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风流,万花丛中翻云覆雨
5.更大的麻烦(旧版)

同平章事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此言一出,举殿皆惊。

众宰相都偷眼去观瞧李治,李泰和李承乾也低头半侧身去看李治的反应。

李恪直接转过头,盯着李治的脸。

“儿子……”李治一直暗自期许,有机会一展自己的才华。

刚才明褒暗贬搅黄李恪的差事,就在琢磨自己试试把式的可能。

此时父皇问他,他心中暗自高兴,但他把握不准父皇的意思,既没法直接答应又不敢试探,只得故作为难的说:“儿子没办过案子……”

李世民看着李治,最终下定了决心:“岑文本,让高季辅拟旨,晋王李治,授右武侯卫大将军之职。”

说完李世民看向李治:“稚奴,这案子就交由你办了。”

中书侍郎岑文本跨前一步,口称领旨。

唐代三省制,中书省拟旨发敕,门下省负责覆核审查,尚书省落实执行。

由于尚书省下面的六部的工作庞杂系统,专业性强,所以中书省是六名中书舍人的编制。

六名中书舍人分押六曹,每个舍人分别负责尚书省某一部的拟旨发敕。

举例说明,若甲舍人负责民部拟旨,那么所有与民部有关的旨意,都交由甲舍人拟定。

遇有重大的事件,中书省还要五花判事,即五名舍人同时拟旨,中书令和中书侍郎选择最好的一份。

一旦皇帝指定某个中书舍人直接拟旨了,那么就说明皇帝对此事很急,想尽快走完复杂的流程。

出现这种情况,就意味着这件事要特事特办了。

皇帝的表态坚决,众人也不好置喙。

尤其是李承乾和李泰,这个结果对他俩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他俩的心思差不对,只要不让对方主导办案,只要不是李恪,其他谁都行。

案子交给李治,这个年少的弟弟还是好控制的。

李治主导案件,是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所以这个决策虽然出人意料,但没有任何反对声音。

正当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之时,殿门开了,一个小内侍匆匆进来,快步来到丹墀之下。

李世民问小内侍:“怎么回事?”

小内侍战战兢兢的答:“刑部尚书马周求见,说有急事,需要立即见驾。”

李世民眉头一皱:“宣他进来。”

小内侍答应着赶紧出去了,旋即引着马周进入殿中。

马周也顾不得礼数,神色凝重的跪地直接说:“靖善坊和东西两市同时爆燃,死伤数十人,现在刑部和长安万年两县的捕吏已经赶过去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马周。

就连原本端坐的李世民都惊讶的站了起来。

自贞观初年以来,每年秋决的犯人也没有这么多。

这一次就死了这么多,除了变民暴动,这种事多年来从来没有过。

“看来有人是要跟我大唐过不去呀。”李世民咬着牙,从齿缝中挤出这句话。

“马周,三天内,给朕一个说法。”这句话中气十足,不仅有九五至尊不容置疑的威仪,更带着愤怒的寒意,所有人不寒而栗。

众宰相退下,李世民单独留下了李治:“稚奴,你跟朕来。”

两名贴身内侍还要跟着,却被李世民喝住了:“滚”。

李治知道,父皇接下来必定要跟自己说十分重要且隐秘的事。

出了甘露殿往东,李世民来到一处刚刚建起不久的高楼前。

这楼就在甘露殿与神龙殿之间,虽然高,但占地不算大,周围也只有几十步。

李世民径直走到楼前,伸出双手去推门,同时说:“朕打算把这里命名为凌烟阁。”

小楼一共三层,每层格局都很简单,也没什么装饰。

李世民走在前面,李治跟在后面,父子上了三楼。

三层跟一二层一样,除了几排摆着卷轴和文书的格架,别无他物。

李世民随手在几个格架上拿起几桶卷轴,然后拿过一个蒲团,坐在地上,示意李治也坐下。

“这里上不靠天,下不贴地,在这里说话,不入六耳。”李世民郑重说道。

李治越发惶恐,能说出这话,说明皇帝接下来要说的话,一定是特别重要。

李世民将一份卷轴递给李治:“这是近两年来乙失夷男在草原上的行动,吞并周围部族的草场的牧民,壮大实力,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李治看得很认真:“此贼想做第二个突厥,可恶,可恨。不过这消息都是谁搜集的?”

李世民说:“是鸿胪寺和兵部职方司整理的,几年前朕就考虑过在北疆用兵的事,所以下令,凡是西域来长安的客商或使节,到了鸿胪寺上籍时,一律都由职方司的郎中去询问西域和北疆情况,而且都要详细记录在案。”

李世民将另一卷卷轴递给李治:“前几日,薛延坨的特使突利设来长安求亲,朕刚召见了一次,就突然失踪了,这突利设是乙失夷男的侄儿,也是朕亲封的乙失夷男之下的两位小可汗之一,他若在长安出了事,乙失夷男就有了借口,不管是他出兵袭扰我大唐边疆,还是继续向南扩张吞并小部族,都是师出有名。”

李治皱眉:“这件事儿子没听说呀,朝堂上也没讨论过。”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