一个个不继续唠叨了,纷纷来到林枫跟前。

林枫也是好奇看着这六个家伙,心想,这些人来干啥?总不会来看病吧。

可是正如林枫所想,他们就是来看病的。

李有道,雷宗主,刘宗主看病的事是瞒不过其他人的,因此所有宗门宗主都知道这个大机缘,可以通过看病来提升修为,这么好的机会,起初他们不想打扰林枫,可是观察了一个月后,发觉林枫大佬并不介意看病。

他们猜想林枫大佬就是想通过看病来入凡尘,那么他们就可以随林枫大佬的意愿,就当自己是普通看病人不就行了。因此六人一商量就来到医馆前。

“你们来这做什么呀?”,林枫看着这几个人问道。

“啊呀林公子啊,我们是来看病的”,李有道说道。

“什么?你不是病好了吗?还有你雷宗主,刘宗主,你们不是看好病了吗?怎么还来看病。”,林枫疑惑道。

“啊呀,林公子啊,你不知道啊,宗门事务繁杂,烦恼多,胃口不好,失眠,所以想让林公子看看。”,雷宗主忙说道,其他人一听这个留有绝对充足,不觉的给雷老虎点赞。

“这样啊,那行吧”,林枫回道。

“我先来”

“我先来”

“是我先”

“雷老虎,你别跟我争”

几人叽叽喳喳为争谁先吵了起来。

林枫一阵恼火,拍了一下桌子,“安静些,这里是医馆,不是菜市场,按照顺序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顺序。”,林枫按照先天八卦的顺序给他们安排。

六个老家伙听叶枫这样一说,都乖乖的排起队来,排在前面的是李有道。

按照四诊望闻问切,林枫首先得问问他们的病情。

“李宗主啊,你有什么症状啊”,林枫之所以要问症状,因为疾病和证,症相关联,

一个证,一个症,字发音相同,但是在疾病的过程中意思不一样。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感冒,发烧,胃炎等,皆属疾病的概念。疾病有一定的病理演变规律,有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疾病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

证即证候,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性概括;反映机体对病因的整体反应状态。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证候是病因病机的外在表达;病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由于病机的内涵中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消长变化,故证候能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中医学将其作为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

症即症状和体征,是疾病过程中表现的个别表面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如头痛,咳嗽等也称为症状;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象等也称为体征。它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但只是疾病的现象,未必能完全反映疾病的本质。同一个症状,可由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其病理机制不尽相同,因此可见于不同的疾病和证候。孤立的症状不能反映疾病或证候的本质,因而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

病、证、症三者统一在人体病理变化的基础上。病与证,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每种病都有基本症状,有内在联系的症状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映阶段性的病理本质,各阶段的证候贯串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严格区别。

疾病和证候由症状构成;一种病有不同的证候组成;同一证候可见于不同的疾病过程中】

【简单说就是疾病是一个过程,过程中有不同证候,每个证候有不同的症状

比如疾病的证候是脾虚证,表现症状是不想吃饭,大便稀,舌苔厚。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

这个病在脾,属于脾病,病因是寒邪为害,病性为寒,病势属虚。

【病是一个过程的总称,比如中风,痛风。证是一系列症状构成确定阶段的病因病机,比如痰湿中堵。痰湿中堵表现的症状有,舌头下经脉黑,舌苔厚,食欲不振等症状。

因此同样症状会是不同的证所表现的,比如发热可能是多种情况,这个多种情况就是每个人的发热的病机病因不一样。有人风寒发热,有人风热发热。

看病一般是看表现的症状,然后根据症状分析当前阶段的证候,证也可以是证明这些症状是什么病因病机。而病是这些症状的综合。

{

ps:

要把病,病的各种症状,这些症状通过辩证来证明是什么病因病机(证候),中医看病根据证候来用药,比如脾虚证,用健脾。

很多人分不清证和症,看文字,证是言字旁,就是说用嘴巴等四诊问出是什么表现,

症是带病字偏旁,就是说,症是病的一种表现情况状况,发热,小便清,大便稀都是症状。

看症,然后辩证得出是什么证,然后依证治病。

这和西医不一样,西医是看症治病,比如血压高是症状,就给你降个血压。

拉肚子,就给你个止泻药。

中医看拉肚子,拉肚子是症状,先辩证病机病因,脾虚证还是肾虚证,还是脾肾两虚证。然后治疗证。证解决了,症就没有了。

西医思维是把症解决消失,就算治疗好了。当然西医也有西医的优势,在检查症状上比较先进。在解决症和证单一的情况疗效显著,比如皮肤发炎,酒精消毒包扎即可。

现在很多学中医,实际是西医思维,比如拉肚子,直接找单一证,就在重要里找止泻中药。因此很多时候,有人看中医看不好,然后怪中医。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